姜妍如
摘 要:識字教學中,隨文識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以隨文識字為基礎,并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如歸類與分化、比較與感悟、聯想與分享等,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隨文識字;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69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是語文新課標在有關識字教學的具體建議項目下明確指出的。仔細研讀教材也可以發現,隨文閱讀識字的編排意圖也是非常明顯的,顯然,其將識字與閱讀結合在一起賦予了識字教學以雙重使命,既以學生對漢字的音、形、義的掌握為重點,又為學生未來的閱讀與寫作奠基。因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隨文識字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加強識字的效果。
一、隨文識字的重要作用
吸收傳統識字教學有關漢字音、形、義教學的精華,并結合現代教學理論把生字生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這就是隨文識字的要義。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隨文識字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可以幫助學生識認字形。低年級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的識字,故此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的識字量是比較大的。面對低年級學生,集中進行識字教學的高難度使得識字教學必要將所識生字生詞進行分散,同時在一年級下學期及整個二年級學期,熟字帶生字、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陸續出現,這也使得識字教學必要將生字生詞進行分散,而這種分散的最佳方法就是隨文識字。在這一點上,為了適應低年級學生的生理與認知特點,教材所選課文的篇幅小、句子短、趣味高且圖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到學生的注意,這種情形下,學生在多遍次閱讀課文的同時,也會一并將課文內生字生詞識記下來。
第二,隨文識字的語言環境也會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在隨文識字過程中,隨文是學生識字的基礎,良好的語言環境(包括課文插圖對學生的吸引)會吸引學生從整體上加強對相關生字的認知與記憶,使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漢字文化的熏陶,真正落實隨文識字的雙重目的。顯然,這一效果的取得是與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密不可分的,也有利于學生在后續閱讀過程中加強對相關生字生詞的識記鞏固。
第三,隨文識字有利于學生理解字義。離開了對字詞含義的理解,識字教學的意義會大打折扣,雖然這種對漢字詞意義的理解僅限于大致了解與感知體會,而非精準解釋。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總要不斷地理解或猜測所讀句子的含義;與句子或課文的含義相關聯,對單個生字或生詞的含義也慢慢有所體會,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迅速建立起對相關生字詞含義的正確理解。
二、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
(一)歸類與分化
為降低學生識字難度提高識字效率,將所需識生字進行分類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這有助于學生對同一類生字通過觀察加強記憶。如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課后附有12個生字“坪、壩、戴、招、蝴、蝶、孔、雀、舞、銅、粗、尾”需學生識記。因字數眾多,可將之分為上下、左右、半包圍三類字,并以較難記憶的“舞”“蝶”“戴”為典型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記憶,這會使學生既產生對同類生字的整體認知,又會加強他們對同一類生字的個別記憶,詳細識記每一個生字。持之以恒的使用這種方法,當然,與具體的識字任務相結合,分類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也會熏陶學生主動為之,產生自主識字的良好意識。如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面對12個生字中的“游”“流”“江”三個字,教師就應引導學生發現三個字的共同特點——都是與水相關的三點水旁,這就是以偏旁進行歸類了。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識字,這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意識引導分不開的。同時,在這種識字分類過程中,也有助于學生逐漸認識到漢字的構造規律和構造之美。
(二)比較與感悟
“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是新課標對第一學段有關“識字與寫字”的階段目標之一。這種“感受”必需以學生一定的識字實踐為基礎,如對字形的整體觀察、分析與比較之后所產生的對字的整體認識。這里,與這種“感受”直接相關的“形體美”主要是指字的整體形狀和結構特點,這就離不開對不同漢字的形體比較與感悟。雖然我們從整體上說漢字是方塊字,但具體到每一個字的字形,則有可能或是方正、瘦長、上寬下窄、上窄下寬、左高右低、左低右高、中間大兩頭小、品字形等,如竹、子、下、上、中、品等;同時,漢字的演變歷史也是字形變化的歷史,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知漢字字形的變化歷史也有助于他們對漢字字形的識記與理解。如前述“舞”字的原始字形是一個人手執牛尾跳躍的樣子,后來才進化演變加上“舛”(雙腳形)來表示雙腳的跳動。事實上,這種以字形的演變來促進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原本就是教材的首選方法。如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級上冊“識字(一)”之第二課認識“口、耳、目、羊、鳥、兔、日、月、火、木、禾、竹”等十二個字時即呈現了。
(三)想象與分享
與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相適應,他們在面對直觀的事物的認知時較為容易,而對于較為抽象的事物則不容易識記。因此,識字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識記某些漢字時不能一直講述筆畫的造型、力度、方向等,而應借助形象的思維方法來引發學生的趣味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如教學《玲玲的畫》一課時,有“叭”字需要識記,該怎樣引導學生識記呢?我的方法是在講解字形與讀音并示范讀寫后,以口訣“有‘口一聲‘叭,有‘足地上‘趴”做識記鞏固的利器并有所拓展,并在接下來的借助多媒體技術所做的拓展中以“青蛙‘呱呱叫,小貓‘喵喵叫,小羊‘咩咩叫”來暗示學生這些字都是象聲詞。如此,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模仿閱讀中也會加強對該字的識記程度。學生也會有樣學樣,一旦他們發現了某一個字中蘊含的快樂,也會在分享中有助于其他同學的識記。
總之,在低年級的隨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來加強識字教學的效果是必要的。更為重要的是,有了相關方法的指導與熏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學生自主識字意識的提高,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參考文獻:
[1] 費志榮.如何抓好“隨文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5(1).
[2] 胡春芳.興趣引路,隨文識字——《小動物過冬》識字教學與反思 [J].新教育,2014(4).
[3] 王玉彬.小學語文趣味識字十一策略 [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6).
[4] 錢軍偉.找準“隨文識字”的支點——以《學棋》教學為例 [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5(7).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