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奇
摘 要: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有了問題,學生才會產生探究的欲望,才會主動學習。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夠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本文將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這一問題展開探究,希望這些粗淺之見能夠給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提問能力;培養;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84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可能是某個技巧或某項實踐能力的提升,而提出問題卻需要發揮想象力和創新力。由此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就需要培養他們的提問意識,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探究,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和提升。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
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都非常有限,而且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新鮮的事物總喜歡刨根問底,真是因為他們有這種求新求異的心理,所以他們在剛接觸計算機時,充滿了好奇和幻想,會提出許多在老師看來是非常幼稚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盲目地否定和批評學生,而應該鼓勵他們的“異想天開”。尤其是學生不敢提問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相應的教學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揮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能夠引起學生認知矛盾或沖突的問題情境,以此來引發他們的思考和問題意識,進而促進他們提問能力的形成。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制作簡單動畫》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我是魔術師”的活動來創設問題情境,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教師向學生宣布自己要變一個魔術,在很短的時間內容讓樹葉長大,然后用Flash演示一段樹葉從發芽到長大的過程,學生看完動畫很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到的。之后,教師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每一個人都能變成小魔術師,學生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都想知道變這個魔術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因此都積極地提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他們在主動提問的過程中,了解了制作一個動畫需要有時間軸,起始關鍵幀,結束關鍵幀,以及擴展幀、插入關鍵幀、插入空白關鍵幀的用法和快捷鍵,而且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增加了交流討論的機會,促進了他們之間的合作,一舉多得。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質疑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心情放松,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并會主動思考、探索、提問。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引發他們主動質疑的外部條件。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是高高在上,開展的是命令式、傳授式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敢跟老師親近,使師生間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事實上,在小學生稚嫩的心靈里,很缺乏安全感,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關愛、關心,希望老師能夠以朋友的身份與自己對話和交流。在這種和諧的課堂中,學生能放下對老師的敬畏與害怕,心情也更加放松,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依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將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化、具體化、淺顯化,多鼓勵和表揚他們,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這樣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會主動質疑,并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教學“設置動畫效果”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用PPT演示《龜兔賽跑》的故事,由于學生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教師可以一邊演示,一邊讓學生講解,這樣安排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學生會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將烏龜和兔子制作在同一張幻燈片上,但是它們并沒有在放映的同一時間同步出現,而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出現的,這是怎么做到的?”學生的質疑正好是本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也能快速學習和掌握。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學生的思考不夠深入,就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沒有問題,他們的思維也不會得到發散,學習效果自然也不夠理想。新課程改革提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能夠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往的課堂中,教師采用灌輸式方法,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事實上,小學生有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放手讓他們去思考、去探究、去發現、去體會,感受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成就感,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效了,就能促使小組中不同學習層次的成員都能積極有效地參加學習探究活動。教師給了學生充分學習探究的實踐和空間,就能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學生就能在探究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生成問題,提出有效的學習問題,并進行解決。
綜上所述,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需求,有被尊重、被信任的需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給他們創設思考的機會,鼓勵和引導他們在思考中大膽提問、主動提問,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澤眾.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飛:素質教育版,2013(7).
[2] 沈婭芳.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 (32).
[3] 崔廣軍.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5(31).
[4] 任輝.信息技術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0).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