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昌瓊
摘要:春季為仔豬、產生持續性腹瀉的多發季節,沒有明確原因就死亡、不健康的生長與發育以及緩慢的育肥等,對現場實施臨床檢查。在經過實驗并選取一些新型且高效的驅蟲藥實施治理后,緩解了腹瀉病的產生,終止了豬死亡狀況,同時加快了豬生長的速度,明顯縮短了育肥的周期,降低了對飼料量的食用。為此,文章針對豬的寄生蟲性腹瀉相關診斷及治療展開研究。
關鍵詞:豬;寄生蟲性腹瀉;診斷;治療研究
豬產生腹瀉癥狀實際上是養豬生產所常見的多發病類型之一,病因多為細菌和病毒而引起腹瀉,但是不能忽視寄生蟲的存在而引起的腹瀉癥狀,針對此病因務必要實施科學化的診斷及治療。在阿苯達唑的藥物治療之下,該病情得以有效的控制。因此,對于豬寄生蟲性腹瀉臨床癥狀來說,有必要實施科學且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一、豬產生寄生蟲性腹瀉在臨床上的表現
該病豬多數皮膚都發黃,且毛色黃伴有卷曲。一些豬的后肢以及下腹都被其稀糞所污染,在觸摸其皮膚之時,比較松弛并還缺少彈性。很多豬的眼結膜呈現為蒼白,但是有少數豬的眼結膜有充血發紅的癥狀。瀕死的仔豬出現了臥地不起現象,體溫已經達到了39.0℃,具有較快的呼吸,心跳也呈現快但是比較弱。在食槽之內多少存在剩余并被踐踏的豬飼料,其地面也有沒進行清掃的稀糞(呈現黃色或是黃綠色)。
二、豬病理的剖檢相關變化
對兩頭瀕死的仔豬實施部檢,其體重約在25 kg左右,有著比較瘦弱的體況。這兩頭仔豬的心臟都有郁血癥狀,且心肌也相對松軟,而其肺組織的表面相比更為致密,它實質也有很多灰白色的小硬結。在其表面存有出血的斑點,伴有暗紅色的斑塊。豬小腸粘膜出現潮紅且呈現小面積的糜爛或是潰瘍灶;在腸管之內發現了很多蛔蟲成蟲,盲腸或是大腸的粘膜也有潮紅、糜爛、水腫等,粘膜和腸的內容物之中存在約4 cm長的寄生蟲,此為豬病理的剖檢現狀。
三、對豬寄生蟲性腹瀉實施檢查診斷
對以上豬立即實施了寄生蟲學相關檢查,在檢查過程中選取2頭仔豬和2頭幼豬予以胃、胃內容物的檢查,小腸及其小腸內容物的檢查,盲腸及其盲腸內容物的檢查,大腸相關內容物和肝臟以及膽囊等檢查。逐一檢查了管腔粘膜以及相關內容物之中存在的寄生蟲,其合并行成蟲予以鑒定,利用細菌培養心血和肝以及脾組織。
1.2頭幼豬的胃粘膜之內和胃的內容物都檢查出有豬圓形的蛔狀線蟲共96條、101條。這4頭豬的小腸相關內容物之中各檢查出檢出22條、31條、48條、56條豬蛔蟲,其中有1頭幼豬的盲腸和大腸的內容物共檢查出豬毛首線蟲2條,而在肝臟和膽囊及其膽管之內沒有檢查出蟲體。
2.腸內容物在相關鏡檢中發現有很多橢圓形的蛔蟲蟲卵,并在1頭豬的大腸相關內容物的涂片之中發現了兩端存有卵塞和腰鼓形、毛首線蟲的蟲卵。
3.對肝、脾、心血的涂片進行染色實現無菌鏡檢,沒有發現存在病原菌,相繼接種了普通的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的平板與鮮血瓊脂的平板以及伊紅美藍瓊脂的平板,培養溫度在37.0℃左右,培養時間為24 h,在無細菌環境下生長。通過上面的觀察,實施部檢和實驗性檢查等,鑒定其蟲體,并診斷出該豬屬于寄生蟲性腹瀉疾病。
四、對豬寄生蟲性腹瀉實施臨床治療
豬在驅蟲治療前應該禁食約12h,在晚上19:00對豬使用丙硫咪哩依照20mg/kg劑量把藥物研碎并和飼料進行拌勻,要求豬一次食用完,如果豬不愿食用,需在飼料之中加入少許的鹽水、糖精等,提升豬食用的適口性。本次投喂的飼料量比日常飼喂量要多,飼料有所剩余屬于較好的,能夠規避強者多食并產生中毒現象。臨床驅蟲時間通常為6d,在固定區域進行飼喂和圈養,便于清理糞便、消毒豬舍。驅蟲后的第2d早上要及時處理豬糞,運至場外進行單獨的堆積,利用發酵徹底殺滅蟲卵。運用濃度為5%石灰水對豬舍消毒,第2d喂少許蘇打片,第4d喂一些大黃類蘇打片,第5d喂服干酵母(健胃劑),劑量為20~40片/頭,增強豬的食欲,在投藥的10d之后,豬恢復了正常的采食量,精神也恢復到了良好狀態。在14d之時豬的皮膚也逐年由黃恢復紅、眼結膜由蒼白恢復至淡紅,其有干濕適中的排糞,各指標幾乎恢復正常值。
五、相關預防措施
在豬的飼養中,需要通過驅蟲相關陛預防去提升生產效益,現預防措施主要有:實施合理驅蟲的預防;做好豬舍衛生環工作;增強飼養相關陛管理。
1.實施合理驅蟲的預防,主要是消除其寄生蟲最初的傳染源,將生豬體內一些寄生蟲驅除掉,要依照不同豬齡和體質與病情以及寄生蟲具有的生物學相關特性,運用多種方法,實施對癥臨床治療,在病豬提升抵抗力之上,合理運用有效驅蟲藥物,不僅安全有效而且成本較低廉與毒性,在使用中比較方便。
(1)驅蟲時間,豬驅蟲主要是在春季與秋季,仔豬通常在20~30日的豬齡,也就是在乳豬的補料時期,在50~60日的豬齡,也就是仔豬在轉群時期,針對這兩個豬齡予以1次的驅蟲,而后60~70日再次驅蟲,需在晚間操作才能獲取較好的效果。
(2)驅蟲方法,主要是使用科學化的方法進行驅蟲,針對豬群體實施驅蟲之時,需要停喂一頓大約為12h,在晚間進行喂食之時把藥物和飼料進行均勻性攪拌,通過一次性喂給完成。如果有較多頭豬,則應注意豬單體的喂量。在自主的尾部進行給藥實現驅蟲,應該注意耳部皮膚的清潔,將藥液均勻涂抹在其上。
(3)恰當選取驅蟲藥,最好選取低毒和高效性的藥物,需要進行輪換的使用,避免在應用過程中有抗藥性產生。1g/kg打蟲星、20mg/kg驅蟲精、15mg/kg丙硫咪唑、8mg/kg左旋咪唑、80~100mg/kg敵百蟲,對耳部進行涂抹驅蟲藥依照劑量去給藥;中藥方法運用君子驅蟲劑量為:5~8粒/10~15kg、15~20粒/20~40kg,生南瓜子驅蟲劑量為:2g/kg,持續喂服2次具有更好的效果。30g生二丑、2g炒杏仁、24g檳榔、21g君子肉、15g雄黃、12g雷丸,將其念成細末,并加水分為四次進行內服,確保每日服用一次。以上方法都能達至預防、治療仔豬的胃腸內寄生蟲的目標。
2.做好豬舍衛生環工作,主要是予以定期性消毒。在合理的驅蟲之后應該及時地清理掉舍內所有糞便,將其堆積進行發酵和焚燒以及深埋等,舍內的地面和墻壁以及飼槽要運用濃度為15%左右的石灰乳或是漂白粉液實現消毒,進而殺滅其寄生蟲的蟲卵,以免形成二次感染影響豬生產的收益。
3.增強飼養相關性管理,通過構建有效性生物的安全體系,需要秉承“自繁自養”原則,對衛生條件進行改善,做好定期性監測工作,禁止同舍養貓和禽,并做好滅鼠和防鼠的重要工作。另外,多喂食一些含有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的營養飼料,確保豬群在各個時期與階段能夠達到對營養的需求,改善豬體質并提升抗病的能力。給足他們清潔的水,并定期向豬舍和用于以及食槽等規范消毒。
依照豬生產的多年經驗,其寄生蟲的感染和較差的防疫條件、沒有經常性的驅蟲措施等存在直接關系,在每日飼養中對豬舍和運動的場地進行必要性清潔,定期性驅蟲為寄生蟲相關感染的防治關鍵措施。
六、結語
經過對豬產生寄生蟲性腹瀉相關診斷以及臨床治療的研究,需要對豬在飼養過程中加強管理,尤其是要做好環境衛生等工作,多多喂食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營養飼料,確保豬在各生長時期有充足的營養,提升他們抗病的能力。與此同時,需要有清潔的水服用,對豬舍等實施定期性消毒,防止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