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謙
摘要:在現代社會農業發展是我國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是對國家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產品的生產率正在逐年提升,農業的經濟增長方式也由以前的粗放型經濟轉變為如今的集約型發展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于農業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農業的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在農業的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術也成為了大勢所趨。目前的農業發展情況已經不單單取決于農業的生產水平。將信息化應用到農業的管理之中是現代農業順利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業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我國農業的穩步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生產;經營管理
一、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農業的信息化是我們認識到的農業發展的最高階段,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將是農業發展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知識密度最高的、大規模集合的系統工程。農業的信息化是指從農業的生產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應用信息化的技術進行管理。具體來說主要是指在農業領域里,使用的信息化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到農業生產、市場、經濟、技術等各個方面之中,從而實現信息化技術的全方面運用。其有效正確的使用能夠使現有的農業決策系統、作物模型系統、管理系統有效的結合,從而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做到科學化的管理。信息化在農業管理中的應用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涉及到的內容眾多。想要實現農業的資源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技術信息化以及市場信息化等等,只有將現代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農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去,才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建設,真正實現農業創收。
二、信息化在農業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黨和國家重視程度的加深,在農業的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術書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他對農業的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信息是農民改變行為認知的方法和基礎。在農業信息捕捉、傳遞、利用和反饋的循環過程中,農民的思想不斷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技能不斷提高,從而自覺將所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由此可以達到提高農業的技術水平,進而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良性發展的目的。同時,有助于培養專業的農業技術型人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農業的管理現代化道路也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支持,離不開產業者的經營,將信息化應用到農業的管理之中,能夠提升農業知識的傳播速度,加強農業地區的聯系,實現技術普及和創新發展,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農業技術人才。
就決策本身而言,決策的研究就是一個信息分析的過程。如若在沒有充足的信息或缺乏可靠的信息情況下,農業生產經營的決策就失去了基礎,就可能出現失誤。尤其是在當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信息是發展農村商品生產的命脈,農業生產者對生產的信息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的,無論是產前、產中還是產后,農業生產者對消費的變化、市場預測、生產資料的供應、新的技術、新的品種、新的工藝、農產品的供求信息等都是求之若渴,及時、準確的掌握了這些信息的話,就能為安排生產做合理的布局,就可以按照市場的需求及時的調整農業結構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信息的普及,會將農業推向了社會的最前沿,在競爭激烈的農業市場,農村經濟不得不尋求謀生之路,農業信息化是市場經濟發展必然要素,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加深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循環利用進度;有利于加強農村之間的聯系,增強鄉鎮企業的活力,加快農村城市化的進度;有利于農民的素質提高,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強強聯合,走上一條產業化經營的新道路。同時更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
三、信息化在農業管理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在我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隸屬關系不同,農業產、供、銷還沒實現一體化的條件下,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也是提高工業推廣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針對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內容例如以下幾點:
1.農業技術操作的全面自動化
一是農作物的栽培管理自動化,如農作物的施肥,可以在田間設置自動養分測試機或者設置各種探針,定時獲取數據,在室內自動檢測,通過計算機的分析數據,我們便可以確定施肥的時間、施肥量、施肥的方法,之后使用田間遙控自動施肥機具或者與灌溉水結合實現配方施肥、自動施肥;二是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的信息化和自控化,在田間設置檢測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網發出預測預報,利用計算機的模型分析,我們便可以確定防治的時間和方法,采用自控機具或生物防治方法或綜合防治方法,對病蟲害實行有效的控制及防治。
2.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
一是農田基本建設的信息化和自控化,如農田灌溉工程中的水泵抽水和溝渠灌溉排水、時間、流量等,全部通過信息自動傳輸和計算機的自動控制,便可以自動化灌溉苗圃;二是產品儲存的內部環境里因素變化的監測、調節和控制,也可以完全使用計算機的信息系統運行。
3.農業經營管理信息網絡化
一是建立適合不同區域農業情況的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進行模擬和決策;二是通過進入鄉、村、縣、市、省、全國和全球的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市場、政策的信息,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生產的品種和合理銷售自己的產品,以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三是通過信息網絡,廣泛地獲取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選擇和學習適合自身自己用的先進技術,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從而實現不浪費每一個資源,獲取最佳的生產效益。
四、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未來農業的信息化是提高農業的生產經營效益最有效的措施,在利用計算機的技術進行計算、模擬試驗和數據分析后,我們便可以有效的降低農業的科研成本,縮短農業科研的時間,提高農業科研部門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程度;利用計算機的技術進行農業生產過程的設計、農業投入產出的結構優化、農產品市場的狀況和應用前景的分析,從而,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精確度,實現以最少的投入達到最佳的產出;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遙感預測,便可以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以最高的效率、最快捷、低成本的方式把農業的生產技術、新品種的信息、新技術的信息、人才的信息、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和對于農業的經濟政策的信息傳遞給農業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技術、農業科技的成果快速普及和推廣,實現農業的高效流轉和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農業信息化是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同時通過農業的信息化還可以實現信息互通,充分的利用市場優化資源,為農民提供優質的資源配置。
五、結語
現代的農業是以現代的科學技術為基礎建設的農業,農業要想實現農業的信息化,就一定要應用信息化到現代農業中,因此,我國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就需要先實現農業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