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春
摘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下與農牧民連接,上與市場連接,大力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緊緊抓住國家加快發展藏區經濟社會的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牧業發展,提高農牧業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收渠道;思考
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下與農牧民連接,上與市場連接,大力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海南州委州政府圍繞推動農牧業持續快速發展,促進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在培育農牧區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方面給政策、給資金,使這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濟利益鏈條在帶動農牧民增收方面發揮出了明顯的作用。為此,筆者就圍繞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現狀,如何緊緊抓住國家加快發展藏區經濟社會的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牧業發展,提高農牧業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方面談點粗淺看法。
一、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綜觀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逐漸擴大。在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瞄準市場需求,多途徑、多形式地培育、發展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理念的推動下,各地都十分重視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工作,積極招商引資,出臺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扶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二是涵蓋面廣,輻射帶動能力逐漸增強。在目前生產經營的46家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有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營銷、蔬菜水果種植、牛羊育肥和水面養殖、觀光農家樂風情園和農畜產品加工等多個行業,各具特色,形式多樣。三是企業的效益和農牧民的收入實現了雙贏。46家龍頭企業中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28家,安排農牧民就業4900余人,人均工資在5468元左右。四是有力地推動了農牧業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特別是國家級、省級和部分州級龍頭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對海南州基地建設發揮出了以“第一生產車間”的初級產品通過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后走向更高市場的紐帶作用,已基本形成了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聯帶關系,為農畜產品的商品化程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牧業產業化綜合生產能力薄弱。基地建設缺乏項目帶動,規模小,資金和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特色資源優勢發揮不夠、缺乏長遠發展能力。產業發展不平衡,結構性問題突出,農牧民仍然以第一產業中的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農牧民的收入絕大多數來自第一產業。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較低,產業關聯度小,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農牧業產業化起步晚,市場發育程度不高,而且產業化經營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目前,海南州大多數涉農企業剛剛起步,基本上處于“小、低、弱”的狀態,缺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產品科技含量普遍較低,技術力量薄弱,初加工產品較多,精深加工的產品少,缺乏有競爭力的名牌主導產品,農牧民在生產過程中無法從企業獲得技術和資金支持,企業帶動產業化經營方面形不成規模效應。
2.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相對緩慢。海南州現有的產業化經營人員和組織化程度遠遠不足以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在維護農牧民群眾利益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信息滯后、海南州市場發育不健全等原因,農牧民與市場連接的不夠緊密,影響了群眾參與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農畜產品加工業規模小,加工技術落后,只停留在初級加工上,無精細精深加工能力。
3.農牧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不高。一是缺乏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目前,海南州農牧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甚至主體上停留在傳統手工和家庭作坊式的經營范疇,企業實力不強,對農牧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十分有限。二是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科技基礎薄弱,創新發展的后勁不足。現有的絕大多數企業加工水平停留在初級加工的層次,主要為內地的深加工企業提供初級產品,設備簡陋,勞動生產率低下。企業缺乏產品自主開發能力,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程度低,加工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
4.企業融資能力不強,融資難度仍然較大。缺乏資金是目前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一是金融信貸門檻越來越高,企業難以通過授信評估,獲取金融有力支持依然較困難。二是對農牧產品加工業的投資不足。在投資、信貸、稅收等方面,對農牧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較少,從事農牧產品加工的企業與從事其他產品生產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沒有明顯優勢,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三、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1.抓住重點、分類指導、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海南州要在鞏固現有龍頭企業的基礎上,繼續把扶持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推進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一是要千方百計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有機畜牧業。要緊緊抓住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的有利時機,抓緊做好資源整合工作,深化有機牛羊肉生產企業建設,為規模化生產打好基礎,并不斷開拓有機牛羊肉食品市場,特別是要打人高端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增加企業的效益和群眾的收入。二是做強龍頭企業乳品產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花色品種,擴大營銷范圍。三是做精龍頭企業果飲料生產,為基地建設打下生產、營銷基礎。四是大力提升以藝術品生產石材加工、雕刻等文化企業的組織化程度,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路子。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文化遺產和傳承人的保護和傳承,在保護中得到傳承,在傳承中發揚光大。五是大力扶持以設施農業觀光園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企業。六是積極培育精深加工企業,為基地建設創造更有效的銷售渠道。
2.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農畜產品基地建設。目前,海南州現有的幾家以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普遍存在著原料不足、生產期短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農畜產品基地建設滯后、企業難以擴容增量。因此,我們要在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以長遠利益出發,大力培育農畜產品基地。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第二輪西部大開發和海南州實施草地生態畜牧業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有利時機,科學規劃,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做大做強特色農牧業生產基地,提高農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形成農畜產品規模化生產和區域化布局。一是大力發展“訂單農牧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形式,帶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發展,這樣既能解決龍頭企業原料不足的問題,又能解決農畜產品賣難的問題。實現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雙贏”。二是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積極鼓勵和扶持農牧民建設以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兩用暖棚為主要內容的設施農牧業,發展蔬菜、花卉、果品、食用菌和牛羊育肥等有市場競爭優勢的農畜產品。三是加快基地建設步伐。海南州確定的示范園區基地不僅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農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明確了方向。各地、各部門要千方百計落實建設資金,加快建設步伐。
3.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海南州龍頭企業規模小,效益不高,農牧民受益少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與農牧戶之間沒有形成牢固的利益鏈條。因此,我們要把“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農戶+合作社”、“合作社+市場”等形式作為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扶持龍頭企業的基本模式予于探索和實踐。對已經登記注冊的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加強運行規范化的監管,擴大會員覆蓋面,使之成為農牧戶與市場、農牧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對一些具有合作性質的經濟聯合體,加強引導和規范,促其向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進入專業合作社的管理軌道;積極引導松散的營銷團伙和農牧民經紀人走聯合協作的路子,鼓勵支持他們成為專業合作社的基礎和補充;鞏固和提升現有的各類農畜產品交易市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發展一批具有規模和檔次的農畜產品交易市場,扭轉目前“小而全”和管理不規范的局面。
4.加強管理,建立和優化全方位的服務體系。一是提高對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重要性認識。龍頭企業的興衰與農牧民的利益息息相關,與農牧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支持農牧業,發展農牧業,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的理念,高度重視培育農牧業產業龍頭企業。二是堅持培育與管理并重。在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我們嚴格按照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從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上對那些競爭力強、資源開發力度大、產品上檔次、農牧民受益的龍頭企業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有效措施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對那些靠傳統經驗,產品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的企業,要進行關、停、并、轉。三是對龍頭企業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服務工作。州、縣政府要在扶持龍頭企業中以“站穩當地、走出海南、面向全國”為龍頭企業發展目標,通過落實國家、省、州制定的優惠政策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筑巢引鳳。四是認真總結近幾年海南州龍頭企業的實踐經驗,積極吸納外地的好做法,進一步補充完善,使龍頭企業在增加農牧民收入,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獲取應得的利益,不斷增強自我發展壯大的能力。五是各級政府要積極幫助龍頭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爭取建設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優良寬松的投資環境,吸引州內外和城鄉民間閑散資金,參與海南州農牧業產業化經驗,借助外力求發展。六是加大對農牧民的培訓力度。龍頭企業連著千家萬戶,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勞動技能和市場意識與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同時,高度重視對農牧民的培訓工作,從觀念的轉變、勞動技能的提高、積極參與規模化經營等方面人手,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大農牧民的培訓力度,從而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七是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增強服務功能。盡快扭轉目前行政管理部門責任不明確、人員少、管理服務跟不上的被動局面,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
四、結語
總之,培育和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意義重大,任重道遠,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以下四個環節,即以培育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吸引企業,以良好的投資環境穩住企業,以落實藏區優惠政策扶持企業,以優質的服務和科學的管理幫助企業,使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真正成為加工的龍頭、帶動農牧戶的主心骨、市場的中介、服務的中心,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