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勛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錦州 121000)
試論環境會計準則構建
王勛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自然原有的生態系統受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從而使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問題。在這種大的環境背景下,環境會計應運而生,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在環境會計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強對環境會計的重視,積極探索構建環境會計準則的策略。
環境;會計;準則;策略
環境會計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就是環境會計準則,與此同時,環境會計準則的完善和建立也會影響到會計在社會中的發展。文中說明了關于國際組織相關準則的四個主要環境會計要素: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收益、環境成本。
(一)構建環境會計準則的理論
想要構建環境會計準則,需要了解一些理論知識,第一,不對稱的信息理論:商業交易中經濟學認同一部分人或許比另一部分人更具有信息優勢,當這種事情發生時,通常情況下會認為不對稱的信息存在在這個經濟機制中;第二,委托代理理論:這種理論是指不定數量的個體行為,根據一種隱含或者表明的協議,雇傭、指定其他行為主體為自己服務,與此同時,會給予為其服務的行為主體相關的決定權,最后給予一定報酬,而為其服務的行為主體提供的質量和服務數量決定著報酬的多少;第三,外部性理論:經濟學家馬歇爾是最初公布經濟外部性理論的,之后福利經濟學院對外部性理論進行了證實,同時也提出了解決的辦法,而且,外部性理論被分為外部不經濟和外部經濟;第四,經濟后果理論被斯蒂芬·澤夫證實了它的真實性,據統計,經濟后果在會計準則中存在,它會將準則的形成復雜化,同時還必須在政治和會計這兩方面達到平衡。因此,在環境會計理論建設時應該考慮相關團體的利益。
(二)國內外的相關研究
1.國外的相關研究。國外對環境會計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基本建立完理論框架,很多國家的會計核算體系中已經存在了與企業事項和交易有關的環境影響因素。日本、歐洲國家、加拿大和美國都深入討論了環境會計實務及理論方面,發布整套有關環境會計文件,加強發展了環境會計實務這方面。在美國,民間專業組織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環境會計相關準則都付出了很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證監會、注冊會計師協會、委員會等相關團隊和相關機構做出了很大貢獻在研究會計理論方面。
2.國內的相關研究。我國目前為止,最初是葛教授對環境會計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在論文上對綠色會計內容與概念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那之后我國一些研究院對其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因為國內的環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同樣升高,所以我國政府制定了相關法律用來保護環境,這也給環境會計打下一定基礎。我國會計學會在研究環境會計中起到了主導的地位,與它相關的機構也對環境會計做出了深入研究,相繼出版了有關環境會計的書籍,很多本科及本科以上的論文也從中提出不同方面的內容和研究。
(一)環境會計的含義
大多數學者對環境會計理解大體上相同,楊洋、梁杰提出會計的分支——環境會計,應該逐步發展成目標,通過會計學的方法和理論,運用不同的屬性和計量手段,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管理系統進行計量、記錄、確認和報告。在這之后張英又提出環境管理會計、環境審計會計和環境財務會計這三個方面組成環境會計體系。然而謝德仁則認為環境會計是環境科學、環境經濟學和現行財務會計共同形成的一門學科,并且認為環境會計包含了環境管理會計和環境財務會計甚至更多。羅素清曾提出環境會計不光包括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還包括自然環境,總結出社會責任會計的分支包含環境會計。房巧玲、更建新覺得國內與國外的環境會計存在內涵和外延上的不同,同時認為我國區別看待環境會計和環境核算。
(二)環境會計的功能
控制和反映是傳統會計學的常用功能,會計學的分支——環境會計,它的功能也是控制和反映。環境會計的功能在日本被分成外部功能與內部功能兩部分,同時環境會計也成為公司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環境會計的要素
環境會計針對的事物是控制和反映主體的環境行為,事物的活動與環境關聯。環境會計有四種觀點。“三要素論”:一是包含環境負載、環境成本和環境資產。二是包含環境收入、環境會計收益和環境成本。三是包含環境保護支出、環境保護收益和自然資源的消耗。“四要素論”:包含環境收益、環境資產、環境指出和環境負債。但是朱學義則認為四要素論主要分為環境成本、環境收益、環境利潤和資源價值這四個方面。李武立同意“五要素論”的觀點,認為環境會計包含負債、損失、收益、成本和資產五類。“六要素論”包含環境資本、環境成本、環境收入、環境效益、環境負債和環境資產。文中認為有明確的企業關系更有利加強經營利益的產生。所以,應該更加客觀、合理、科學的選擇要素理論。
(四)構建環境會計準則的必要性
1.當今社會的必然趨勢——環境因素融入到企業會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最初進入環境會計實務的,它會對企業產生不定影響。環境會計要素的會計處理等問題就是通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而來的,最后影響了制定環境會計準則。所以,環境會計研究所的首要任務就是制定環境會計準則,他能夠加強社會的發展。
2.企業會計準則的補充和完善是環境會計的準則。會計系統中處理環境會計和環境因素,這不是組成一門單獨的學科,財務會計依舊包含環境財務會計,這樣管理會計也包含環境管理會計。在現有的體系中了解環境因素,這是環境會計的準則,同樣是對企業會計系統的補充和完善。
3.環境會計準則內容。文中表明了如何計量、披露和確認環境會計要素,怎么對計量基礎、環境負債的計量方法做出明確規定,為公司帶來可操控的方法。
(一)構建環境會計的條件
上世紀初,我國學者研究環境會計并取得了成就,研究與探討了環境會計的基本概念,比如對象、本質、計量、環境會計確認以及要素,同時能夠設計較大的范圍,在研究時,運用了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息息相關學科的知識。主體的研究即包含了工程技術學家,還包含了政府機構,他們通過不同方面構建環境理論框架,這給我國構建會計準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九世紀末期到今天,西方會計學重點研究對象就是環境會計,西方學者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聯合國專家學者針對會計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同時構建了一整套準則,為日后會計行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加拿大和美國主要研究了環境會計的兩個方面:首先是深入研究了環境管理會計;其次是環境管理會計在財務會計框架內的影響。日本以及很多的國家也研究了環境會計實務和理論。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先進的環境信息處理技術,現如今,會計準則趨于國際調整和一體化經濟影響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特別關注世界經濟的發展動向,同時也要想到我國環境會計的現狀,做出對應的對策。
(二)環境會計構建的方法
1.融合舊式財務會計準則的方法。現階段,世界上大部分企業基本采用將環境事項造成的影響全部融入到企業服務會計體系中進行計算與匯總的方法,制定完備的財務會計報告。根據企業環境管理的需求和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計算和匯總環境會計事項相關內容,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相關信息在環境會計報告體系中得以完善鞏固,從而使信息處理者制定完整的相關決策,上述內容必須在原有的財務會計理論框架的基本前提下,遵循已有的相關會計準則及制度,使會計要素信息得以基本處理。
以上是對相關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匯總與報告。環境會計是原有財務會計系統的一部分,相關人員應對環境會計要素信息進行匯總和核算,從而制定綜合的財務報表,并且告知利益相關者。可根據現有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相關內容,進行制定該環境會計準則的構建方法。
2.個性化環境會計準則的建立。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完善可以由環境會計活動的大量進行及成熟得以促進,日益完善的企業環境會計活動,也會隨企業環境友好行為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成熟。在制定環境會計準則時,可以對現有的會計準則進行擴充與完善,對現有準則中具體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修訂,從而發展到個性化環境會計準則,最終實現完全獨立的個性化環境準則的建立。
在個性化環境會計準則的環境建立中,政府的相關部門應在企業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中起到主導作用,并使環境會計準則發展到初級階段,制定相關的環境會計準則理論,從而節約部分制定成本,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使環境會計準則推廣和監督得到更好發展。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環境會計準則對相關行業深度也有了更高的標準,想要促進科學合理的環境會計準則的構建,各企業與民間組織的參與必不可少,通過制定準則期間不斷交流與溝通使環境會計準則更加科學與嚴謹。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日本和美國研究環境會計準則相比其它國家要提前了很多,美國的AICPA、SEC和FASB都非常關注環境會計準則,同時頒布了許多的公告,其目的是為了規范環境會計,在日本發布和環境會計有關的公告和指南已經持續多年。據統計,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在準則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定模式。美國會計準則模式是在監督的民間機構和官方指導下制定的,這種會計準則具有相對獨立的FASB運行模式。制定準則的人員大多是專職人員,這樣就保證了準則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會計法》在我國具有相當高的權威,保障了制定準則時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充分考慮了財政部門在制定會計方面的經驗、政府管制的社會管理和成文法的立法環境,想要保證環境會計準則的合理、公正,就需要財政部制定相關理論并且頒布。
(二)加強對環境會計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
國際組織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頒布和實行了環境會計準則,積極參加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特別是環境會計實務,但是,現如今,我國依然沒有一整套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所以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現有的環境會計方面的成果,對環境會計基礎理論做出深入的研究,為建立環境會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對相關人員培養工作的重視
建立我國的環境會計準則,可以通過現有的體系,按照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和基本準則建設,做出關于環境會計準則的基本規定需要了解基本假設、計量、基本原則、環境會計要素確認以及目標這幾個方面。制定準則時,必須要堅持靈活性協調的原則和原則性,同時要對計量和要素的確認做出對應的選擇,而且還可以參考實施細則和案例。
相比一些發達國家,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還是最初階段,仍然沒有統一會計處理方面的基本概念,與此同時,理論框架和系統還沒有組成,我國可以組建起專業人員的團隊,對環境會計理論做深入的研究,對環境會計的相關要素、基本內容和構成要素提出統一的界定。這就需要培養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否則就無法頒布符合實際的環境會計理論。對于美國和日本等一些國家,他們已經開始實施了環境會計的公告、準則,但是我國只有一部分會接觸到環境會計準則,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加強相關人員培養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快的頒布我國專有的環境會計準則并實施。
(四)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
我國可借鑒其他國家現有的經驗,例如美國研究院頒布的對環境負債以及環境成本的公告,能夠在財政部建立相關的研究所,研究并頒布對應的解釋公告,以達到補充準則的目的。與此同時,在研究時會碰見相當多的技術難題,可以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背景,根據各項擬定的具體準則進行相關技術的攻克,并發現其中較為關鍵的因素。在此過程中,應不斷完善工作小組的研究進程,堅持以設定準則為基本中心,通過財政部門與各政府部門的密切溝通與交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從而完成公正、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
因為環境會計是這幾年新開展的學科,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發布相關的環境會計準則,文中對環境會計的有關規定是從現有的相關規范性文件或環境管理會計準則中搜索出來的,因此,它的內容還是比較分散的,而且比較集中在日本、美國推出的報告或準則,本文重點研究的方法是對比研究與理論分析,并且因為個人研究的局限,對整理有關環境會計內容并不完善,同時,可以為今后研究環境會計準則做一點啟示。
[1]徐光華,宋玉,袁廣達,等.從“利潤為王”到“環境考量”:新形勢下環境資源會計及其理論變革——中國會計學會環境資源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學術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4(12):86-88
[2]許家林,舒利敏,孔令輝等.近十三年來中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基本取向與態勢——基于2000-2012年間國家三大基金資助會計類項目的統計分析與思考[J].會計研究,2013(11):23-30
[3]王永德,董淑蘭,張國富等.中國會計教育:理念、改革與實踐——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暨第八屆會計學院院長論壇綜述[J].會計研究,2015(11):93-95
[責任編輯:潘洪志]
F230
B
1009-6043(2016)010-0120-03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