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學 (222100)
李蘇寧●
?
伴學,綻放數學課堂別樣風采
連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學 (222100)
李蘇寧●
“伴學”課堂就是堅持“以生為本”的現代化教學理念為導向,學生與學生作為“伙伴”關系而相互合作學習的課堂;是教師陪伴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無力自己解決的難題的課堂;是全面依靠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天賦和聰明才智,甚至是“有困難,找學生”的課堂;最終助推師生教學相長,綻放別樣風采的課堂.
“伴學”課堂 別樣風采
我們平時上課時,經常會發現:課堂上總有個別學生沉默呆板,一句話也不說,也不動腦思考,像機器人一樣,就等著老師“灌”.高年級的數學課堂尤為明顯,我就覺得奇怪?為什么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堂小朋友們熱情似火,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到了高年級,卻望而卻步,不會想,不想說.我琢磨來琢磨去,后來發現:到了高年級,數學課堂在孩子們的眼中就是死記硬背公式,反復機械練習,不停地復制、粘貼,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樣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獨特性又怎能得以“激活”呢?這樣的課堂又怎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呢?
“伴”,從字面上看,一種解釋為“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另一種解釋為“陪同、伴隨”.衍伸開來,“伴學”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生伴”,學生與學生作為“伙伴”關系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達到生生互通;二是“師伴”,教師陪伴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實在無力解決的難題,達到師生的教學相長.
所謂“伴學課堂”,就是堅持“以生為本”的現代化教學理念為導向,學生與學生相互合作學習,教師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最終綻放課堂的別樣風采.
來看看以往我們的數學課堂,盡管老師們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開口,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收效甚微.作為老師,我們在課堂上居高臨下,不敢俯下身去和學生多交流,一味地包辦代替,占據課堂,這樣的學習方式何談師生的教學相長呢.
(一)“伴學”課堂,教師該怎么辦?
1.重新定位教師
(1)教師的身份是“合伙人” 教師不在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伙人”.把本該屬于學生的課堂放手還給學生,當學生需要的時候我們才能出現,或者我們干脆把自己“隱身”,讓學生把你當成他們一個求助的對象,這時的老師就像一本字典,我們的價值與作用要通過學生的翻閱來實現,盡管老師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因為世界已經都發展到不需要儲備知識而只要點擊搜索即可.
(2)教師的精神是“孺子牛” 教師需要具備“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當你俯下身子做學生學習伙伴的時候你才會得到學生的真正認可.比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和同伴利用前面學習到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技能,動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來求證三角形的面積;同樣的有些問題也可以讓生生之間互相提問,嘗試解決.作為老師不是表面上把權力交給學生,而自己“垂簾聽政”.
(3)教師的觀念是“懶教師”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這樣告誡我們:“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學會鍛煉;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學會思考;給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學會創造;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學會探索”.多么幸福的“懶教師”呀.
(二)“伴學”課堂,學生該如何做?
“伴學”課堂是一個使受教育者終身受益的教學模式,是師生、生生愉悅展示的舞臺,學習的直接受益者是學生.學生只有在學習上精力充沛,不再疲憊,那么我們的老師才不會在課間“咬牙切齒”、怨聲載道,家長才不會郁悶、糾結,整個的學校教育也將煥然一新、生機盎然.
(1)學生是一種教育的資源 我們平時總是把教科書、教師、多媒體這些僵化不變的內容作為教育的資源,卻忽略了我們的學生,這個與生俱來的、活生生的教育資源.
(2)相信學生有無限的學習力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信學生,相信學生有無限的學習力,這是“伴學”課堂理念的一個基本點,也上實施“伴學”課堂模式的一個出發點,“伴學”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放棄滿堂灌的思想,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生生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例如:在學習《可能性》時,先講了某種摸獎的中獎規則,然后提問:不同的中獎號碼一共有多少個?為了中特等獎,買全所有號碼,假設特等獎500萬,一等獎1萬,其它獎項不計,單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合算嗎?這個問題是學生身邊的,而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接著告訴學生學好本節課內容就可以解決上面的問題,這樣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維的開放.
其實,就是使受教育者自己提高自己,自己調動自己,把“逼我學”變為“我想學”.鄧小平主席在解決調動農民積極性的這一難題的做法是把土地還給農民,承包給農民;而“伴學式”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怎樣解決如何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學.
例如在講《比例的基本性質》時,師在黑板上寫出如下的“伴學”綱要:
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怎樣推出來的?
4.你能列舉出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實例嗎?
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激發他們的無限潛能,教師只是在關鍵的地方和他們互相切磋、點拔一下.
1.普適性教學范式
科學實用的教學模式,是推進課程改革、構建釋放師生潛能、達到教學相長的課堂的前提.其基本范式具體如下:
預習質疑
目標導學→探究交流
調控伴學→釋疑解惑
精講點撥→遷移運用
固學提升→隨堂檢測
拓展延伸
2.數學學科教學范式
在“伴學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它的教學模式,不是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通過制定的“范式”,引導教師先“入模”再“出模”,創新出新的模式,最終達到脫離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學藝術.
(1)新授課教學基本范式

(2)練習課教學基本范式

(3)復習課教學基本范式

“伴學”課堂是自主開放的生本課堂: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或者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課堂;如遇到確實無法解決、存在疑惑的問題,做好標注,進行同伴間互助交流準備的課堂;是通過“師伴”學習,精心誘導、適時點撥、及時評價,充分體現教學啟發性的課堂.總之,“伴學”課堂是全面依靠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天賦和聰明才智,甚至是“有困難,找學生”的別樣風采的課堂.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張奠宙;數學教育經緯[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3]雷玲;聽名師講課[J].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4]孟憲平;教育新視野[J].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5]韓立福;生本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20
G622
B
1008-0333(2016)26-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