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到以人為本管理在企業運行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紹了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內涵,并進一步介紹了現代企業管理中人本思想缺失的表現,在文章的最后,筆者介紹了人本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企業;以人為本;管理;滲透策略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內涵
人本管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人是管理的對象和要素,同時也要根據員工的能力、興趣以及心理特點來安排最恰當的工作,充分地發揮員工的潛力和價值。人本管理思想重要激發員工的潛力,并在其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起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企業上下員工的共同努力,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人本思想的管理制度事實上已經認識到企業發展的本質,并且彰顯了人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管理目標是人。
員工是企業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人本的管理思想下,員工是企業中的主體,他們的工作水平、個人素養對于企業的快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人本管理在于調動工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地挖掘員工的潛能,讓員工可以快速發展。所以,企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一些培訓活動,進一步增強員工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為企業的發展打下基礎,從而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越走越遠。
人本管理的管理思路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利用尊重和依靠管理理念,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在企業中是受到重視的,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實現既定的管理目標,如何將人本管理思想應用于企業的現代管理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2.根本在于尊重人。
人本管理的根本特點在于從人性出發,滿足員工的工作需求、情感需求,企業在管理中不能把員工單純地看作一個零件或是工作的機器,而是要尊重和依靠人。員工作為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他們在完成工作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希望企業在做某個決策時能夠考慮一下自己的意見,希望上級和企業整體可以重視到自身的存在。所以,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將員工看作企業中的一份子,無論是什么職位,無論是什么工作性質,都需要一視同仁,尊重員工的意見和思想,為企業打造出一支專業的、強有力的戰斗團隊。采用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不僅可以讓員工充滿激情,發揮特長,激發潛力,而且還能實現自我價值,使其自身得到充分發展。
二、現代企業管理中人本思想缺失的表現
我國當下的企業制度有著權責明晰、政企分離的特點,并且要求當下的管理就應踐行人本管理的方式進行。員工是企業的根本,科學的管理要以人為核心。很多企業之所以經營不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不尊重自己的員工,職工與職工、職工與企業之間沒有團隊精神和敬業意識,這就大致當下的企業內部管理秩序越來越混亂。景觀當下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已經達成了共識,了解人本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上,還是會有偏差。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有違人道主義的。
1.缺乏人本管理理念。
在當下的企業管理中,很多企業利用嚴格的行政手段實現對企業員工的單一性管理。例如富士康采用的是臺灣半軍事化的管理手段,對待員工絲毫不考慮其工作的積極性,也不尊重員工,利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要求員工做著各種工作,還經常打罵員工。富士康的一線管理者,與員工的接觸本應關注員工的問題,及時給員工一些幫助和關懷,但是富士康的一線管理者卻以監視者的身份存在,不僅時刻敦促員工完成工作,遇到不滿意的情況還嚴厲地河池員工,讓員工像零件一樣工作。這就大企業在管理中容易出現的事物,很多員工在工作時,往往缺乏對公司的信任,長此下去,員工和公司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員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和信任感,導致企業人才流失嚴重。
2.過于重視效率管理。
一些大企業為了追求產品的生產加工效率,經常不管不顧勞動法的要求和安排,加班的現象突出。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在使用員工時,一天不能超過8小時,每周不能超過40小時。受到工作性質的要求,一些企業不能嚴格地遵守勞動法的規定。不僅如此,一些用人單位為了自身的生產經營需要,在延長工期時要和勞動人員進行協商,每日加班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延長工期,需要確保勞動員工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每日加班時長不得超過3小時,月統計不能超過36小時。但是當下國內有幾家大企業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利益,不考慮員工的身心健康,犧牲員工的時間,這種行為就大大脫離了人本管理的方針。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滲透策略
1.價值觀轉變。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時候社會盲目地重視物質的增長,而忽略社會的整體進步,尤其是人的全面發展這方面。簡單地將經濟增長和發展當作一種東西,將GDP的增長作為衡量地區發展的重要指標,忽略了其他的要素,例如人文、資源、環境等內容。雖然GDP確實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規模、速度不可卻少的指標,但是在我們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社會的全面進步,不重視對人的關懷,這種社會是畸形的。盲目地追求GDP的增長,忽略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企業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會越來越吃力。所以,轉變管理的觀念,實現以效率、生產為主導的管理觀念向以人為主導的管理觀念轉變。
人本管理的重點在于肯定人的主體作用,研究人的具體需求、動機與行為,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向高效益管理邁進。企業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應該將員工看作管理中的中心環節,最大程度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積極性。良好的管理,重點在于提升管理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員工參與其中,讓他們投入更多的情感,產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之上,讓員工參與基本的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促使員工的需要得到滿足,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工作,將公司的事視為己任。在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群體性參與可以更進一步地集思廣益,實現取長補短,避免一種“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相互了解、溝通和支持,在這樣的模式下,促進企業的進步與發展。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的文化與企業的管理質量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將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文化的作用,并敦促企業管理的不斷完善。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體現了企業管理以人為本的中心,科學處理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的聯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讓企業可以在今后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以人為本的管理目標在于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員工的個人目標,為了進一步達到“雙贏”的目的,我們就需要真正地確定以人為本的管理方針,設計以人為本的制度,確保員工可以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企業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將精神層面的口號,轉變為具體的團隊工作內容,例如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嚴格執行某項工作任務的習慣等等,這樣員工才能夠養成真正的事業價值觀。在這個時候,員工要和企業目標保持一致性,這樣才更有利于企業上下擰成一股勁向著同一個目標奮斗。這里最重要的就是企業的文化力量。創設以人文本的企業文化,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在員工完成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員工不斷加強自身對“社會”這個概念的認知,并將企業的發展目標視為自己的個人目標。圍繞整體的發展方向做出努力。我們要確立明確的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給企業文化明確的定位,從多個方面完善。凝練企業的使命。使命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指南,在企業的使命觀影響下,它會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經營的性質以及所屬責任有著重要的認識,更能夠集中地反應出企業的任務、目標,表達企業的價值取向,這是企業文化中需要著重構建的一部分。
3.優化用工形式。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用工形式層出不窮,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用工效率,我們可以采用“階梯式用工”“動態式管理”的方式。階梯式,就是可以讓固定員工、終身員工、合同工、臨時工以及試用工并存,并采取不同級別的差異管理模式,不同級別的福利待遇都有所不同。加大對管理方法、制度創新方面的投資力度,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觀念的人才,促進新舊人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升整個隊伍的管理水平,在內部形成一種穩定、科學的培養制度,切實有效地打造高效的管理團隊,從根本上提升建筑經濟的管理水平。企業中的固定員工,企業要尤其重視為其建立歸屬感和使命感,讓他們在享受企業帶給他們安定的工資待遇時,在工作上更加具有壓力意識。不僅如此,企業還應該在養老、醫療以及失業等方面給員工提供充足的保障。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確保員工的工作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員工,增強員工的職業能力。通過有效的培訓,使得員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工作當中。每個行業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對人的管理,然后完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工作人員的素質也顯得十分重要。加強培訓,提升建筑工程企業項目的管理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利用培訓提升員工的超前意識,調動員工在工作上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從舊的操作模式中走出來,走到新型的工作模式下。
四、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人知道以人為本管理的重要性。人事當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根本出發點,所以,人本管理可以說是當下企業管理的核心方向。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以人為本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才夠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蘆麗莉. 儒家人本思想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9:80-81.
[2]文華. 社會儒學建構與社會關系優化——第三屆泰山文明論壇:“社會儒學與社會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 人文天下,2016,15:2-10.
[3]熊建剛. 淺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J]. 人才資源開發,2016,14:151-152.
[4]胡國棟. 科學哲學視角下管理學的學科屬性、理論拓展與范式整合[J]. 管理學報,2016,09:1274-1285.
作者簡介:
任雪飛(1987.01-),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學歷,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客服中心計量室綜合管理專責,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