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征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創新人才思想道德素質的完善需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人才必備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需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環境的優化需依賴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人才;作用;途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的事業必須由創新的人才來干,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1]高校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一、創新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所謂創新人才是指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精良的專業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勇于創造創新的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周世寧教授在《創新人才的六個素質》一文中提出:創新是人的潛能,對大多數人來說,都能在不同的崗位上作出創新的成績,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在素質上培養,在理論上學習,在實踐中鍛煉。他歸納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堅定的自信、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廣博的知識面、強烈的創新愿望、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實踐技能、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健全的體魄和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2]創新人才的培養,實質是上述創新人才基本素質的培育,而這些因素都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
二、創新人才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司馬光(北宋)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精辟地論述了德與才的關系,當代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就很難培養出創新人才,即使培養出了拔尖人才,但如果其政治立場不堅定、思想不可靠,也不可能為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育人功能在創新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人才思想道德素質的完善必須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環境的優化必須依賴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為創新人才提供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愛因斯坦曾指出,對于一個純粹的科學家來說,對人類自身命運的關注,從來都必須成為一切工作的目的;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開展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明確自身成長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能夠優化創新人才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堅忍不拔的創新意志、善于質疑的問題意識和樂于合作的創新稟賦等創新人格。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確立做人做事的正確立場,牢固樹立為社會作貢獻的人生價值觀,在創新活動中自覺地去選擇、實現最能為社會奉獻的價值目標,把服務于民族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幸福作為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創新人才提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創新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認識創新的重要性、緊迫性,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欲望;另一方面,可以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啟迪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能使創新人才很好的運用和駕馭多種思維方法,全面、動態、多角度的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定性,從而為創新創造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前提,增強和完善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則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它是開拓性人才的必備條件。科學的世界觀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從不同實踐和理論的差異中去尋找問題,充分拓展思維空間,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創設出解決問題的多種路徑和方法。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更代表著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灌輸并使之內化,培養大學生的求變求新思維,促使其不斷運用聚合、發散等思維方式進行創造,逐步形成創新能力。如學習唯物辯證法,有利于創新人才對已有的知識、技能進行重組,靈活地駕馭創新思維為創新目標的實現服務,從而形成高水平的創新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為創新人才提供和諧的創新環境
激發創新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營造一個和諧的鼓勵創新競爭、允許失敗挫折的輿論環境,讓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受畏懼、羞怯心里的羈絆,從而展開自由翱翔的翅膀。同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深化對創新人才的全面理解,明確社會對創新人才的發展要求,并重視創新人才的比較優勢,更重要的是科學看待和改善創新人才成長的社會生態環境。人才無不渴望成功,而鼓勵創新、善待失敗的寬松社會文化環境,是人才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人只有在寬松、安全的社會生態環境中才能全神貫注地從事創新活動。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一)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其教學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道德修養、社會歷史等多方面教育,內在地蘊涵著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如一個人的創新意識會受到個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制約和影響,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心理健康課,對大學生創新心態的調適,培養大學生自信、合作、競爭、堅韌等良好的心態,可以為大學生在創新過程中與困難和挫折作斗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心理支撐和精神動力。因此,通過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樹立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創新人才培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單向灌輸的傳統教育模式,創設活潑、寬容的教育氛圍。如采用“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獨立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注重理論武裝的同時,還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開展一系列經常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思想教育活動,如社會調研、辯論會等,引導學生對已知的東西進行反思、追問和審視,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勇于提出新的觀點、創造新的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思維的習慣和能力。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一般來說,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是比較強的,可要把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還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達到。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是創新實踐能力,創新實踐能力主要指實際的創新、創造能力。而實踐性教學是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力的培養環節,它有利于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因而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不可或缺的環節。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影響、教育學生,使其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創新,增強創新創業的意識,錘煉創新創業的意志,勇做創新創造的實踐者和生力軍。
參考文獻:
[1] http://news.cctv.com/2016/04/17/ARTI4pCbGxhabjYmS1524vGM160417.shtml習近平《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學習中國.
[2]http://siyanhui.wenming.cn/xb2015/dsj/201507/t20150706_2714687.shtml思想政治工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