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雷
【摘 要】體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今學校體育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從“素質教育”的觀點出發,借助心理學、教育學和行為科學的某些知識,對學生個性特征與體育學習行為的關系問題進行分析為切入口,揭示了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內涵。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校體育素質教育教學中了解學生性格的同時,利用良好好的心理品質遷移為發展個性提供有利的條件,從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個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素質教育;個性;遷移
自“素質教育”提出以來,對如何在體育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解就成了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體育教學中比較關鍵的環節。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在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下,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對于學校體育的發展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一、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
(一)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
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外延,是全面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語云“修身養性”,放在今日就是對人由身體到精神的培養與鍛煉,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體育是教育的一環,但體育并非在教育中獨立存在,體育目標所涵蓋的范圍,不僅僅是身體機能的發展與保健,它還是唯一以驅動身體的方式,實施教育目標的課程。它將綜合素質教育融入體育活動之中,并將素質教育落實于運動場上。從育人出發,以身體鍛煉為特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強調育體與育人的一致性,由此觀之,學校體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人的全面素質。
綜上所述,體育與素質教育各因素互相滲透,共同促進,辯證統一,體育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重視學校體育,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寓德智于體,融美勞于體,以體育為載體塑造完整的、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二)素質教育與學生個性發展
所謂素質,是指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比較穩定的基本品質。人與人之間在基本素質上是相近的,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個人在先天稟賦、后天環境影響、接受教育后的內化過程的千差萬別,反映在腦力與體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等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時,也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個性,素質就是這樣一個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因而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發展學生個性是素質教育理論付諸實踐的支點,它使有著豐富內涵的素質教育具有操作性,并可以順利實現實踐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素質教育既不是孤立的理論,也不是某種具體的方法,而是以學生個性作為支點,在弘揚人的主體性中提高和完善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一種教育思想。
二、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內涵辨析及實施方法
(一)在體育教育中,學生的個性教育應包括獨立性、獨特性、創造性、整體性四個方面
1.為了發展學生的獨立性,體育教育就應該改變教育過程中單純的“授一受”形式,即不僅僅把學生看作是教育對象,還要看作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和發展主體。當然,僅有觀念的變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落實到體育教育和教學的操作層面上來,這就是要設法利用體育活動豐富而獨特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一個樂教、樂學的教學情境中,啟發和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主體觀念,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發展他們對于動作以及動作結構之間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及審美感,并使他們獲得對于體育活動的情感、意識方面的修養,還要發展學生的運動機能和操作能力。
2.為了發展學生的獨特性,體育教育要盡快改變壓抑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過程、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的呆板劃一,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這也正是素質教育在體育教育中的一大特征。為此,體育教學可采用各種形式的分組教學,也可以制定靈活而具有彈性的教學目標,使處于不同水平線的學生經過自身努力都能在適合各自的學習層面上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和獲得成就感,較好地解決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并能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欲望。
3.體育教育過程中的個性化教育還應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趨于整體和完滿。目前的體育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應試教育”的翻版。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不得不去競技運動領域“借”來秒表和皮尺;要想提高學生成績,當然又不得不去全盤引進運動訓練的方法、手段等。
(二)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實施辦法
1.培養學生身體練習的自覺性與責任感相結合。讓學生正確地對待社會的要求、對待人生,這是塑造自身性格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體育教育中性格教育的一個核心成分,因為它是性格結構中態度特征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企望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守紀律、能自制、表現出鍛煉的自覺積極性,就應該使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身體練習具有穩定且與我國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要求相聯系的目的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這既體現了現代體育教育的根本原則,也揭示了體育教育中有關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2.在體育課程教材體系的建設方面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和發展學生的特長相結合。體育課程是為實現體育教育目的而選擇的體育教育內容的總和。體育教材是體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媒體,它從一定的體育教育目標出發,符合體育學科的體系,適合并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課程教材是提高體育教育質量的中心一環,因此它們應該集中體現當前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共同要求。
3.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應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和管理方面,應本著“逐步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為出發點,促使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在體育課中,要酌情選擇一些為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內容,設立若干個練習站,指導學生自由選擇練習。讓學生掌握身體練習的主動權,促使學生的特長、愛好、自我鍛煉和組織他人鍛煉的能力,以及創造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4.加強體育教學過程中“團隊”的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團隊”主要指班集體或練習小組。學生的個性是在“團隊”中形成和發展的。例如:公平競爭、自尊好勝、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等,離開“團隊”就根本無法培養。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適應其能力,同社會要求和體育教育要求相一致,實現其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必須注重于學生“個性差異”的個性化教育。這意味著,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對體育教育來說將是個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賀亮鋒.河南省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05).
[2]王健.胡勇剛關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