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如何讓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得到相輔相成的同步發展,是學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課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指導在高職學生管理中起著科學的指導性作用。文章結合學生就業管理經驗,探討就業指導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就業指導;就業能力;學生管理;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職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從職能部門的角度,高職職業指導開展由招就處完成,它主要負責尋求和知名企業的合作,并定期發布相關招聘信息,組織專場招聘會,部分學校有專門的職業指導相關的課程。然而對于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都會從各自的就業角度、教學角度開展,存在不統一的現象,缺少個性化和系統性,學生對就業的困惑和發展得不到及時解決。
作為學生管理部門具備信息充分、學生信息較為集中的特點,更多的是從全局角度給予學生教育和指導,收集全校學生各類學生信息,利用行政管理手段開展學生職業指導工作, 有助于學生職業心理的養成。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與職業指導的重要性
從學生角度來看,隨著大學生的擴招,高職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管理工作不能照本宣科,對于高職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人文化課較差,不自信,沒有學習目標,思想不穩定,也沒有學習動力,存在著嚴重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對未來的就業前景也是迷茫。這就給就業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其次,學生不僅僅專業專業技能不過硬,綜合素質能力同樣達不到要求。
如何培養高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刻苦的鉆研能力,幫助他們合理定位,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把職業指導和學生日常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有必要的。通過職業指導把教育和職業聯系起來,通過職業指導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從學生管理處獲得的學生信息,在此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的個性特點,興趣特長,幫助學生自己明白能做什么,結合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做到有的放矢。
三、把職業指導和學生管理工作結合,提高效率
1.融合高職學生工作的特點,通過職業指導讓學生明確就業方向
學生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是為企業去培養所需的人才標準。學生管理工作根據不同學生特點,利用職業指導激發學生的就業意識,讓學生學會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學生管理工作者通過日常的有效的感情交流,把職業指導注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從而使得學生管理工作和職業指導都得到有效的發揮。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的一些陋習,影響到整個就業的過程,通過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讓企業里的成功人士站在招聘方的角度來幫助學生尋找自我定位的方法,并學會如何成為受企業歡迎的大學生,幫助學生提升品質,養成好的習慣。
2.學生管理者自身職業指導知識的培訓
學生管理者的自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對高職學生管理應該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服務體系。要指導學生、服務學生,必須提高管理人員職業指導的能力,對管理人員從職業指導思想、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進行培訓,使管理人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滲透職業指導教育。
四、在學生管理中職業指導工作的方法
面對學生開展職業觀念的指導,利用心理講座等形式對學生在某個時間段的心理問題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念和“三觀”,幫助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利用心理活動課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除此之外,利用問題歸類,電子郵件或者短信的方式,幫助在就業前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部分學生,幫助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2、通過開展職業訓練活動,比如說自我介紹等等,讓學生產生自我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巧,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角色轉變,更快的適應社會的需求。針對個別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適應性不良情況,可以開展單個的職業指導工作,由于個體不同程度的壓力和疑惑,單獨輔導是必不可少的。
五、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企業對高職生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能夠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的學生是職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校開展的各項集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模擬求職增加學生的就業實踐經驗。還有每年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都是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好途徑,提高了學生社會的適應度和人的社會價值的意識。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就業工作更是千絲萬縷,如何提高管理能力把職業指導和高職的學生管理集合起來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兩者融合適當,不僅能夠針對不同的問題作出正確的指導方法,隨著經驗和學生工作經驗的提高,預防性的教育也是積極消除和控制就業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的有效手段,從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也收到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霞,張桂華,王恒.普通工科院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3,4(3):55-58.
[2]王明剛.獨立學院輔導員的科研現狀及對策探析[J].文教資料,2008,1(3):178-180.
[3]張潔.構建高校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體系的原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4).
[4]唐艷明.大學生求職擇業方法與技巧[J].云夢學刊,2006(03).
[5]陸麗鴻.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及應用實踐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
作者簡介:李曉明(1982-),漢族,安徽全椒人,學歷:研究生,職稱:學生,研究方向:學生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