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困擾著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作者只有不斷地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閱讀視野和思維視野,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他們有物可寫,有話可說,才能讓學生閃現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寫出個,tg-~揚的文章,從而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拓展視野 積累素材 生活 閱讀 思維
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運用,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可經過多年實踐,作文教學還是擺脫不了學生收獲少、收效慢、效果差、時間費的不良現狀。
翻開小學生的作文可以看到:寫好人好事,十有八九寫汽車上讓座的經歷;寫媽媽,總是寫她對自己的關愛;寫植物,不論形態、種類,都是“綠油油”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為什么學生的視野卻如此單調、空洞?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傳統作文教學常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大大地抹殺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局限于課堂里、課本中,嚴重地禁錮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興趣,還埋沒學生的天性,致使學生作文枯燥、呆板、虛假。為改變作文教學這一困境,我認為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閱讀范圍、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
一、拓寬生活視野。積累生活素材
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拓寬生活視野的方法——善于觀察。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出自我空間,向豐富的社會生活邁進,讓學校生活、社會生活有機融合,讓個體生活、群體生活和諧地統一,將眼光投向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
在對學生課外觀察的指導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一切,包括各種自然現象、動植物,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在學生觀察前,教師要先提出觀察要求:觀察不能只用眼睛,還要將耳、口、手、腦并用,做生活的有心人;學生觀察時要指導他們觀察的角度、順序等:觀察后要寫觀察日記,把每天觀察到的人、事、景、物選取重要的、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不拘長短、內容和形式,每則觀察日記都要記錄觀察時間、地點,盡量記下自己的感受。另外,在學生觀察事物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分析事物的好習慣,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了,就會發現千變萬化的生活細節,積累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自然而然,生活視野就拓寬了。
其次,在學生原有生活的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生活外延。平時可以多開展一些形式豐富的活動,教師適時引導,從多姿多彩的活動中捕捉寫作素材,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如開展校內活動,在晨會、綜合實踐、興趣小組活動等課中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文藝、體育、科技和勞動實踐等活動;還可以組織校外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觀光旅游、訪問調查、勞動體驗等;帶領學生參觀工廠車間,走上田間地頭,考察家鄉的文物古跡,調查湖泊水質……這一系列活動,不僅能夠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寫作空間,還能夠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
二、拓寬閱讀視野,積累語言素材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積累豐厚的語言材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闊眼界,加強積累。
1.橫向拓寬閱讀視野
除了熟讀背誦課本上的優美詩文以外,教師還應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目錄,并激勵他們大量閱讀各種題材和體裁的課外優秀作品,告知他們不能一心只讀作文書,鼓勵他們博覽群書,多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及名家名著,讓他們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習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積累第二手作文材料。
指導學生多讀書,還可在班級里設置“圖書角”、“小小作家坊”、“時事新聞欄”……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平時還可以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學生拓展閱讀,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等優質資源讓學生廣博獵取。另外,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心得,或者以開辯論會、講故事等形式鍛煉口頭語言;還可以通過辦墻報、作文小報、校園刊物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
2.縱向拓寬閱讀視野
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讀物,如內容淺顯的讀本、笑話、童話、故事等。但慢慢地,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深度上下工夫。通過交流閱讀反饋環節,不斷激勵、引導學生體會在閱讀中“跳一跳,摘桃子”、“熏鍋底”、“煮書”的道理和樂趣。如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引導他們閱讀一些稍有深度的名著,甚至文言文,讓其從閱讀的縱向深度上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妙處。
當然,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如寫讀書筆記,摘錄優美的詞句段,學寫讀后感;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記錄自己的疑惑之處,與同學和老師一起商討解決……讓學生多讀多記,加深印象,時間長了,學生就能從古今中外的大量名著和詩文中汲取健康思想和藝術精位,在不斷積累中提高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活躍思維,再也不用為如何表達而煩惱。
三、拓寬思維視野。展示個性作文
對于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眾多雷同現象,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引導他們沖破思維定勢的束縛,選擇新穎的題材,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
在寫作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的題材才是新穎的。讓學生知道:新穎的題材主要是指社會、學校和家庭中的新人新事。新人是指自己所接觸的人有了新想法、新舉動。新事是指以前沒發生過的事或以前發生過,現在又發展變化了的事。在寫作訓練中,學生弄清了這些概念,就會留心觀察,深入挖掘。
對于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拓寬他們的寫作思路,挖掘主題的新穎之處。如通常教師讓學生寫“過生日”的題材,他們都會寫自己過得多么有趣、快樂。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那么多年的生日中,你有沒有過得傷心的、煩惱的、失落的、孤獨的……這樣,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就截然不同。
除了引導學生選擇新穎的寫作材料外,還可以在擬題、立意、結構、體裁等方面拓寬他們的思維視野,從而使學生的文章新意層出不窮,質量不斷提高。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閱讀視野和思維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他們有物可寫、有話可說,才能讓學生閃現出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寫出個性飛揚的文章,從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