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青

摘要:思維可視化既能呈現出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又能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推行思維可視化教學。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教學 自主合作 地理課堂
通過機械的訓練和純粹的記憶獲得的知識是容易遺忘的,只有親自通過思維加工把抽象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思維可視化的構建是教師和學生經歷頭腦風暴再描繪思維景象的過程,是一種有效學習的方法;運用思維可視化的教學能夠讓學生脫離單純的模仿和記憶,使他們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獲得知識,從而打造“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的高效課堂。我主要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推行思維可視化教學。
1.新課教學中,融入思維可視化教學
1.1講授新課,引領學生學習思維可視化。
在思維可視化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自主學會應用思維可視化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如果教師直接將思維可視化的定義解釋給學生聽,那么既達不到效果又浪費時間。我在新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設計板書,引領學生一起構建思維可視化。首先讓學生初步了解思維可視化的構建要素和一般步驟:第一步,建立思維導圖的中心;第二步,由中心出發,建立跟中心相關的子節點;第三步,每個子節點再建立自己的子節點;第四步,留下一些空白,隨時可以添加新的內容,盡量將所有的內容放在一個圖中,再經過給特定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模仿構建思維可視化。最后通過學生對自己所做思維可視化的修改和補充。經過多次實踐,學生就能靈活運用思維可視化。下面結合課堂教學解析如何巧妙引進思維可視化。
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第1課時教學中,在講解我國西北地區的原因時,我首先了解西北地區的自然狀況,接著抓住氣候干旱的主線分析氣候干旱的原因和對自然經濟要素的影響,并分析它們與荒漠化的原因的內在聯系;就這樣一邊講解一邊構建思維可視化圖。如下圖所示:通過思維可視化的構建,讓學生感受每一部分內容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和相互關系。學生掌握了氣候干旱就立刻聯想到引起氣候干旱的原因和其引發的影響,我利用相同的方法講授濕地這部分內容。學生經過兩次體驗思維可視化的直觀教學,對思維可視化的構建要素和一般步驟有初步的認識。為驗證學生的掌握程度,我布置學生課后自學《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并畫好思維可視化。課堂上我直接投影學生的思維可視化,讓學生講解構建的思路,我只需要點撥和評價,再由學生討論和發言補充完善。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學,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轉換成了自己的知識樹,并且感受到了把知識聯系起來的妙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每一章節學完,我都布置學生盡量以思維可視化形式整合整章節的主干知識,從而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1.2課堂上學生自主合作完成思維可視化。
由于每一位同學所畫的思維可視化展示對知識的理解是有一定差異的,因此通過共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就可以找出一些學生共同的誤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合作交流的技能。通過思維可視化教學使學生從被動等待老師發問引導構圖一自主發現問題,完善構圖一主動構圖的遞進式學會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復習課時,整合舊知識。構建系統性的思維可視化
高三復習時,因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很快遺忘。如果以構建思維可視化的形式記憶一些知識點,并標明相互關系,形成一張知識網絡,那么不僅加強識記,而且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地理知識。為了節省時間,學生直接對參考資料的知識網絡圖進行加工,修改成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思維可視化。思維可視化的應用可以是總結概括章節內的內容,也可以概括章節間的內容。隨著復習的加深,可以嘗試以某個關鍵詞為核心把高中地理知識進行思維可視化的構建,將知識串聯起來。
思維可視化教學應用于復習課中,可使原來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最終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越來越少,但是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復習效果更好。
3.在練習中,運用思維可視化解決疑難問題。提高遷移能力
遇到疑難問題時,單靠老師一張嘴,難以讓解題思路清晰化。通過思維可視化呈現出人腦中隱性知識,便于同學們思考、交流和表達。在練習中,學生主動繪制思維可視化,參與知識的回顧與提煉過程,達到靈活遷移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