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琦
[摘 要] 改革開放以后,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催化下,我國商業銀行間的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在此基礎上金融犯罪的不良事件屢屢發生,因此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作為對不法行為進行制約的有效機制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同時它也為商業銀行實現經營目標和保護財產安全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商業銀行應該做到市場拓展和內控發展兩手抓的準備,積極學習西方國家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控制理念,在“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程序、信息系統與溝通”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改革,并以內部控制為基礎,與銀行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進行碰撞,在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和管理下,實現商業銀行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640[文獻標識碼] B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的發展突飛猛進,來勢洶洶。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緊跟國際的腳步,不斷的拓寬業務項目拓寬市場占有率,風險危機也隨之加劇,內部管理矛盾日益激化。銀行內部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現象屢禁不止的背后暴露出了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早已跟不上發展的腳步。因此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嚴謹的內控機制勢在必行。進而保障銀行財務安全、保持資金持續流動、預防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發展過程中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
內部控制是當代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對企業公司的運營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工具之一。該內控機制的在合理合法的條件下以規范的程序對企業的綜合發展狀況,真實公允的進行反映。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具體界定為商業銀行通過制定完善的管理監管機制并應用于實踐操作過程中,保障項目的進程和資金的流向掌控在可預防可控制的狀態下,意旨提高銀行的經營業績,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加大資金的利用率,為銀行帶來可觀的利益。
隨著經濟的飛去發展,國際金融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應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需求,內部控制對商業銀行的穩固發展起到了探路者和守護者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金融市場呈現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商業銀行間的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狀態。在利益的誘惑下,銀行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業務發展上,在內部控制方面沒有投入一定的精力,這就為潛在的市場競爭風險提供了棲息之地。其次由于我國內部控制機制引入相對較晚,發展程度有限,因此現下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制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規則和條規不夠完備概念模糊。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在銀行發展建設過程中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內部控制的發展和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差
我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金融行業的起步較慢,發展程度低。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環境差的局面形成,非一日所能解決,需要對該領域的堵塞進行疏通,找到問題的根源。首先,改革開放之后,銀行方面更注重對資金投放與安全回籠方面的研究,注重經濟利益的創造。理論知識的研究成為被忽略的一角,因此我國內部控制的發展缺乏理論上的支持,這也間接導致了銀行方面對內部控制上的認知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部控制在商業銀行運行和發展過程中發揮其基本屬性作用。
第二,商業銀行從高層管理者到底層工作人員缺乏有效規范的管理制度進行約束,加之銀行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良莠不濟,成為威脅內部控制環境穩定的不安全因素。對于銀行管理層而言,現有的內部激勵機制沒有結合經濟的發展進行及時的更新和改進,因此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激勵意義和激勵價值。而正規合同途徑下的契約關系已不足已滿足管理者的需求,因此為保證自身控制權不受損,與銀行的運營目標背離。其次,由于商業銀行缺乏約束機制,銀行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現象任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進,一旦問題敗露,往往又會出現負責人不明確,任職不清的問題,也是銀行內部的內控制環境中最難解決的部分。
(二)風險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紕漏
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其實現長遠可持續戰略目標保駕護航。銀行方面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完善現有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僅向外資銀行學習其現有的風險防范機制,并不斷的提高內部員工的工作能力,優化現有的人力資源素質,預期在風險發生時能沉穩高效的完成規避風險、資金回籠等問題處理。然而,國內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大多立足于原有的“打分法”進行完善和發展,參考依據仍然以量化的資金數據為主。該傳統評估模式缺乏對非量化指標的具體分析,誤差較大。同時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及時預警。突發性的風險不能及時的發現并排除,加之工作人員對緊急預警能力的不足,在規避風險和風險嫁接上的缺乏經驗。我國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傳統的評估體系參考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信用評估等級缺乏參考性,不能作為風險發生的保證。我國的風險防范體系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內控信息與溝通存在阻礙
內控信息作為銀行內部控制的中樞,在銀行運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在傳輸與統計中受到主觀的篩選與客觀的阻隔條件導致了內部控制主體上的宏觀調控作用失效。第一,商業銀行內部會計失真現象頻繁發生,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遏制。由于會計的綜合水平和對參考數據的認知不同,對于數據的篩選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放大了統計過程中存在的誤差,會計失真現象導致了內控信息的真實性降低。第二,銀行管理層和員工間存在鴻溝,加之銀行內部機構臃腫,決策和執行處理分離的狀態。管理人員的決策不能及時傳達給工作人員,其次銀行基礎工作人員不能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信息作為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間的媒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內控信息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重視,傳遞的途徑和渠道也存在著諸多的阻礙。在銀行內部機構臃腫的條件下,內控信息的發展與傳遞成為內部控制體系完善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第三,商業銀行對信息安全保密意識過低,在新媒體時代網絡背景下,銀行內部信息的重要性關乎于銀行的信譽,間接影響到銀行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在信息管理問題上銀行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對網絡信息進行保管,銀行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脅。
(四)銀行監督評價存在漏洞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是銀行內部控制安全運行的保障,同時內部控制也為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開展和執行提供了捷徑。造成內部控制評價缺乏真實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內部控制缺乏規范統一的評估體系體系,加之指標設計單一,導致了風險評價目標模糊。其二是內部控制評價隔靴搔癢,敷衍了事。因此具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評價沒有先進的評價技術作為輔助,沒有彰顯評價重點、專業性弱,評價結果存在誤差較大。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部門間的關系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然而由于銀行內部審核部門缺乏獨立性,在監督評價方面受到領導層的影響其決斷結果缺乏權威性和公正性。并且內部審核部門的審核力度薄弱,在審核過程中受到監督機構的牽制,因此并不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其次,內部審核機構滯后導致了不能及時發現業務來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及時的預警可能存在的風險。
三、針對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的相應對策
(一)加強內控環境建設
內部控制體系高效有序的運轉建立在相對安全穩定的內控環境條件下,因此完善現有的內部控制機制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的管理模式中,要提高銀行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作用的意識和認知,領導及員工的認同和認知是銀行不斷優化內部控制環境的前提。首先商業銀行管理層要合理的將內部控制應用于銀行的工作模式中,深化銀行的經濟效益理念的同時加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形成步伐一致的改革發展觀,提高對風險防范意識。
完善內控機制,建立內部審計委員會,保證內控機制的獨立性,減少人為原因對內控結果的公平性和權威性進行影響的可能。其次,我國的內部控制機制起步晚發展程度低,對于財務監督和風險預警問題上存在漏洞。加之對于內控發展的忽略,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工作處于留白階段,這就為內控環境的穩定埋下了隱患。內控環境的建設是長期積累投入的過程,需要商業銀行管理層和員工的共同配合,形成相對穩定的內控環境。
(二)完善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控制作為商業銀行管理的重要監管部分,在風險防范和風險解決問題上的要求頗高。而我國的風險管理體系和經驗大多借鑒于西方發達國家,沒有根據國內的市場需求和國情進行改革,風險管理體系還存在一定的紕漏。在體系改革問題上,首先要求銀行自身做到風險防范和風險應對,風險嫁接等技術方面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填充。隨著經濟的飛去發展,內部控制作為銀行管理經營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逐步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也開始重視內部控制的發展,加快了內部控制的建設步伐。然而在經濟時代下市場走向捉摸不定的背景下,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構仍舊不堪一擊。因此,不妨學習應用較為先進成熟的CSA管理方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濟發展之余,重視風險防范控制和管理。其次商業銀行的信用評估要打破原有的限制條件,融入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等多項參考指標,保證信用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信用評估的精準在一定成都上有效的預見可能隱藏的風險危機。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業務發展和內部控制呈現對立的關系,導致銀行的貸款評估流于形式。因此要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前提下,將內部控制和銀行的市場拓展計劃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銀行的風險防范意識,縮短內部控制發展和銀行業務發展間產生的差距。在貸款評估問題上要堅持在滿足審貸分離和貸款審查制度的原則下有序進行,銀行方面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部門,定期對投入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和效益分析;降低可能存在的資產風險。第三,銀行要對衍生金融工具、中間業務等風險較大的業務往來加大風險監控力度,做好風險預防工作,在緊急財務風險發生時,及時的規避風險。
(三)豐富信息溝通渠道,完善網絡信息系統
我國商業銀行當下信息篩選、溝通、傳遞過程單一,對信息交流而言形成一定的限制條件,因此首先就需要商業銀行完善自身應用的會計核算體系,并對核算主體進行刪繁就簡,在統一會計口徑的條件下,割除原有的計劃限制。對當下的會計賬務進行電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賬目造假的現象發生,銀行內部的審核機構加大審查力度,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第二要完善現有的內控信息系統,極大程度的滿足銀行對內控工作的信息需求量。在注重經濟發展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大力倡導內部信息系統建設,形成組織結構規范嚴謹信息交流渠道,在原基礎上提高信息的交流速率,實現在短時間內對信息上報、信息下達目標的實現。第三銀行可以依靠現代網絡信息處理和通訊技術,及時對黃金信息進行篩選、收集、加工、反饋,形成高效的信息傳遞模式。為銀行的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把握市場走向及時調整業務經營方針和發展戰略。
(四)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監管力度
商業銀行要健全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就要求銀行的董事會和管理者要提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內控制度對于銀行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第一,增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由于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大多由董事會直接領導,因此內部審計結果缺乏準確性和權威性。針對此情況可以形成單獨的內部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審計結果的精準。第二,銀行要完善現有的內部審計方法,將補救型或堵漏型的事后審計方法向事前審計方法進行過渡,可以將審計方法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進行結合和互補,為內部控制的發展提供創新方向。
四、結語
在金融市場飛去進步的大背景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將重心投放在經營生產上,忽略了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導致風險防范機制跟不上發展的腳步。當風險發生時,內部控制機制也無能為力。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積累的歷史不良資產,資產流動性優勢被限制,當緊急支付危機發生時,國有商業銀行可能會冒著違規經營、高風險運行的風險鋌而走險。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做到市場拓展和內控發展兩手抓的準備,積極學習西方國家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控制理念,在“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程序、信息系統與溝通”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改革,并以內部控制為基礎,與銀行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進行碰撞,在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和管理下,實現商業銀行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 考 文 獻]
[1]馬瑋.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5(3):78-79
[2]葉章昊.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對策[J].品牌,2015(6):71+73
[3]蘇院院.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5(20):46-47
[4]史景輝.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4(29):104-105
[5]湛峻琳.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4):22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