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果
西南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論司法預測的積極影響
——司法預測的博弈分析
趙玲果
西南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利用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機制中,包括了多元主體之間復雜的多維的相互制約與相互影響的關系。在這么一個龐大的體系中,必然會有多重博弈,而司法預測的介入,又將帶來別樣的精彩。
以藥某案為例,首先,像所有的經(jīng)濟模型一樣,我們假定體系中所有人都是理性人,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自身利益則通過預期效用函數(shù)來體現(xiàn),各方都圍繞輿論選擇策略,且最終的得失衡量都用判決結果對當事人的效用來表示。
(一)當事人與當事人之間——是否利用輿論
假定雙方當事人均未利用輿論時,被告人A獲得的效用為a,被害人B獲得的效用為b,且a+b的值是固定不變的,這里假設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否私下利用了輿論。假定A、B利用輿論后的效用變化分別為a’、b’,在藥某案件中,輿論明顯是偏向B的,所以B利用輿論的效用變化遠遠大于A。不考慮其他因素,下面用一個二元矩陣來表示雙方不同策略選擇下的效用變化。
由這個簡單的模型,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可知,對A來說,不論B是否選擇利用輿論,他在利用輿論后的效用都要比不利用時大,所以利用輿論就是A的占優(yōu)策略。同樣地,利用輿論也是B的占優(yōu)策略,只是由于a’
(二)當事人與法官之間——是否聽從輿論
當事人利用輿論只是開始,關鍵還是要看法官對待輿論的態(tài)度,是盲目聽從,還是理性對待?,F(xiàn)實中,可能有很多原因?qū)е路ü俨坏貌豁槒妮浾?,但若真心理性對待,也總是有辦法的。那么加入法官的態(tài)度之后,當事人的效用才能真正發(fā)生變化。
根據(jù)上述簡單模型,法官的態(tài)度決定了案件中當事人是否能被公平地對待。在藥某案中,輿論的風向過于偏向B,我們直接假設輿論是不會增加A的效用的,反而會在B增加b’的同時減少b’。那么如果法官盲目地聽從輿論,A的效用就成為a-b’,作為被告人,a本身就不大,再減去一個效果更強的b’,直接結束了A的生命。對A來說,正常情況下,a還是可以保證的,但輿論卻憑空打破了常規(guī),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相反,如果當事人能將常規(guī)擺在法官面前,而法官也不得不受其約束時,就不可能如此正大光明地同案不同判了。
(三)律師的介入——是否制止法官順從輿論
作為被告人的律師,在這種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利用輿論并不是上乘之選,他要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在輿論越演越烈的趨勢下,阻止法官受輿論的影響;而作為被害人的律師,輿論本身就偏向他,他要關注的則是如何煽動輿論,讓法官不能理性對待。當然,這是建立在完全以個人利益為上的前提下。
由于律師的介入,其不同的策略選擇又會干擾法官本身的策略選擇,鑒于此模型過于復雜,此處不再展示。而律師影響法官的很有力的方法就是從先前的判例中找相似判決來說服法官,根據(jù)案件的預測結果暗示法官不要因為輿論而偏袒。
(四)司法預測的介入——在各方博弈中所起的作用
鑒于司法預測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筆者通過對其興起的背景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將司法預測理解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與法律的結合下,利用網(wǎng)絡平臺強大的數(shù)據(jù)收錄功能,通過對先前同類判例的分析,在“同案同判”的指導下,實現(xiàn)對現(xiàn)有案件訴訟結果的預測。根據(jù)司法預測“同案同判”的原則,在上述多重的博弈模型中,它將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以前文的輿論為例,若能夠有先前同類判例的支撐,法官、律師、當事人,甚至社會大眾都會提前預測到案件的結果,而這種參照機制中,輿論是沒辦法參與進來的,它直接切斷了輿論影響的根本,法官不用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只需要根據(jù)預測結果統(tǒng)一判案標準;律師也不用利用輿論或被輿論利用,事先就能預測到大致的結果;當事人也會因為先前的同類判決而不再受到輿論的不公平對待等等。
上文只是以輿論的影響為例,具體分析了實現(xiàn)司法預測給各方帶來的好處,當然,作為一個長勢迅猛的新興事物,它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還未完全顯現(xiàn),但理論上已不勝枚舉,下文將從司法預測在輿論上發(fā)揮的作用延伸到更廣層面的影響。
(一)司法預測實現(xiàn)同案同判
司法平等是現(xiàn)代法律基本原則,同案同判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司法過程中的體現(xiàn)。它要求法官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時必須統(tǒng)一、平等地確認事實和適用法律,對任何人的權利平等地保護,對任何人的違法、違約行為平等地追究法律責任。然而,我國的法律體系龐大,法官組織更是參差不齊,判案標準也不完全統(tǒng)一,使得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司法預測的出現(xiàn),使得案例參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法官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有意識地遵循先前的同類案件判決,保持裁判尺度的統(tǒng)一,排除上述輿論等外界因素的干擾,無疑為實現(xiàn)同案同判提供了可能。通過對同類案件中最典型的判決的參照,依次循環(huán),終究會達到裁判尺度的大致統(tǒng)一。
(二)司法預測促進司法監(jiān)督
在司法過程中,司法預測使得對法官審判的監(jiān)管方式變?yōu)椤办o默監(jiān)管”——通過將該法官所作判決與司法預測結果進行比對,快速篩選出異常判決,發(fā)現(xiàn)輿論等外在因素對案件的干擾,并加以摒除和更正?!办o默監(jiān)管”使審判過程在實質(zhì)上做到公開透明,司法的暗箱操作將通過對比而無所遁形,由此產(chǎn)生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也會因判案標準的統(tǒng)一而不能存在。
“靜默監(jiān)管”作為司法監(jiān)督的一種新措施,不僅解決了以往司法監(jiān)督難的問題,更是一蹴而就地解決了“誰來監(jiān)督”的問題。這種由司法預測帶動的監(jiān)管模式,不是通過將法官的行為曝光在公眾視野中,而是直接在源頭上規(guī)范了法官的心理,使法官不得不公開公平公正。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監(jiān)督者,任何人也不需要是監(jiān)督者,不僅實現(xiàn)了司法監(jiān)督,也節(jié)省了司法資源。
(三)司法預測提高司法效率
伴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員額制、立案登記制”等司改新舉措紛紛出臺,案多人少責任大的問題更加突出,法官壓力越來越大,司法效率也嚴重受到影響。然而遲到的正義非正義,如果司法進程緩慢,正義的實現(xiàn)就會受到阻礙,人民的權益就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司法效率問題亟待解決。
司法預測使人們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直接預估訴訟結果,據(jù)此,人們遇到法律糾紛時,可以先行預估勝訴率,以決定是否將爭端訴諸法院。若己方勝訴率很低,則會更傾向于選擇其他途徑解決糾紛;若己方勝訴率較高,對方同樣更傾向于采用其他方式解決。這樣便鼓勵了爭議雙方采取非訴訟的糾紛解決方式,不僅可以節(jié)約雙方的訴訟成本,也可以緩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司法效率。同時,司法預測通過加深人們對法官公正判決的信服度,在一定意義上減少上訴率,正如藥某案,若法官開始便能做到公正地“同案同判”,被害人方也必然心服口服,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去反駁。
(四)司法預測塑造守法思維
說到藥某案的根源,還是因為當事人本身法律意識淡薄,守法思維沒有根深蒂固,這其實和我國的普法現(xiàn)狀有一定關聯(lián)。雖說是依法治國,但普法的道路卻是荊棘叢生,普法活動形式化,普法效果不明顯等諸多問題使得群眾的法律知識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守法意識和運用法律武器的能力還是欠缺。歸根結底,我們普法只是普法條,群眾并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力,也不清楚維權的途徑。
司法預測的功能就像是保障公民守法的另一道屏障。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極少有意識主動攝取法律知識,只有遭遇法律糾紛時,才會主動尋找法條、咨詢律師。如果實現(xiàn)司法預測,進一步統(tǒng)一了裁判尺度,律師、當事人都可以運用先前判決來預測訴訟結果,那么事前人們就可以預測訴訟的勝訴概率,對訴訟風險建立合理預期,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diào)整。由此可見,人們在事前就運用法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次法律審查,以法律作為參照來規(guī)范自身行為。所以說,通過司法預測,人們直接與真實的案件接觸,而不是停留在高深莫測的法條上,從而以一種新的模式塑造了人們的守法思維。
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將不可避免地給各行各業(yè)帶來運行模式的變革,即使法律這個偏保守的領域也不例外。司法預測將互聯(lián)網(wǎng)和法律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了大數(shù)據(jù)的優(yōu)勢,在同案同判原則的指導下,給公眾提供了一個預測訴訟結果的平臺。通過司法預測這個機制,解決很多我國在法制建設中遇到的難題,但畢竟只是在萌芽階段,它的很多模式并沒有得到完善,好處也沒有充分顯現(xiàn)。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摸索中前進,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以推進我國的法治化進程。
[1]何遠瓊.站在天平的兩端:司法腐敗的博弈分析[J].中外法學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19,No.5,2007:564-586.
[2]高晉康,王方,朱乾燦.大數(shù)據(jù)推動構建法治信仰[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6.
[3]周安平.淺析輿論的面相與本相:十大經(jīng)典案例分析[J].中國法學,2013(1).
[4]李洋.關于法官“逃離”與“堅守”的思考[J].法學研究,2015.5.
[5]李學成.我國案例指導制度功能之反思[J].理論月刊,2015.4.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