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靜
江南大學法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
經濟危機下的版權產業之應對
付靜靜
江南大學法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版權,在我國著作權法的附則中將其等同于著作權,在第57條中規定:“本法所稱著作權即版權?!钡珡脑~源的具體含義而言,版權和著作權存在一定的區別。Copyright,即版權,最初來自英美法系,其最初含義指“復制權”,目的在于使作者免于未經許可而復制其作品和利益受到侵犯的權利,被視為財產權的一種。而著作權的概念來源于大陸法系,本來含義是“作者權”(author's right),與版權相比較而言,不僅有著作財產權方面的規定,更強調對于著作人身權的保護。①但隨著兩大法系之間的不斷融合和借鑒,以及各國家紛紛加入《伯爾尼公約》,兩者的概念差異正在逐漸縮小。不過,二者在制度上面的差異并未消失。本文中關于經濟危機時期版權產業應對的相關論述,則更傾向于“復制權”方面。
(一)“口紅效應”
自1930年美國的經濟發展出現大蕭條時,被形象化的“口紅效應”經濟理論被人們首次提出,描述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并在經濟領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當經濟出現不景氣或者是衰退時,人們的購買力會明顯下降,特別是對奢侈消費品和易損耗的消費品的購買會明顯降低,但消費者仍會有強烈的消費時,會轉向比較廉價且在自身承受范圍內的商品,而口紅則被作為女性消費者的首選產品,在經濟危機時期大受歡迎。而且在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機時,該經濟現象又一次顯現,口紅和面膜等消費品呈逆增長的態勢。
當然,口紅只是作為這一類別產品的顯著代表,有相關效應的產業還包括電子信息產業、紡織業以及輕工業等,電影業的消費和發展態勢也有相同的規律。電影產業的發展,作為僅次于軍工產業的第二大產業,其走勢也備受關注。2008年,我國電影產業的綜合利潤收益為84.33億元,同比增幅達25.38%,創歷史新高,特別是在12月份票房超過5億,呈“井噴式”增長。如左下圖所示,在2003至2015年我國大陸電影票房及增速走勢圖②中可以明顯的發現,這段期間出現兩個高速增長時期,第一階段在2003年至2004年期間,電影票房增速明顯,達到50%的增長率,第二階段則出現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并在2010年達到峰值為64%的增速。而相應的在經濟領域,2003年出現的互聯網經濟泡沫危機和2008年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

再以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產業為例,被譽為全球電影之都的好萊塢,從其歷史發展的態勢來看,它的每次興盛都與經濟危機有著緊密的聯系,甚至被稱為“經濟危機催生下的黃金產業”。在美國近年來所遭遇的數次經濟危機以來,好萊塢的票房都會迎來一個急劇的攀升,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70年代的石油危機,促使好萊塢電影占據美國本土和拉美國家的電影產業霸主地位。直至21世紀之初,美國電影產業的出口量一舉超過其本國的飛機出口,稱為第一出口產業。
(二)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求更加規范的版權保護
作為一項明顯的逆經濟增長周期的經濟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文化娛樂產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動因在于其一方面能夠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且在消費者的支付能力之內,使人們得到精神方面的滿足,另一方面則是在就業領域可以很好的緩解社會的失業壓力,通過文娛方面的拉動,可以有效帶動經濟增長。③美國作為最先發展文化產業的國家,在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管理方面有著豐厚的經驗。自1930年以來,在新聞媒體和知識產權等各方面美國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制,使得文化產業的發展得到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美國積極的將文化產業視角向國外擴張,并將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次上來,側重將高新技術運用到文化產業中去。
一方面,規范的版權保護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版權作為對作品的所有權,未經作者許可,不受他人的侵犯和干預,所涉及的具體權利包括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轉讓權等。規范的版權保護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護作者的上述權利,使得作者可以有效支配自己的權利,同時促進大眾的創作積極性;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規范的版權保護。以我國為例,在剛加入WTO的頭十年,“山寨文化”甚囂塵上,各種盜版侵權事件屢次發生,而文化產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展。直至“文化軟實力”概念的提出,發展文化產業的理念逐漸進入人們視野,版權保護的議題不斷得到重視,相關立法也在不斷發展完善之中。
文化產品的商業化運作和產業化發展,使得文化作品的經濟效用得以充分展現,而文化作品的獨創性和內在價值,使得人們消費傾向受到影響。目前而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使得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方式得到充分發揮,版權產業在全球范圍的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分量正不斷的得到加強,版權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社會普遍關注。
以我國為例,2004年,版權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4.94%,至2014年的貢獻率為7.29%,十年來的貢獻率保持了穩步的增長態勢,GDP絕對增長值較之超過五倍,總體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同時,WIPO也啟動了關于版權產業發展對各國的就業率貢獻的研究,版權產業的繁榮在緩解就業壓力和社會矛盾方面有積極地促進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日新月異,國際貿易的客體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文化傳媒的創新使得文化產業占據著貿易經濟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產業相關貿易也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各國經濟貿易聯系愈加緊密、相互間的依存度不斷加深的經濟大背景下,經濟貿易中知識水平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占比越來越大。而版權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因其無形性的特質,其一經發表就會在全球范圍內被知曉、被利用,而這種跨區域、跨國家的使用導致版權的保護必須具有國際性。因此,要得到合法的使用,各國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就需要具備一個統一性的規則進行規制。④自1886年伯爾尼公約簽訂以來的一個多世紀,通過各國以及WIPO為代表的國際組織的努力和通力合作,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世界范圍的版權保護體系,版權在推進各國、各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以及謀求經濟合作共贏方面的作用愈加明顯,版權的國際法保護則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主要的版權保護公約主要有1886年簽訂的《伯爾尼公約》、1952年的《世界版權公約》、1994年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以及1996年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而解決版權等知識產權糾紛的機構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WTO組織中的國際法院及其上訴機構等組織。面對復雜的各項國際貿易相關的國際規則和條約,以版權產業這一特色產業為重點的相關國際法并不多。WTO協定中,主要在于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但尚未有針對性的對版權產業及其相關貿易進行規制,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更多的強調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多樣性,所涉及的自由貿易則僅僅是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手段。而在國際性、國家間的版權產業及其產品貿易中,往往伴隨著服務貿易的進行,所以在國際性的版權案件中,往往也牽涉了GATT和GATS的相關規則。以“互聯網+”的模式發展起來的虛擬文化產品在跨境貿易的過程中也會伴隨著版權的界定和規制問題。
在經濟危機下催生的以版權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品貿易產業經濟,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貢獻率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我國的版權產業發展水平較之歐美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一直處于不斷接近的狀態。從版權產業發展的質量和能力來看,我國尚屬于“版權大國”,還沒達到“版權強國”的階段。2015年一年,我國制作的電影達七百余部,電視劇四百余部,圖書出版約四十五萬種,登記的軟件數量和一般作品量分別達二十九萬和一百三十五萬,“版權大國”的稱號名副其實。版權產業所涉及的文化產品在跨境貿易之中,一方面要保證文化產品的貿易自由化,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則需保證文化的多樣性存在,而二者的動因則是在于私權和公共利益、國家間的利益較量,是關于新形勢下各國的文化主權的博弈。面對經濟危機后的版權產業發展,我國應做好積極應對,使得我國版權產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首先,應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保證國家的文化主權。文化主權的概念被認為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將文化作為主體的一項權利,包括所有權、發明創造權、闡釋權和優先使用權。版權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版權的獨立性,有效規制版權的權義關系,使得版權產業在國際間交流中不受侵犯,是維護文化主權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次,應通過國際法和國內法的相互結合,保障作者權利,鼓勵文化創新。版權和文化創意息息相關,現代的版權制度中保護作者版權的基本目標在于保護智力成果,鼓勵文化創新,版權制度的宗旨在于保護作者的各項權利,保證創作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因此,需要我國的國內法在保護作者版權方面需要與國際法保持相對一致的步伐,如在WCT中第八條賦予作者向公眾進行文化傳播的權利,使自己的作品不受技術限制進行傳播,而且將這項權利拓寬到互聯網領域,但在國內法中,對于作品的傳播方式規定卻缺少了一個總前提式的規則,作者的作品公眾傳播權未得到有效的制度認可。⑤又如我國著作權法關于“廣播權”的規定,直接照搬《伯爾尼公約》的相關規定,并未根據國內的實際發展情況使其達到公約規定的基本保護水平,從而在司法實務中遭到抑制和抵觸。⑥因此,應實際考慮國內的實際情況,結合國際法關于版權方面的規則,進行國內法的制定。
最后,版權產業的發展應同時兼顧利益平衡原則。經濟危機時期的顯著特征之一是人們的購買力明顯下降,支付能力減小,而以版權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品首先以其豐富的精神內容可以有效的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其次則是以其可支付的價格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不二選擇。以電影業為例,在21世紀初期,我國的電影票價居高不下,難以迎合中低層次的消費者消費,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電影院觀影已經成為普通人家的生活日常。在保護作者版權、維護其傳播權利及其相關權利的同時,應兼顧公共利益的需求,滿足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
[ 注 釋 ]
①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29.
②圖表及數據來自[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8/16/28093736_526425167.shtml.
③陳華,張艷.危機視角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研究:基于國際比較視角[J].文化藝術研究,2009,01:30-36.
④張梅.版權產業與版權保護[J].知識產權,2006,03:12-17.
⑤孫雷.再讀WCT第8條的啟示與思考——寫在WCT問世20周年[J].中國版權,2016,04:5-8.
⑥王遷.著作權法借鑒國際條約與國外立法:問題與對策[J].中國法學,2012,03:28-38.
[1]陳華,張艷.危機視角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研究:基于國際比較視角[J].文化藝術研究,2009,01:30-36.
[2]孫雷.再讀WCT第8條的啟示與思考——寫在WCT問世20周年[J].中國版權,2016,04:5-8.
[3]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2014.3.
[4]王遷.著作權法借鑒國際條約與國外立法:問題與對策[J].中國法學,2012,03:28-38.
[5]張梅.版權產業與版權保護[J].知識產權,2006,03:12-17.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