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相發
(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
當代安丘民居中的陶瓷畫影壁
高相發
(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目前,影壁在安丘民居中普遍存在,與傳統影壁相比,該地區的民居影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新的面貌。筆者力圖通過田野考察與文獻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對現存的安丘民居影壁做一次系統的調查梳理,在大量的材料搜集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比較、研究,較全面、明確地認識安丘民居影壁的現狀,并對其形式與內容作出分析,建立相對完整的民居影壁資料庫。在追溯、考證影壁淵源的基礎上,結合安丘的地域特點與人文環境,從歷史文化背景、形制及居民生活等方面入手找出當今安丘民居影壁的變化之處、現狀成因,并厘清其功能與存在的意義,以此探究安丘民俗及居民審美等狀況。
安丘民居;陶瓷畫;影壁
(一)陶瓷畫影壁溯源

圖1 仰韶文化彩陶盆
追究陶瓷畫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據碳十四測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515——2406年)[1](P3),仰韶文化中陶盆(圖1)上的圖案可以視為陶瓷畫目前已知的源頭,在研究歷代陶瓷的史料書籍中,一般以獨立的瓷器為研究對象,作為影壁裝飾的瓷磚尚未見描述,明代所建造的紫禁城中有琉璃影壁,但未見陶瓷畫裝飾。有確切記載的陶瓷壁畫是1979年首都機場的陶瓷壁畫,如祝大年①祝大年(1916-1995),生于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1956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教授。的《森林之歌》(圖2)、蕭惠祥②肖惠祥,1933年出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現居美國洛杉磯。的《科學的春天》等,作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首都機場壁畫出現以后,陶瓷壁畫開始在全國各個地方大規模蔓延開來,從政府、企業一直深入到民間,民居影壁中的陶瓷畫影壁逐漸流行。在首都機場壁畫以前,山東淄博1973年就已經開始生產陶瓷壁畫了,據朱一圭③朱一圭,男,1939年3月生,山東淄博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山東淄博北安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兼任山東博山書畫院院長,淄博市書畫院名譽院長。先生回憶,當年淄博市博山區山頭鎮有一座堯神廟,廟里的影壁就是陶瓷畫影壁(該影壁毀于文革),可見近代陶瓷壁畫在淄博的燒制歷史還要大大地往前追溯。當時全國有四個陶瓷美術廠,分別在山東淄博、廣東石灣、河北唐山、湖南醴陵。

圖2 祝大年的陶瓷壁畫《森林之歌》
(二)陶瓷畫影壁在安丘的興起時間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安丘的民居建筑中出現了一些變化,新建的房子的腰線以長條形的瓷磚取代了以往的紅磚或水泥,隨之堂屋門口的墻面裝飾也有變化,腰線以下的墻面及東、西山墻的南側面貼滿了陶瓷片,與此同時,一種新的影壁裝飾出現了,即陶瓷壁畫,進入90年代以后,陶瓷影壁基本遍布全市的院落式民居,民居的外墻裝飾逐漸大量運用瓷磚(圖3)。

圖3 賈戈鎮孟家莊以瓷磚裝飾的民居
(三)陶瓷畫影壁在安丘興起的原因
1.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安丘經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廠礦企業的增加,使農民可以在農閑時間到廠里做工,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也增加了百姓的收入。經濟條件好轉以后,居民具備了一定的財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
2.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中國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向城市化邁進,而參照模仿的對象正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歐美的建筑風格主導了中國的城市發展面貌,大城小鎮幾年時間出現了成片的高樓大廈,大量的城市樓房外墻在裝修上采用了瓷磚,視覺上是光彩奪目的,一時瓷磚似乎成了樓房的必要元素,甚至是象征符號。農村建筑中瓷磚的使用,體現出了農民對城市的向往,在這一點上,是無關于個人審美和品位的,即使身處窮鄉僻壤,居民追求的是對城市生活、現代生活的體驗。
3.安丘當地陶瓷資源的稀缺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安丘還存在一種職業——鋦碗匠,匠人挑著擔子走鄉串戶,鋦補破損的陶瓷碗罐缸盆,這體現了居民簡樸愛物或生活拮據的同時,說明了陶瓷還是一種稀缺物資,安丘在歷史上沒有規模化的陶瓷廠,村子里的窯廠僅能燒制一些低溫的陶器和砂器,陶瓷被視為一種高檔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陶瓷畫影壁的建造。
4.陶瓷畫影壁自身的特性
陶瓷畫平整美觀,材料密度高,防水,不易被污染、損壞,便于清潔,這些材料特性使得它明顯優于其它同時期的影壁。陶瓷畫影壁的畫面內容豐富,色彩亮麗,生機勃勃,符合農民的審美觀念。
(一)山水
陶瓷畫影壁中,山水是比較常見的內容之一,有名山大川,也有隨手繪出的山巒江流,手繪的畫面中,山的顏色一般不超過兩色,多數是單色的,一般為藍色、群青色、紫色、黃色、綠色,其中以藍色和綠色居多;(圖4)山的陰陽向背比較明顯,借鑒了油畫的技法,白色較少用到,一般用留白或飛白表現,亮部顏色減淡,暗部顏色濃度較高。山的周圍常有云氣相伴,中間有瀑布流出,在山頭隱約可見樹叢和花草,空中一輪旭日。電腦設計的壁畫中,山水一般采用攝影圖片,比如桂林山水、黃山、泰山等名山。(圖5)

圖4 手繪的山水

圖5 攝影PS山水
古語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一直潛藏在中國人的審美情懷中,表達出了人們對待山川自然的態度,也是在山水自然中找尋自己的位置,“開門見山”中伴有釋懷和豁達。從風水的角度,有山等于有了一個依托,從此不再飄忽流離。水增添了山的靈秀之氣,也使得自然有了生機,青松、紅梅、綠草得以盎然生長。曾經有位藝術家做了一個調查,調查各國人心中理想的風景,最后的結果是找出了一個共同的畫面——非洲大草原,以印證全世界人類共同的遠古的根基。而通過影壁畫來看,這種對于中國式“山水”的記憶已經改變了當地居民甚至國人的基因。
(二)動物植物
1.“花鳥”
花鳥也是中國畫的一個傳統題材,安丘陶瓷影壁中包括梅蘭竹菊四君子、青松、荷花、鹿、鶴、牡丹、桃花、大雁、熊貓等,技術手段上大體與山水相同,花鳥和山水幾乎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山水作為背景,花鳥作為主體占據著大部分的畫面,當代的陶瓷影壁畫在題材內容上與傳統水墨的題材基本一致,(圖6)極個別的內容如熊貓等的出現應該是受到其“國寶”稱號的影響,百姓對于熊貓的喜愛程度不亞于鹿鶴。

圖6 花鳥內容
2.影壁中的迎客松與迎客松現象
影壁畫中迎客松的數量和出現的比例都是比較高的,(圖7)迎客松的源形象來自黃山,它位于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上面,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該松的一條側枝伸出,好像伸出臂膀歡迎客人,故名“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圖8)

圖7 影壁中的迎客松

圖8 黃山迎客松
迎客松被老百姓普遍認知和接受,應該與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迎客松壁畫有關,1959-1960年,安徽人儲炎慶*儲炎慶(1902—1974),安徽樅陽人,鐵畫藝術家。根據黃山迎客松制作了一幅鐵畫,陳列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內,后來移往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廳,這樣,迎客松的形象借助媒體廣為人知。(圖9)

圖9 人民大會堂內鐵畫迎客松-儲炎慶繪
迎客松最早在繪畫和攝影作品中出現,隨后被印成年畫或掛歷,大量出現在影壁裝飾中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這時有毛主席形象的畫面逐漸減少,人們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內容來代替,而黃山迎客松無論在形象上還是地位上無疑吻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除了作為審美的對象,迎客松還是一個政治的、權利的符號,正面的人物的形象悄然退場,景物就不再是陪襯,而變成了一個象征。迎客松深得大眾的喜愛,將它畫在影壁上,也體現了家里的熱情好客。
(三)文字
影壁上的文字,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裝飾在影壁兩側的對聯;二是表現畫面主題的文字或是題詞;第三類是單獨一個“?!弊?。文字內容多與福祿壽、富貴、平安、吉祥、喜慶歡樂、幸福等相關,其中以祈求財富的內容居多,傳統文化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并不極力標榜發財致富,而當今求財問富的文字可以堂皇地張掛于門庭,在感受到居民性情直爽的同時,也體會到文化的縮水,在城市化進程中,積累財富是不可避免的物質需要,但是當人們把所有的信念都集中于此的時候,我們損失的就不僅僅是文化,更是生活本身。(圖10)

圖10 影壁上的對聯
1.對聯類:
望前程一帆風順,創大業萬里生輝。
家居黃金珠寶地,人在美滿幸福中。
家興人興事業興,福旺財旺運氣旺。
吉祥如意步步高,一帆風順年年好。
出門求財財到手,在家創業業興旺。
家居黃金地,人在富貴中。
喜居寶地財興旺,福照家門富生輝。
一帆風順年年好,吉祥如意步步高。
福順大吉財源旺,金泉長流永吉祥。
迎春夏秋冬四季福,納東西南北八方財。
人在福中喜慶吉祥,家居寶地財源茂盛。
東來紫氣西來福,南進祥光北進財。
福照家門富生輝,喜居寶地財興旺。
幸福生活年年好,吉祥如意步步高。
春到門庭合家歡,福來小院四季樂。
富水長流流萬年,財運亨通通四海。
家居財源廣寶地,人在福中喜慶多。
吉祥如意福臨門,四季平安萬事順。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
展宏圖前程似錦,創大業一帆風順。
門通千條生財路,家迎萬載富貴春。
2.主題、題詞類:
家和萬事興、三友迎客、幸福之家、鴻福迎門、幸福家園、富水長流、迎客松、春光滿院、一帆風順、寶地生輝、富貴有余、湖光竹影、梅竹迎春、萬事如意、招財進寶、梅竹呈祥、家居寶地、松鶴延年、旭日東升、迎財接福、家興財源旺、海南風光、年年有余、江南春、金橋富路、仙景奇觀、梅竹報春、福順金泉、桂林勝景、龍盤寶地、美滿幸福、江南春光、家居福地、富水寶地、富貴平安、金樓玉閣、竹報平安、福臨吉地、吉祥富貴、清雅賢居、雙鶴圖、鹿鶴同春、雀梅迎春、喜盈門、福臨吉地、雙魚抱福、天賜鴻福、福壽雙全、黃果樹瀑布、錦繡山河、巍巍長城、家世興旺、財源廣進、松鶴同春、荷塘勝景。(圖11)

圖11 影壁上的主題文
3.福字
“福”字在安丘民居影壁中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字,即使影壁上沒有雕飾的“?!弊?,春節時人們也要在影壁上貼上一個用紙書寫的。(圖12)中國的福文化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福”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于祭臺之上”的意思,是與祭祀相關的,《尚書》中對“?!钡慕忉尀椤耙辉粔?,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指出了福包含的長壽、富有、康寧、好德、善終五個方面,《說文解字》中為“福,佑也,從示畐聲,方六切”[2](P7)。目前在人們的生活中,福與禍相對,基本的意思還是沿用了《尚書》中的解釋。

圖12 影壁上的“福”
關于春節貼“?!弊值膩須v,有兩種傳說,一是姜子牙封神:姜子牙封其妻為窮神,并對她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百姓便寫“?!辟N到門窗上,用以驅趕窮神;還有一種說法與明朝的馬皇后相關,“福”字是朱元璋某次的殺人暗記,馬皇后為了救人,就讓大家都在門上貼上“?!弊郑鼓切┤硕氵^一劫,從此,人們每到過年都張貼“?!弊?,一求吉利,二是紀念馬皇后。[3](P6-9)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4](P卷六),據王達人考證,文中的“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諿5](P6)。
關于“?!弊值馁N法,也有種種的傳說,有的人家將“?!弊值官N,取其“倒”和“到”的諧音,(圖13)在民間,主要在這幾種地方倒貼福字:比如水缸、垃圾箱、箱柜這些能夠傾倒的容器上,倒貼在水缸和垃圾箱上,是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在屋內的柜子上倒貼福字,暗示福氣會來到家里和柜子里,討一個吉利。按照這個說法,在大門或者影壁上倒貼“福”字顯然是不合適的,而且有失莊重。安丘民居中前幾年流行過一陣倒貼“?!弊?,大概因為沒有搞清楚其做法的來歷。

圖13 倒貼的“?!弊?/p>
(四)亭臺樓閣
陶瓷影壁中出現的亭臺樓閣一般是傳統建筑的樣式,常與橋相連,基本上以亭為主,《說文解字》中解釋說:“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樓”,亭子是符號化的,多采用金碧山水的畫法,顏色鮮艷,置于山川之間,是安定祥和的象征,傳達出久遠的詩意的氣息。(圖14)

圖14 亭
(五)現代城市景觀
這種類型的影壁一般選擇上海或者香港等現代城市景觀,如上海的“東方明珠”,形式上是攝影圖片的拼貼,將世界各地的代表性的景觀組合在一起。(圖15)

圖15 城市景觀
多數農民對城市生活有著非常強烈的向往,海市蜃樓一樣的城市景觀圖像對農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對這樣的畫面,都市生活成為一種想象。與普遍的都市精英階層對城市的看法和感受截然相反,影壁上的景觀充滿了陽光,樓房晶瑩剔透,街道整潔,仿佛仙境。這樣的景象與普通的農村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正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彼岸。
(六)器具什物

圖16 聚寶盆
陶瓷影壁畫中的物品帶有很強的象征性,以予以平安、吉祥、順利、發財等等。
器具什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聚寶盆,寫著“聚寶盆”三個字,樣式各異,但基本上是三足鼓腹,它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能復制財寶的盆子,將一件物品放入盆中,頃刻會變出數以萬計相同的東西。畫面上的聚寶盆里有元寶、銅錢、珠寶雅玩等。(圖16)
元寶也是常單獨出現的物件,幾個元寶磊放在一起,周圍畫著閃閃發光的金線。
畫中水面上常常飄著一座帆船,取“一帆風順”的意思。
(一)產地
安丘民居影壁的陶瓷畫多數產自山東淄博。安丘隸屬濰坊,與淄博相鄰,地理位置上對于陶瓷的運輸相當便利,十年以前的陶瓷畫多數從博山購貨,現在淄博市淄川、張店等區都建設了一定規模的陶瓷廠,陶瓷壁畫的種類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目前淄博市較成規模的陶瓷廠已近300家,陶瓷從業人員達7萬人,年產陶瓷約8億件。
(二)生產者
陶瓷畫生產者多由日用瓷廠家轉變而來,或兩者兼有,他們必然要考慮市場的需求而投入生產,影壁陶瓷畫的消費群體基本上以農民為主。剛開始生產的時候,廠家也是處于摸索階段,不知道市場需求什么類型的產品,只好多做一些樣式和內容,經過不斷的市場反饋,影壁陶瓷畫的類型逐漸確定下來。生產者在確定壁畫內容的時候,也參考了當時流行的年畫、掛歷等內容,從時間上來看,壁畫的內容在不同年代有明顯的差異。
(三)材料、生產技術與流程
1.材料
陶瓷壁畫的基底是陶瓷磚,陶瓷磚使用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的硅酸鹽礦物,如粘土、長石、石英等,以粘土為主,加上其它天然礦物原料經過揀選、粉碎、混練、煅燒等工序制作而成的。材料上分為陶質磚、炻質磚、瓷質磚。陶質磚未?;虿;潭炔睿Y構不致密,斷面粗糙,敲擊時聲音比較粗啞,它的燒成溫度是1100℃左右;炻質磚是介于陶和瓷之間的一種陶瓷,呈半玻化狀態,結構比陶質瓷致密,斷面呈石狀,它的燒成溫度是1180℃左右;瓷質磚的?;潭雀?,結構致密,斷面呈貝殼狀,敲上去聲音清脆悅耳,燒成溫度為1250℃左右。
2.瓷磚的生產技術與流程
生產之前要進行坯料與釉料的制作與準備,坯料的制備流程包含以下幾個步驟:泥砂料進廠,驗收、均化,下配料單,司磅配料,投料,球磨,測漿,過篩除鐵入池陳腐,噴霧干燥,粉料檢測,過篩入倉陳腐;釉料的制備包括:色料進廠,色料檢驗,入庫備用,下配料單,人工配料,球磨(將配好的色料、輔料加一定量的水后進行球磨,球磨時間約為6-8個小時),測釉漿、試燒,釉的過篩除鐵(為了防止除鐵影響色料的發色,加入黑色料的釉漿一般不需要除鐵這個工序),生產使用。
坯料和釉料準備完畢,就可以進入生產線加工了,生產線的工藝流程是:送粉,壓制(粉料由輸送帶輸送進入壓機料斗,然后通過布料格柵布料、由壓磚機壓制成型),干燥,噴水/漿(上釉前在壓制成型的坯體上噴水,使坯溫降低到施釉所需要的溫度,打通坯面上的毛細孔,加強坯、釉結合性,減少如縮釉等生產缺陷),施釉(施釉分為兩種,噴釉和淋釉,噴釉是用噴槍通過壓縮空氣使釉漿在壓力的作用下噴散成霧狀,施到坯體表面;淋釉是將釉漿抽入高位罐,通過釉槽和篩網格的緩沖作用,使釉漿通過光滑的鐘罩,均勻地覆蓋在坯體的表面,淋釉釉面比較適合膠輥印花),印花(印花是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樣,通過轉印花網或雕刻膠輥,將印花釉透過網孔或膠輥的毛細孔轉印到釉坯上 ,目前淄博多用平板印花),上磚底粉,進窯燒成,性能檢測(其性能的檢測項目大致有:防滑系數檢測、熱穩定性檢測、耐磨性能檢測、吸水率檢測、強度檢測等)。(圖17)

圖17 淄博某陶瓷壁畫廠生產流程
(四)陶瓷畫創作者與圖式的確立
在淄博,陶瓷藝人非常多,雖然陶瓷壁畫的生產頗具規模,但是在影壁陶瓷畫生產領域,并未形成一個專職的設計師或畫家群體,電腦和網絡沒有普及以前,一般是廠家聘請當地畫家完成,計件酬謝,由于一張畫可以重復印制,所以很多陶瓷廠并不聘請專職的畫家,畫家的流動性很強,現在則用電腦完成壁畫圖像的組合。有些廠家在嘗試制作一些他們認為“高雅”的壁畫(純水墨的),但是銷路不理想,而且成本較高。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當前的影壁陶瓷畫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程式化的創作模式,范式基本固定,生產者所做的,僅僅是換一下局部內容或其位置。“?!弊?、對聯、山水、瑞獸、花草等內容在幾個畫面里面相互調配,作品鮮有新意,生產廠家對此也非常不滿,但是一時無法解決。
當地畫家的繪畫經歷一般是從國畫入手的,在題材上也多選擇傳統的具有祥瑞寓意的形象表現,由于與傳統文化長時間的隔離,畫家對于以前的極為嚴謹的畫面法則逐漸陌生了,林林總總名目繁多的繪畫內容一再減少,只剩下目前可見的了。
陶瓷畫的繪畫原則并不講究空間的現實性,根源于傳統水墨,所畫內容講求事物的特征,逸筆草草,實則是將所畫物象轉化成了一個語言符號,兼有敘事和象征的功能。(圖18)

圖18 淄博陶瓷廠的壁畫圖樣
在裕隆陶瓷廠考察時,廠長說在2002年時還請過淄博當地畫家張洪遠畫過陶瓷壁畫,(圖19)直接在瓷板上畫,畫的是“黃河壺口”,后來畫家去學院進修了,回來后又給廠里畫過一張山水,現在陶瓷廠辦公室,從畫面風格來看,是典型的學院派了,已經看不到生產車間里的壁畫的影子。

圖19 陶瓷廠畫家張洪遠作品
淄博陶藝家朱一圭先生早年畫過影壁,與常見的風格不同,朱一圭在業界堪稱元老,對陶瓷壁畫頗有自己的見解,對上世紀國內外的壁畫狀況比較了解,1979年去日本考察時,日本的壁畫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一定影響,他個人說自己的畫面比較強調“現代形式”。(圖20)

圖20 朱一圭陶瓷畫作品
(五)銷售者
目前多數銷售者為二級銷售商,也有較偏遠地方的是三級銷售商。銷售者不僅是陶瓷畫的流通中介,也是畫面內容的反饋渠道,他們直接面對消費者,能夠得到第一手的反饋信息,居民的喜好通過他們傳達給生產者,另一方面銷售者也是居民消費的引導者,他們會給購買者一些建議,而影響了一個地區的影壁裝飾。某種程度上,銷售者沒有自己的審美,他的判斷取決于銷售數量,進貨時依賴于廠家提供的樣式,銷售時附和于客戶的選擇。(圖21)

圖21 庵上和景芝的銷售門市
陶瓷畫影壁的建造工藝與其它類型的影壁基本相同,墻體材料一般用陶磚或水泥,關鍵的是墻體建成以后要將墻體表面用水泥抹平,以貼瓷磚,然后將瓷磚按照圖紙拼接起來即可。目前的陶瓷畫影壁建造技術相對簡單,并無施工上的特殊要求,所以它的建造者有兩種情況:
(一)專職建筑工人
影壁一般是在建房子的時候由建筑工人完成,建筑工人都是附近的居民,十幾個到幾十個人不等,組成一個建筑隊,通常建筑工人在農忙時節回家種田,農閑時候加入建筑隊蓋房子,建筑隊的組成主要有四個部分:包工頭、窯匠、小工、后勤與財務,包工頭是建筑隊的組織者,有的也參加體力勞動;窯匠既是建筑工人又是設計師和監督者,在隊里具有權威性,其中一個建筑隊有一個大窯匠起主導作用;小工的工作是和泥料、搬運物資等等,算作窯匠的助理,一般而言一個窯匠配備一個小工;后勤一般由男女幾人組成,負責住行吃飯,也有的戶主提供飲食,財務在比較小的建筑隊有時候由包工頭兼任。
(二)戶主與親朋
有的影壁是戶主自己建造的,情況往往是影壁的改建、重建或者房子在建造的時候沒有影壁,由戶主自己動手完成,也可能是兄弟、親戚、鄰居一起幫忙。當地有一個習慣,即使在聘請了建筑隊的情況下,不管誰家蓋房子,鄰居、親朋都會過來幫忙,稱作“幫工”。這不僅僅是一種協作與幫助,在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彼此也加深了情感。
影壁與安丘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現階段該地區居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風貌,它與整個社會生活具有一致性。新農村的建設中,需要的是冷靜和審慎的思考,或許從原生態和傳統的文化中可以找尋到另外的出路。我們在享受城市化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更需要在生命意義上反思現有的文明形態,事實上,關于當前民居影壁,很難判斷出居民的原生態的審美需求,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商品化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民居影壁趨同,具有鮮明本土特征的影壁日漸減少。在文化和審美表達上,一般居民的原生的創造力正在逐步喪失,依賴性增強。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漢)許慎,(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5]王達人.中國福文化[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4](南宋)吳自牧.夢梁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劉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5.014
2016-02-26
高相發,男,碩士,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實驗藝術、舞臺美術設計。
J525
A
1002-2236(2016)05-0072-08
考察中共走訪39個自然村、5家工廠、7家各地的建材銷售店,拍攝影壁1807座,采集相關人員的訪談錄音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