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華,曲朝莉,劉亞彬,王梓君
(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
加快濟南市戲曲旅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周愛華,曲朝莉,劉亞彬,王梓君
(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戲曲文化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隨著我國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戲曲作為一種獨特的、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資源,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山東是旅游大省,也是戲曲大省,但在省城濟南的旅游文化中,真正和戲曲相關的旅游項目和景點卻并不多見。課題組以問卷的形式對濟南戲曲旅游情況做了廣泛調查,選取多個地點,面對不同職業、不同學歷、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展開調研,以確保數據全面性和準確性結合,并在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戲曲與旅游之間的關系,提出加快濟南市戲曲旅游的可行性措施,為加快新型旅游產業發展、弘揚傳統戲曲藝術、重建文化自信提供借鑒。
濟南市;戲曲旅游;文化產業;研究報告
當前正處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階段,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黨和國家對其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出臺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指導作用,這一政策對于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弘揚戲曲藝術的渠道很多,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方式,戲曲曾經以搭臺唱戲的形式構成了中國社會的一道獨特風景線。而這也正是傳播、普及戲曲藝術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方式如果能夠和人們越來越熱衷的旅游活動結合起來,在城市鄉間的旅游景點搭臺唱戲,那無疑對弘揚戲曲藝術和發展旅游事業都是雙贏之舉。
山東是全國的文化大省,也是戲曲大省。山東省境內,現有地方戲劇種28個,戲曲院團多達79個。但是,在省城濟南的旅游文化中,真正和戲曲相關聯的項目、景點卻并不多見。這與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戲曲大省的身份不符,也與泉城濟南的旅游品牌不符。山東藝術學院作為全國綜合類藝術大學當中唯一一所開設戲曲高等教育的院校,也是山東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不僅需要培養和輸送優秀戲曲人才,同時也擔負著弘揚、傳播戲曲藝術的歷史重任。充分發揮山東藝術學院作為全省唯一的綜合類藝術大學的資源和辦學優勢,積極為振興山東地方戲曲發揮獨特和應有的作用,是我們無上光榮的使命。
如今的戲曲藝術對觀眾的吸引力遠不如從前,電視戲曲頻道的收視率不高,戲曲劇場的演出也是門前冷落,觀眾與戲曲藝術產生了隔膜。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娛樂方式多樣化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了解。很多年輕的觀眾根本沒有接觸過戲曲,不了解戲曲,就主觀地以為自己不喜歡。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很多觀眾在與戲曲短暫接觸以后,就喜歡上了戲曲。由此看來,人們對戲曲藝術的審美覺醒需要人為地加以調動。
于是,我們選擇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來宣傳戲曲藝術。我們看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漸為釋放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將戲曲藝術與濟南旅游文化結合起來,共同打造戲曲旅游文化品牌,一方面可以為戲曲培養大批觀眾,再現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另一方面還可以帶動濟南旅游產業,提高其經濟效益。
加快戲曲旅游產業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對濟南西客站、長清崮云湖小學、五峰山養生院以及省會大劇院等地(2016年4月-5月)和濟南園博園、冠縣清華園學校、冠縣第二實驗小學、淄博潭溪山、青島百花園(2016年6月-8月)的問卷調查數據。本次調研共采訪調研對象700余人,發放調研問卷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問卷572份。具體分析如下:
1. 大眾對戲曲興趣度的數據分析
經過組內分工,課題組分別對不同地點各年齡段的人群進行隨機調查。調研發現,人們對于將戲曲元素融入旅游文化有著較高的興趣度,其中有44%的人表示很有興趣,一定會去看;52%的人表示略有興趣,可以嘗試;4%的人表示沒有興趣。

圖一
如圖一所示,經過當面交談,那些表示有興趣的人群大都對戲曲有所了解,他們是喜歡戲曲的,或者他們的家人有喜歡的,而且一般都能順口說出多個地方劇種和自己熟悉的戲曲劇目。略有興趣的人群是戲曲的潛在觀眾,他們對戲曲缺乏了解,但是知道戲曲是民族藝術瑰寶,愿意嘗試走近它。而那些表示沒有興趣的人群,雖然人數少,但是也應該為他們提供了解戲曲的機會。如果他們確實在了解戲曲以后發現自己不喜歡,當然不可強求,但是根據經驗,也可能他們根本就沒有接觸過戲曲,只是主觀地排斥。通過這一組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戲曲和旅游聯姻是可行的,戲曲旅游有著足夠樂觀的發展前景。
2.對戲曲舞臺演出方式的數據分析
當然對于這一問題的分析還需要多方面的數據來印證。我們選取濟南西客站作為調查地點,主要是因為此地客流量大,各地出行旅游的乘客都會在此地停留,他們代表著出游愿望強烈的旅游消費主體。因而他們對戲曲的了解、對戲曲旅游的態度,與濟南戲曲旅游未來的發展前景直接相關。

圖二
從圖二反映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旅游過程中設置戲曲演出環節還是可以嘗試的,有35%的人會考慮觀看戲曲演出,并有22%的人對戲曲衍生品——戲曲掛件、戲曲泥塑、戲曲玩偶、戲曲書簽等戲曲周邊物品感興趣。戲曲根植于民間,繁殖于民間,自古以來就與民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而現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拉遠了觀眾與劇場的距離,加之可供人們選擇的文化生活方式越來越多,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戲曲原有觀眾的分流。

圖三
如圖三所示,關于劇場戲曲演出的調研結果顯示,有12%的人經常有機會接觸戲曲,有52%的人偶爾有機會接觸戲曲,還有36%的人基本沒有進過劇場。這主要反映出的問題是,除了網絡、電影、電視、影碟中的戲曲視頻之外,人們接觸戲曲演出的渠道只有劇場,這種形式比較單一,有時還會受到時間、距離等方面條件的限制。這恰巧與我們的出發點不謀而合,如果創造機會,以旅游主題的形式讓大眾普遍了解戲曲,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提高旅游的品質、豐富旅游資源。大眾對于這種在旅游中融入各種戲曲元素的方式,還是可以接受并愿意去嘗試的。
3.關于旅游宣傳數據的分析
旅游宣傳對于人們選擇出行的方向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對戲曲主題旅游這樣的宣傳活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對這個問題的數據統計,如圖四所示:

圖四
從以上數據可知,因為戲曲旅游的形式目前還沒有有效地展開,所以人們對這方面的信息還知之甚少,其中有一部分選擇“聽說過”的調研對象,也很少能夠說出具體的主題形式,或者僅僅是聽說過較有影響力的趵突泉戲臺。對千佛山臥佛對面的戲臺和大明湖的戲臺,就是濟南市民也很少知道。一方面是這些景點戲臺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有關部門對它們的利用率不高,或者即使利用,也缺少有效的宣傳。
4.關于宣傳渠道的數據分析
關于宣傳渠道這一問題的調查問卷,數據如下:

圖五
從圖五數據可以看出,目前人們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是多樣化的,它們主要來自于媒體宣傳和身邊朋友的介紹,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媒體宣傳力量的強大,提醒我們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形成對戲曲旅游宣傳的強有力的網絡覆蓋;另一方面,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朋友介紹的信息往往更具有真實性、可靠性,所以對于旅游宣傳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上文已經分析到的,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個成員喜歡戲曲,那么很有可能會帶動一家人參與進來,然后逐漸去影響到身邊的親戚朋友,這種力量是潛移默化在起作用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旅游機構和演出單位自身宣傳的不足。戲曲旅游的宣傳直接關系著是否會吸引大眾的目光,僅僅依靠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的宣傳和朋友的介紹,這樣的宣傳本身力度不夠,而且較為被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客站的調研中,三組調研人員曾與一位旅客進行了討論。該旅客的觀點有些極端,對戲曲主題的旅游沒有興趣,并且提出“要不要為保護而保護”的問題。他認為在當今社會,戲曲已經失去了“造血”的能力,一味地依靠“人工輸血”并不能改變它已然沒落的事實。這種言論雖然只是極少數,但是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對于傳統戲曲藝術的態度。我們沒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都喜歡這門藝術,但是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必須要特別強調的。
“中國人對戲曲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賴和原鄉情結”[1],“振興戲曲藝術,對于傳統文化藝術薪火相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而且戲曲藝術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失去了戲曲藝術,就失去了文化生態的平衡,中華民族就失去了精神家園。戲曲要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不僅要努力提高演出質量,創新演出劇目,還應結合外部條件,對戲曲傳播的形式進行多樣化探索。戲曲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將藝術性與趣味性放在旅游平臺上,這樣的嘗試正是利用現有外部條件,對戲曲進行廣泛傳播、推動城市旅游發展的新舉措。加快戲曲旅游發展,既可以為戲曲藝術找到合適的載體,同時也能為旅游產業找到大批的客源,其發展前景是相當可觀的。
5.關于調研對象的數據分析
首先,在完成調查問卷之后,課題組最為直接的感受是崮云湖小學的學生們觀看戲曲節目時歡呼雀躍的場面,而其他三處調研則顯得比較平淡。于是,我們將二者進行了對比(圖六),得出以下結論:通過對崮云湖小學與西客站等其他三地的問卷數據對比研究發現,小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度要遠遠高于成年人,這說明中小學的戲曲普及工作已有成效。近年來,相關單位通過戲曲進校園、進音樂教材等形式,已經培養了小學生對傳統戲曲的基本認知,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對于戲曲藝術的感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對于戲曲藝術的興趣遠不如小學生,這并不令人驚訝,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和更替性,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成年人的目光。如果把戲曲元素加入到旅游中去呈現,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

圖六
其次,我們對另一組數據進行對比,結論如下:

圖七
如圖七所示,數據顯示有98%的小學生與100%的成年人認為戲曲有傳承保護的價值,可見傳統文化的地位在國人心中從未動搖。在中國人的價值觀中,戲曲藝術承載了中國千百年的文明歷史,在時光的洪流中帶來最動人心弦的故事與情懷、啟發與驚艷。在調查之前,課題組曾一度認為小孩子對戲曲的認知不足,受現代多樣娛樂方式吸引,可能并不會對戲曲產生興趣。但在崮云湖小學調研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小學生對戲曲藝術普遍有所了解,基本途徑是通過電視、網絡和家人(如圖八所示)。

圖八
通過對崮云湖小學的調研,我們也發現,戲曲進校園、進課堂的工作還有待于加強。我們現場的戲曲演出,給學生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他們積極參與互動,學習戲曲身段、唱腔,有些學生還能回答戲曲的一些基本常識。這樣的場面,讓我們看到了古老的戲曲藝術在當代的知音,看到了千百年來戲曲藝術的綿長魅力。
戲曲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有著數量龐大的國內外戲迷群體。戲曲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形式,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它與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整體素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加快發展戲曲旅游產業,對于戲曲和旅游來說都將是雙贏之舉。
1.戲曲旅游產業可以豐富現有旅游資源,提升濟南旅游品牌。
泉城濟南有著豐富的戲曲演出資源,山東各地的劇團演出積極活躍在戲曲界,也必然是戲曲旅游的有力支持者。如果在旅游景點搭建戲臺,便可邀請名家名角演出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大眾熟知的戲曲劇種有京劇、呂劇、越劇、豫劇;其次是徽劇、昆曲、評劇、梆子戲、黃梅戲等。最受歡迎的劇目有《紅樓夢》《牡丹亭》《西廂記》,另外還有《劉海砍樵》《霸王別姬》《天仙配》《蘇三起解》《沙家浜》《釵頭鳳》等,這些經典劇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將之與旅游相結合易于使廣大游客體驗到旅游帶來的新鮮樂趣。
2.戲曲旅游產業可以滿足人們對旅游的深層次需求,并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承保護意識。
戲曲旅游屬于文化旅游的一種,而文化旅游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外出的目的已不僅僅是為了放松心情,同時也是為了拓展知識或者感受城市文化。單純的游山玩水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旅游需求,更多的人開始把旅游目標指向更注重內涵、質量和參與性的文化旅游。戲曲旅游借旅游而揚戲曲,借戲曲而推旅游,為戲曲愛好者重新發現戲曲魅力、推廣戲曲文化、傳播戲曲藝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同時,戲曲旅游的開展可以進一步普及戲曲藝術,有效地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這也正是加快發展戲曲旅游產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3.以戲曲旅游活動為平臺,實現“戲曲進校園”成果的社會化推廣。
通常家庭出游都存在著老人、小孩難以同時滿足的代溝問題,推廣以家庭為單位的戲曲主題旅游,可以兼顧到老人和孩子的共同需求。如果說“戲曲進校園”活動喚起了孩子對戲曲最初的印象,而真正在舞臺看戲,則是將校園教學成果進行有效的社會化推廣。孩子對彩面羅衫的戲曲人物充滿好奇,五顏六色的臉譜、合轍押韻的唱詞,能夠喚起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戲曲藝術追求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尤其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在許多戲曲劇目中都有所體現,孩子們可以通過對戲曲藝術的理解與認知,自覺接受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教育,在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是非觀形成的青少年時期,能夠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而大多數老年人本來就有著濃厚的戲曲情結,他們對戲曲主題的旅游活動也會充滿興趣。作為國粹的戲曲藝術,正是老少共同的話題。而這種共同的話題,不僅能在出游過程中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還能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戲曲、親近戲曲。
4.戲曲旅游產業可以為更多的戲曲從業者提供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戲曲教育的良性發展。
實現戲曲藝術與旅游產業的共建與合作,加快戲曲旅游產業的發展,是戲曲界與旅游業的共同愿望。一個嶄新的戲曲旅游項目必定對當前戲曲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有所助益,可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若加快戲曲旅游進程,就會有一部分戲曲人才獲得對口的就業機會,就業機會多了,就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生源,從而促進戲曲教育進入良性循環。在戲曲旅游這個平臺上,戲曲藝術也不再只是單純的舞臺藝術,它的實用性會得到更廣泛的發揮,它走下高臺,走進人們的休閑生活,有望發展成為一枝獨秀的文化產業。
5.搭建戲曲旅游平臺,為戲曲院團提供演出機會,刺激各地方劇種健康發展。
濟南作為山東的省會城市,對于宣傳山東地方戲曲負有責任。調研中我們發現,大眾對山東地方戲曲劇種的認知度普遍不高,這也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普及宣傳空間。很多山東的地方戲曲小劇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例如吹腔、蛤蟆嗡、周姑戲等,因為缺少應有的宣傳和演出,受眾群體非常有限。建立戲曲旅游平臺,可以借助地利,在不同的旅游景點安排不同地方戲的演出,同時可以組織專門的戲曲旅游活動,邀請地方劇團走出地方,進行展演、匯演,讓地方戲曲演出成為常態,成為人們了解地方文化的一扇窗口,這對于傳承保護地方劇種具有重要意義。
在戲曲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國家高度重視、旅游經濟也正在快步發展的今天,把戲曲藝術和旅游經濟結合起來,制定合理的加快戲曲旅游產業發展的措施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是一個由近及遠的長久性計劃,可以先從小范圍入手,讓游客習慣戲曲藝術所帶來的影響,然后逐步將活動推廣到附近的公園及景點,最終打造成富有濟南特色的別樣風景。
1.爭取政策扶持。政府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開展戲曲旅游的旅行社提供優惠措施,促進戲曲旅游產業發展。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做好戲曲旅游推廣的基礎性設施建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在各大景點搭建戲臺,讓戲臺成為旅游景點的特色標志性建筑。
2.加大推廣力度。利用網絡平臺與活動現場的資源加強宣傳,線上線下同時推廣。線上,即在網絡上進行傳播,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將更多關于戲曲主題的旅游信息及時發布給大眾,同時可以設置有獎問答環節與大眾溝通,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還可以設置讓大眾發聲的環節,更多地了解大眾對于戲曲旅游的真實想法。線下,在公園或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通過印發海報、發放小禮品等形式進行宣傳,將戲曲旅游活動提前預熱。
3.發揮名人效應。邀請戲曲名家一同參與戲曲旅游項目共建,充分利用知名人士的號召力,拍攝戲曲旅游公益宣傳片,擴大影響力,積極帶動老百姓參與其中;開展專題講座,讓戲曲主題旅游走進校園、走進企事業單位,走進商場等各種場合,進行廣泛宣傳。
4.豐富活動項目。舉辦與濟南本地文化特色相結合的戲曲旅游項目,在大明湖、芙蓉街、泉城廣場等旅游景點分別策劃活動,結合戲曲旅游主題,開展臉譜文化、戲曲集裝箱藝術、廣場戲曲音樂噴泉等活動,從趣味性出發,讓戲曲旅游的概念逐步顯現。配備專業的解說人員,講解戲曲基礎知識,傳播戲曲旅游文化,進一步拉近大眾與戲曲的距離,消除隔閡感,真正提高大眾對于戲曲的審美覺悟。
5.打造原創劇目。編創、演出與濟南旅游文化相關的戲曲小戲,宣傳濟南文化、歷史名人和名勝古跡。從戲曲普及性、趣味性出發,創作排練一系列和濟南名人、名勝有關的戲曲小戲,充分利用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的辦學優勢,同時調動各地方戲曲劇種,用京劇、呂劇、柳子、梆子等各種藝術形式,或者講述一段美麗的傳說,或者塑造一位歷史名人,使觀眾在觀看演出的同時,能切身體會到戲曲之美和山東豐富的劇種資源,同時也更加領略到濟南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加快發展濟南市戲曲文化旅游是個長久性的計劃,不會一蹴而就,但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接受的群體、受益的群體會越來越大,最終達到加快濟南戲曲旅游產業發展、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的雙贏目的。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對戲曲文化旅游在濟南實施的可行性發展前景有了大體了解,也有了足夠的信心。
戲曲旅游是戲曲與旅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受到旅游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既可以拓寬旅游形式,給旅游者以更多的出行選擇,同時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戲曲的發展,為傳承發展戲曲藝術做一點實事。加快戲曲旅游文化產業,既能帶動戲曲、休閑、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發展,又能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質量、促進社會進步、加強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期望通過這樣一次調查研究,能夠切實推進戲曲旅游產業發展,為弘揚戲曲藝術、重建文化自信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1][2]劉奇葆.振興戲曲藝術的幾點思考[N].人民日報, 2015-10-23(6).
(責任編輯:景虹梅)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5.019
2016-08-30
周愛華(1971-),女,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戲曲美學與地方戲曲研究。
曲朝莉(1992-),女,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2014級戲曲美學方向研究生。
項目來源:2016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加快濟南戲曲旅游產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JNSK16C39),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山東民間小戲保護傳承工程研究”(項目編號14CWYJ22)。
J892.4、F592.7
A
1002-2236(2016)05-0097-05
劉亞彬(1991-),女,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2014級戲曲美學方向研究生。
王梓君(1995-),女,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2014級戲曲文化傳播方向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