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226400)
蔡春艷●
?
分類討論,突破數學課堂教學瓶頸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226400)
蔡春艷●
分類討論思想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貫穿于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是解決初中數學難題的不二法寶.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類思想,使其構建一定的思維習慣,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初中數學;分類討論;突破瓶頸
分類討論不僅出現在綜合題中,在某些概念的分析過程中,也可能會用到分類討論的思想.為了使學生對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與理解,老師在講授相關內容時,一定要著重強調分類討論在其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例如,在學習完與圓相關的知識之后,可以讓同學們思考這樣的題目:已知存在兩個圓,分別為圓1與圓2,且兩圓相切,而兩個圓的圓心距為5cm,其中圓1的半徑為3cm,請求出圓2的半徑為( ).這是一道與概念聯系及其緊密的題目,看似簡單,實則存在著同學們難以跳出的陷阱.很多同學在解答這道題目時,直接就用5cm-3cm=2cm求出答案,這樣的方式是片面的.其實,這樣思考的同學只是沒有弄清兩圓相切的兩種情況,上述解法只考慮了兩圓外切,而忽略了兩圓內切的情況,致使所得出的答案少一個,造成解題失敗.如果考慮到兩圓內切的情況,則還會有一個5cm+3cm=8cm的答案,所以這道題的答案為2cm或8cm.這道題目就與數學基本概念相關,如果學生能夠考慮清楚相切分為內切和外切兩種情況,這道題目就會變成“送分題”.由此可知分類思想在概念教學中也是相當重要的.

分類討論思想在方程的各類題目中都有所體現,就如上例一樣,雖然是含有參數,但也是屬于方程部分知識的考查,由此可見分類討論無處不在,會給同學們的解題帶來極大的便利.對于分類討論,老師在方程知識的學習中一定要重點介紹,讓同學們明白分類討論的必要性,掌握分類討論的用法,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很多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題目:關于x的方程(m-2)2-2x+1=0有實根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圍.這是一道與一元二次方程有關的題目,考查學生對方程的判別式的掌握情況.在讀題時,就可以發現存在一個未知變量m,如果方程存在實根,一定要對實數m進行討論.當m-2=0時,方程變成一元一次方程-2x+1=0,存在實根x=-1/2.而當m-2≠0時,即m≠2,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當b2-4ac=-4m+12≥0即m≤3時,原方程才會存在兩個實根.經上分析,綜合兩種情況可知當m≤3時,原方程有實根.這道題目是一定要對未知數m進行討論,因為它決定了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還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確定了原方程的種類才能夠繼續解題.
平面幾何屬于初中的重點知識,老師也會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總復習,讓同學們對抽象的知識掌握的更加清楚,而進行專題訓練就是常用的教學方法.在中考前,我都會選取一定的時間專門復習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例如,我會給同學們留下這樣的題目:在梯形ABCD中,AB∥CD,∠ABC=90°,AB=3,CD=2,BC=7,在腰BC上任意取一點P,使以A、B、P為頂點的三角形和以C、D、P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求出線段BP的長度.三角形的相似條件有很多,在面對這道題目時我們首先要想到一共能有幾種相似的情況:由于AB∥CD,∠ABC=90°,所以∠C=90°,所以∠ABC=∠C,以此為基礎,可以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第一種,三角形ABP與三角形PCD相似,可以得出BA/CP=BP/CD,設BP=x,那么就可以得出這樣的式子,3/(7-x)=x/2,解出x=1或者x=6.第二種,就是三角形ABP與三角形DCP相似,其求法與第一種情況相似,在此不再贅述,可以解出x=21/5的結論,這樣就能夠得出完整的答案.很多同學在解題時,可能只想出了一種相似的情況,導致漏解的情況.由此就可以看出,學生能夠仔細審題有多么重要,題目雖然不難,但是由于一些細小的失誤導致解題失敗,這種情況一定要極力避免.通過這道題提醒同學們,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是有多種情況的,要考慮對應角對應邊等的關系,同學們一定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腦筋,只抓住一個方面進行解題.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最方便的模式就是掌握重要的解題思想,數學思想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時靈感的源泉.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只有掌握了解題的精髓才能夠面臨更多的挑戰,無懼中考,取得佳績.
[1]倪小紅. 讓數學思想潤“物”細無聲[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5(11)
G632
B
1008-0333(2016)23-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