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帥 卞向政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教務信息化已成必然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高校教務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務信息化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如何加強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重要性;問題;對策
0 引言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務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1]。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招生數的激增、專業的細化、部分高校合并重組等,傳統的高校教務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也給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1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教務管理信息化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
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當今,科技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信息化所帶來的便利。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就是一改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結合本校教學實際科學管理教學事務,使教務管理趨于科學、規范、合理。
1.2 教務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網絡是實現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載體,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信息化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教務管理者可根據互聯網的實時性、共享性、個性化等特點,利用網上信息瀏覽、信息交換、資源共享等技術使教務管理系統的指令傳達快速、安全、可靠[2],因此這就有助于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1.3 教務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務管理工作效率
當下,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穩步推進,高教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為了應對這一新趨勢,眾多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生人數和專業數都在不斷增加,同時部分高校還實行了合并重組,隨之而產生的教學計劃安排、教學設備管理、考務、師資等信息量越來越大,教務管理工作越來越繁瑣。教務管理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將部分人工工作轉交給了計算機和網絡,減輕了教務管理者的負擔,使教務管理工作更加準確、經濟、高效,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務管理工作效率。
1.4 教務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實現開放的、人性化的教務管理模式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務管理的進步對師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師生對教務工作的關注以及對教務管理工作的態度、想法、建議等反饋,對改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改進高校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而教務管理信息化能在教務部門和師生間搭建互動的平臺,實現雙向交流,集思廣益,進而實現一種開放的、人性化的教務管理模式。
2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化意識不強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已成為教務管理的大方向。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從領導到教務管理者,他們的思想仍停留于傳統教務管理階段,欠缺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化意識不強,對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認識還不足,對建設教務管理信息化的支持還不夠,“上不重視下消極”的態度造成了教務管理工作未轉型或教務管理信息化滯后的狀況。同時,教務管理信息化所實現的數據共享和開放應是全校性的,但當前高校中諸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普遍存在[3],從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
2.2 相關制度不完善
科技發展迅速,催生了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這一新生教務管理模式。在許多高校,雖然已初步實現教務管理信息化,但由于傳統教務管理模式已延續多年,相關的制度仍是為適應之前傳統教務管理模式所建立,與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不相匹配。
不完善、不健全的制度在管理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均不能給教務管理信息化帶來充分保障和支持,直接導致教務管理信息化質量欠佳,影響教務管理的規范性。
2.3 教務管理系統設計不合理
由于人員、技術所限,一般地,高校的教務管理系統多是由高校委托校外軟件設計方進行研發。教務系統的研發者不是專業的教務管理者,教務管理者也不是專業的系統研發者,二者銜接不力,這樣就會使得在設計結果與設計初衷之間存在偏頗,甚至產生很大的反差,導致教務管理系統的實用性不強、認可度不高,難以適應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4 管理人才缺失
高校教務信息化管理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教學事務這一工作本身的管理,另一部分是網絡技術的管理。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不僅要求教務管理者具備豐富的教務管理的業務知識,還要求他們能夠掌握熟練運用網絡技術的專業知識。事實上,專職高校教務管理者數量本來較少,加之多由校內教師兼任,素質、水平的參差不齊和時間、精力的分散使得他們很難同時具備上述兩類專業管理能力,特別在網絡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務管理者的水平還不夠專、不夠精,所以管理人才的缺失導致了教務管理信息化操作層的斷鏈,制約了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3 加強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對策
3.1 提高認識,強化信息化意識
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勢必會對高校教務管理產生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無論是高校的領導,還是專職教務管理者,都應把握“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切實擔負起責任和使命,破除傳統教務管理模式思維,提高對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強化信息化意識,廣泛調研、積極探索、形成合力、加快轉型,用開放、包容的新思路指導新實踐。
3.2 更新配套制度
好的管理離不開好的制度,制度是管理的重要保證。許多高校原有的教務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教務管理信息化,因此要進一步拓寬制度思維,與時俱進,在充分認識和把握教務管理信息化發展要求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從管理程序、操作方法、人財物力等方面給教務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力保障,促使教務管理信息化按照規范、健康的軌道持續、穩步發展。
3.3 完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不盡合理的根源在于系統的研管分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系統研發機構應“量體裁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高校的特點和教務管理者的需求進行“一對一”系統研發。同時,高校要挑選業務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教務管理者參與到系統研發工作中去,并切實承擔起向研發機構進行用戶反饋的任務,加強與研發方的合作交流,不斷修正、優化、完善教務信息管理系統,以便更好地適應本校教務管理的需要。
3.4 加強教務管理隊伍建設
教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發展,不僅要靠技術,更要重視人的關鍵作用,重視教務管理人才的培養。高校要建立長效的教務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在加快人才選拔、引進的同時,既要注重提高他們的教管業務知識水平,又要注重提高其信息化水平,著力加強教務管理隊伍建設。此外,高校教務管理者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主動融入信息化時代,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團結協作,為促進教務管理信息化發展添磚加瓦。
4 結語
教務管理信息化是教務管理工作的創新,是高校教學工作的深化,它將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巧妙融合并運用于教務管理,以實現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傳播和共享[4],有利于營造信息化的校園環境,實現數字化校園,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師生。因此,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陣地,應該乘著信息化時代的春風,把握機遇,勇迎挑戰,強化對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堅持教務管理與信息技術并重,進一步加強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工作,提高教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動高校教務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唐秀麗.試論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的以人為本理念[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06-107.
[2]姚芳.淺析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11:189-191.
[3]段杰.淺析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J].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11,02:52-55.
[4]洪銀蝶.試論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06:13-14.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