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珂
摘 要:當下數學教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把數學游戲有機的融入進課堂中,讓課堂不在沉悶枯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活潑性,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幾則案例,來談一談如何設計數學游戲,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寓于游戲中,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關鍵詞:數學游戲;實踐案例;有效游戲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28-01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實踐活動。高爾基曾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并負有改造它的使命。”布魯納也曾說:“游戲活動是生命的自由表現,它是生活樂趣。”游戲對于兒童心智成長發展具有很大的價值,而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數學游戲,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極大的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的致命弱點,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1]這意味在當下數學教育,已不再是簡簡單單說教傳授、題海戰術似的教學,教師們更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把數學游戲有機的融入進課堂中,更加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激趣,從而一反對學習數學的抵觸,變得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并且善于理解掌握新的知識。翻開當今的小學數學教材,教材中已經安排了很多數學游戲,如螞蟻搬箱子、小青蛙跳荷葉等。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幾則案例,來談一談如何設計數學游戲,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寓于游戲中,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一、設置動手操作游戲,化難為易,讓枯燥的數學概念變有趣
游戲名稱:有趣的紙(三年級上冊)
游戲目標:通過折紙的一系列操作,體會生活中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游戲實施片斷:
(一)折紙——初步感知軸對稱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剪好的蝴蝶標本、飛機模型的圖片、正方形紙和長方形紙。提出要求:把每個圖形分對折,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對折后兩邊大小相等,形狀相同,可以說是完全重合。像這樣,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出示任意三角形,從不同方向對折,學生觀察。
師提問:這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為什么?(生:不是)
(二)剪紙——創作軸對稱圖形
師:大家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么能不能用一張紙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呢?
生嘗試剪。小組中展示。
小結方法:對折,在合適的位置畫上圖形的一半,剪下后打開。
(三)再次折紙——尋找對稱軸
師提出要求:同學們,軸對稱圖形有對稱軸,請你拿出長方形紙或者正方形紙,來找一找他們分別有幾條對稱軸?那圓形的紙也折一折,找找圓又有幾條對稱軸?
反思:一張簡簡單單的A4紙,卻可以玩出各種花樣,深深吸引著兒童的注意力。折紙不止是兒童的玩具,也是一種有益身心,開發智力和思維的活動。一張紙,折一折、剪一剪,變換無窮本來就非常神奇,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就以上述案例來說,軸對稱這一數學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如果單單只聽老師來教學,也十分枯燥和乏味。筆者將折紙、剪紙融于軸對稱概念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在合作創新中感受圖形的對稱美。如此一來,在輕輕松的折紙氛圍中獲取數學知識,學生是樂不此彼的!
二、設置闖關沖浪游戲,鞏固練習,讓學生脫離題海。
游戲名稱:巧用數學知識的撲克牌游戲——算24點(三年級下冊)
游戲目標:1、學習掌握算24點的方法和規則,學生能熟練運用加、減、乘、除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2、經歷設計、交流、分享、展示的過程,培養學習數學興趣,激發探究欲望。
游戲設計:本游戲共分為4關。每關難度系數層層遞進。第一關:幸運對對碰。老師出一張牌,你們也出一張牌或說一個數,使這兩個數學碰出的得數是24。第二關:幸運24。算24點時,將A看做“1”,從A—9這9張牌中任意抽出3張,經過加、減、乘、除張牌中任意抽出3張,經過加、減、乘、除用,而且只能用一次。第三關:爭做幸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再來玩一輪,看哪組的小朋友算得快,算法多。第四關:我是算24點高手。同組同學選出四張牌,誰先算出最后結果是24,誰就勝出。如果計算結果得不到24,就換牌再算。
游戲實施效果:算24點游戲是學生對加、減、乘、除計算的靈活運用,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頗高。
反思:加減乘除計算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是必須要掌握的重要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會采用做大量的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但是大多數學生厭煩做題,把口算練習作為了任務一樣完成,對他們能力并沒有真正的提升。筆者將24點游戲設置成了闖關沖浪游戲,鞏固了學生的計算知識,避免了學生陷入題海。同時也讓學生參與競賽,在小組競賽中激發興趣。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巧用數學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文化以直觀現實的表現形式展露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獲得“輕松理解抽象概念”的成就感下激發出學習興趣,加倍專注于知識本身,培養出自信、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越學越好,越學越愛學,課堂教學在這樣氛圍中自然是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百草園小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修訂稿)[S].征求意見稿,1.
[2]童鵬.數學游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實施策略.成功(教育),2010-06-15.
[3]顧英.淺談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教師,2011-06-05.
[4]楊陽,沈黎明:學習動機與《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之關聯.考試周刊,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