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鶴
摘 要:一次小小的考試,就讓一向成績優異的孩子言語過激,德與智的天平正在慢慢傾斜。學優生往往有過人的智商跟毅力,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漸漸遮蓋了其品德上的缺陷,重視學優生的品德教育,讓其更加全面的發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關鍵詞:學優生;德優生;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70-01
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學優生,主要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好,刻苦又踏實的學生。他們倍受師長的關愛,被提起時,更多的是想到他們的優點,學優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褒義詞。但是,近幾年,“高智商犯罪”這個詞語漸漸被人們所關注,大學校園的暴力事件,傷害事件,也都頻頻發生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身上。學優生的品德問題也就漸漸突顯。
一、案例展示
我所帶的七年級一班有一名叫孫紅的女生,在我拿到分班后的入學成績單時,就對她印象深刻,很簡單,因為她的成績十分優異。順利成章的,她成為了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并且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中,每次都是年級第一名。有一次考試過后,我在班里公布成績,孫紅又拿到了第一名,我為了鼓勵她,同時激勵其他同學,就在班上說:“孫紅同學真的是我們班上當之無愧的學霸,大家應該多向她討教好的學習方法。”我觀察到全班同學都向她投去了或是羨慕、或是欽佩的目光。我為了繼續我的講話,就說:“好了,大家不要這樣看著孫紅了,回頭人家小姑娘該不好意思了。”班里的學生安靜下來,但是正當我又準備開口的時候,孫紅突然冒出一句話:“沒事老師,我都習慣了。”話音落地,班里又一陣騷動,我略顯尷尬,就沒有往下接,而是微微一笑繼續我的講話。但是,我明顯感覺到班里的氣氛已經發生了變化。課后,我本想找孫紅聊聊天,但是轉念一想,應該允許學優生有一點自己的小驕傲,小個性,這件事也就這么過去了。
但是,隨之而來的另外一件事情卻讓我對孫紅以后的發展憂心忡忡。場景那么相似,又在公布成績,但是,這次孫紅意外的沒有拿到第一名,我怕她心里有負擔,就當眾安慰了她幾句,告訴她不要太看重一次成績,知識學到手才是最主要的,一次考試的失利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讓她不要太在意。但是,我能看的出她的心情很差,像是在跟自己賭氣。我覺得是時候該找這個要強的小姑娘談談了。這節課下課鈴一響,我還沒有來得及喊下課,孫紅就沖出了教師,找到了隔壁班考年級第一的那位同學,把那人的試卷撕得粉碎。我當即制止了孫紅這一過激行為,并嚴厲批評了她,我要求孫紅向那位同學道歉,孫紅竟然大聲說:“第一名就應該是我的,誰也不能考的比我好!”我聽聞此言,瞬間有如被雷擊中。
我突然間意識到,我們對學優生的培養似乎忽略了很重要的部分。孫紅有如此強烈的嫉妒心和報復心,驕傲又自負,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上的失敗么?我仿佛看到,在學優生的教育問題上,德與智的天平正在慢慢傾斜。學習好就真的萬事大吉了么?
二、學優生的特點
我把學優生的特點概括為兩大方面:
1、學業方面:從學習行為上分析。學優生在解決學業中遇到的問題時,能夠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問題;善于用各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有固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有較強的自制力。通常都能夠通過多種學習情境、運用多種學習策略,靈活的、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總是帶著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成績與名次十分重視。
從學習態度上分析。學優生都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堅定的學習意志。為了高標準的達到預期學習目標,他們都能主動的投入學習,刻苦努力,并有超強的毅力去主動克服學習困難、戰勝學習挫折、承受學習壓力,能夠排除一切干擾。
2、情感方面:學優生往往是教師眼中的寵兒、父母身邊的希望、同學心里的榜樣。他們經常被人夸獎,很少有挫折或者失敗的體驗。容易滋生驕傲、自負的心態,在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缺乏承受力。這類學生的自我要求很高,所以,全力以赴投入學習,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無暇他顧,無心社交。成績上的優越感讓他們患得患失,他們的情商在學習和學習以外表現出了極大的反差。
三、學優生的問題表現及解決策略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對學優生概念的定義,不難發現,學優生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自我能力認識不清,過分自負
由于學優生的成績突出,經常會受到老師的青睞,同學的羨慕,家長的贊揚,鮮少聽到對自己負面的評價。久而久之容易表現出一種自負的情緒,對待師長態度敷衍,對待同學盛氣凌人。對待這樣的問題,應該適當的分配一些學優生不擅長的任務與其他同學比賽,讓她認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看到其他同學的長處,真正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爭取長遠的進步。
(二)好勝心強導致的嫉妒心強烈
學優生對待學習誓不罷休的態度,很容易帶入到生活中來。時長面對鮮花和掌聲的優越感也使他們很難容忍其他同學的“超越”。心里的落差如果缺乏合理的宣泄,就會導致他們做出過激的行為。案例中的學生孫紅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對待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更注重學優生的情感培養,比如,擔任學習小組長,在他們組每位同學都有所進步的時候,也給與她肯定,幫助其融洽群體關系。
(三)心思敏感,抗挫折能力較弱
學優生普遍都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所以往往給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標和標準,但是,考試無常,一旦考試結果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總是會表現出煩躁、抑郁甚至容易生病的狀況,嚴重的可能患強迫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對待這類問題,應教導學生正確看待外界的評價和自己的實際能力,并適時的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同時,教師應該與家長結合,在評價學生方面不要一味強調學習成績,多多關注學優生的品德問題,不給孩子增添壓力并適當的轉移學優生的注意力。
總之,學優生不應該是一部只會學習的機器,我們更應該把學優生轉換成德優生,這樣的教育才有意義。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會把實現自己的價值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轉變學優生為德優生,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閆樹英.關于學優生成長的問題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5).
[2]馮志剛,劉茂祥.唐盛昌優質教育改革思想與實踐研究[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12).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