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遙 張弛
摘 要:晚清重臣曾國藩,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治家上也可謂頗有一番見解。他根據祖父星岡公的教誨,總結制訂出了八字家規,并要求族人嚴格按照這八個字執行,由此形成了為世人贊譽的曾氏家風。
關鍵詞:曾國藩;家規;家風
中圖分類號:K8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88-02
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一生榮譽與惡名參半。譽者稱其為是清王朝的忠臣耿將,是“中興第一臣”;毀者稱其賣國求榮,是清朝統治者的幫兇。不論贊也好,毀也罷,都是政治方面的評價,然而先人已離今百余年,我們無法將當時的內憂外患、風雨飄渺感同身受,只能說在其位,謀其職。但是曾國藩的治家之道卻是為世人稱頌,無一不叫絕叫好。
曾國藩有著極高的道德修養和文化學識,他將對家族子弟的要求歸結為八個字:“考、寶、早、掃、書、蔬、漁、豬”。①字面意思的解釋,考,即祭祀祖先;寶,在曾國藩解釋為鄰里和睦就是無價之寶;早,就是要早起,曾國藩強調“黎明即起”,不能貪戀床榻;掃就是要勤打掃,不僅是家中的仆人,就是作為官宦家族的主人,也要親自將自己的臥房書桌打掃干凈;書,即讀書;蔬,是種菜的意思;漁是養魚;豬是養豬。這八個字是曾國藩的治家之道的概覽,是曾氏的治家之寶。概括起來應該有三層涵義:
一、敬祖睦鄰——“考”“寶”
曾國藩將敬奉祖先視為第一大事,他在家書中囑咐家人,在祭祀祖先的時候要恭敬,要虔誠。但凡是家中最好的器皿,都要用于祖先祭祀中,家中最好的飯食,也要優先用來祭拜祖先。在他和家人的書信往來中,家里人將他總結的八字訣列序為“書、蔬、漁、豬、早、掃、考、寶”,曾國藩的回信將順序改作“考、寶、早、掃、書、蔬、漁、豬”,將“考”字挪至八字訣之首,由此可見曾國藩對“祭祀祖先”的重視和恭敬之心是彰顯于每一處細節之中的。
曾國藩在家書中也常常提到要睦鄰友好,與鄰居和睦相處,善待鄰居。他非??粗嘏c鄰里的關系,常常囑托家里,如果有鄰居來家里,一定要“有求必周濟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吊”,要恭敬地款待,即使自己沒有精力款待,也要專門去請一個人來家里款待鄰居。曾國藩嚴格按照祖父星岡公“人待人無價之寶”的處事原則,將其作為治家之道傳承于家族中,為后人傳誦。
二、勤勞儉樸——“早”“掃”“蔬”“漁”“豬”
曾國藩要求家人早起,不睡懶覺。并且起床之后要開始打掃衛生。不僅家中仆人打掃,家中主人一樣要進行自己房里的整頓清理。在他看來,清掃不僅是一種物理上的掃塵,而且是人開始一天生活的起點,在清掃房內灰塵時,也就把早上的懶惰之氣清出門外了,這有助于人的精神集中,以便于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笆摺薄皾O”“豬”雖然字面含義是指種菜、養魚和養豬,但又不僅僅指這些。曾國藩的意思大概是要傳承耕讀之家的本色吧。種植業和養殖業是典型的農家生存建設的基本產業,像曾氏這樣的官宦大家自然不會像農民家庭一樣靠種菜和養豬過日子,這些產業對曾家生存問題是沒有影響的。曾國藩向家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提醒家人要保存農耕本色。而他的根本目的在于這體現了他的家庭勤勞簡樸、團結和睦。稼穡耕種,養魚養豬,都是簡單卻勞神費力的工作,不能有哪怕一天的懈怠,這樣自然就體現了曾家勤勞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且這本就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需要全家人一起團結一致地去完成。曾府是個龐大的家族,曾國藩深知若要家庭和氣協調,就需要家庭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而家庭副業發展的好壞就是家庭是否和氣協調的晴雨表,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助推器。其實,曾國藩這種耕讀傳家的思想受祖父星岡公的影響很大。在他的心目中,祖父可謂其為人處事治家的模范榜樣。在曾國藩點翰林后,星岡公告誡家人道:我們家以耕種為本。寬一(曾國藩的乳名)做了翰林,以后他要走的路還長,不要用家里的瑣事打擾他,讓他一心一意做事。可見曾國藩的祖父是一個見識深遠的人,也正因為他的這番囑托,曾國藩做官十多年從未因為家事勞心過。
曾國藩的勤儉節約的治家處世之道還體現在他對家人吃穿用度的經濟限制上。有人就說他太“摳門”。他在咸豐十一年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說道“又寄銀百五十兩,合前寄之百金,均為大女兒于歸之用”。曾國藩的女兒出嫁,嫁妝只有二百兩銀子,實屬節儉。以至于后來曾國藩的九弟都覺得實在是太寒蟬了,自己補加了四百兩銀子作為侄女的嫁妝。曾國藩規定了家中的家具只可求實用,不能求奢華。穿衣方面,他要求子女的衣服不能過于華麗,包括他自己“忝為將向,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②曾國藩自己說到“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③他這樣做其實并不是摳門,相反,這正體現了曾國藩優于庸常之人的眼光,正因為他這樣的家風家教,才使得曾氏一族長盛不衰。其實歷史上像曾氏這樣的官宦大家還有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的家族人員都是坐享其成,男人們整日在外游手好閑,甚至尋花問柳,吸食鴉片;女人們則穿金戴銀,相互攀比。一家人都慵懶至極,更別提勤儉節約了。所以這些家庭中兒孫賢孝的不多,慢慢的就沒落了。他在給四位弟弟的家書中強調“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雹芩笞訉O要保持耕讀之家的本色,勤奮儉樸地過日子,而不能沾染半點官宦家紈绔子弟的壞習氣。而曾國藩一族之所以代代有才俊也就說得通了。
三、讀書有法——“書”
曾國藩有四個弟弟,三個兒子。作為一家之主,他特別重視對弟弟和兒子們的讀書教育。在他的家書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是與讀書有關的。在此,筆者挑選了三法列出。
(一)讀書要有恒而涵泳
曾國藩認為“有恒”二字不僅是求得學問的關鍵,也是做成大事的密鑰。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戒掉浮躁的作風,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去做事,才可能成大事,這也是他能夠成如此大事業的原因之一。他說為學譬如熬肉,要采用“猛火煮漫火溫”之法。他的意思是,讀書要像燉肉一樣,先集中精力閱讀全書概貌,再對書中各個部分細細品味,虛心涵泳,這樣才能將書讀通讀透,從而探索到書中的奧義。咸豐八年,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這樣說道:“汝讀《四書》無甚心得,由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⑤涵泳,就是要求讀書人去反復推敲,反復琢磨,要理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涵義。這也是我們當代人讀書所需要學習的精神。當今社會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夠安靜地坐下來真正讀進一本書去。如果我們像先輩所說的那樣,持之以恒,虛心涵泳地讀下幾本書,那我們還有什么事情是做不來的呢?
(二)讀書要格物而致知
這是曾國藩引用《大學》的經典來教育自己的兄弟和子孫,要求其讀書要“窮究事理,躬自力行”,從而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他在給曾紀鴻的家書中也明確寫到:“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雹抻纱宋覀兛梢钥闯?,曾國藩對子女的教育并不是好高騖遠的精英教育。然而正因為他這種踏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才成就了曾家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后輩。
(三)讀書要有所選擇
在曾國藩看來,讀書多并不一定是把書讀好了,讀書精才是。在他寫給曾紀澤的家書中提到了古代如韓愈柳宗元那樣的大學問家,他們讀的書也不過二三十種,就連曾國藩本人所喜好的書也不過十余種。也就是說,曾國藩要求子弟要會讀書,不能什么書都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著書發刊是一件不能再稀松平常的事了,隨便進家書店都能被琳瑯滿目的圖書看花了眼,所以我們更應該在讀書這件事上認真地琢磨,以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書籍。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注釋:
①田正平.讀書·修身·治家——《曾國藩日記》閱讀札記[J].教育研究,2014,12:115-125.
②柯云,曾琪.曾國藩的治家之道[J].家庭之友(愛侶),2012,01:35-36.
③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下)[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355.
④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195.
⑤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313.
⑥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246.
參考文獻:
[1]田正平.讀書·修身·治家——《曾國藩日記》閱讀札記[J].教育研究,2014,12.
[2]柯云,曾琪.曾國藩的治家之道[J].家庭之友(愛侶),2012,01.
[3]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下)[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