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在解放思想的推動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科學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實際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也是教育全面發展的實現過程,現階段我們必須改變一切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教育認識、觀念和做法,改變一切不利于教育全面發展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發展思路,不斷創新發展模式,不斷創新發展方法,立足教育行業,立足教師的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表現出來。持之以恒,繼續解放教師與學生頭腦,解放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將會改變。
關鍵詞:全面發展;解放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94-02
一、解放思想是增強教育發展活力的前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總理說的。教育也一直是改變民族,推動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源動力。因此要一直堅定努力做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精神是需要我們貫徹落實到實踐中來的,并且堅守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主線。在現代教育面臨著改革創新的時段,所面臨的重重挑戰挑戰和關關困難,都需要堅持以解放思想、堅持深化改革等措施來個個擊破,從而推動教育事業良好、科學的發展。一切影響科學發展的主管、客觀障礙,都是需要毫無保留的解決掉的,在解決障礙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探索有助于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新的途徑、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來改變教育的傳統觀念、一些不適宜的作風和不利于發展的環境,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
具體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努力:一是要勇立潮頭,目標遠大,樹立敢想敢做、敢為人先的觀念。二是要克服慢半拍的思維,樹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觀念。三是要克服視野窄、思路窄、辦法少,樹立高瞻遠矚、開放合作的觀念。四是需要克服碌碌無為的工作狀態,轉變一切都講究的慵懶思想,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平庸無用的觀念。五是以創新的精神、超常的舉措和趕超的勇氣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我們教育的發展活力。
二、解放思想是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要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靠的是一支解放思想,觀念更新的教職工隊伍。因為師資隊伍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起著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作用。目前,在我們教職工隊伍中,因為忙于日常教學事務,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機遇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大局意識不強,居安有余、思危不足,守成有余、創新不足,求穩有余、激情不足,粗放有余、精細不足。平時,不注意學習新理論、汲取新知識,不深入思考新問題,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滯不前,謹小慎微,在原則問題上不理直氣壯的闡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這些問題的存在,或多或少的阻礙了教學改革的步伐,制約了教育的發展。
因此,我們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著力點放在教職工隊伍素質的新提高上、放在重點工作的新突破上、放在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上、放在精神面貌的新改觀上。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積極尋求新形勢下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著力培養一批觀念新、素質高、能力強、能示范的高效課堂骨干教師、專家型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師引進補充與交流機制,培養、引進、留住、用好教師,切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一)從老師自身出發,增強道德修養和責任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言傳身教的,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傳授課本里的知識,更是需要用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學生的。什么樣的將軍帶什么樣的兵,所以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對學生最直接的影響也同時是對社會的間接的一個影響。師德建設起來了,不管是對學校的整個大的工作和諧順利開展還是小大對教師的每一堂授課的開展都是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加強師德修養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1、順應時代的發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在嶄新的21世紀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觀念下的教學方法已經對學生的創新和自身的優勢發展有了大大的束縛。想要順應現在新形式下的教育發展,那么久要求教學觀念的一個轉變和進行徹底的一個改革。那么首先就應該要從教師自己的一個思想的改革與創新性做起,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要充分地認知和了解傳統教學存在的一些弊端,摒棄只看重分數卻不在乎能力,只要求課內學習,不開展課外學習,僅僅局限與課本上的知識,屏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應該培養的大學生是有創新能力的,置于社會中是具備了競爭能力的,為其將來在奉獻于社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轉化傳統死板的師生關系。
都說亦師亦友是最好的一種師生關系,這是很多老和學生都一直在追求尋找的一種師生關系,成為真正的朋友,臺上是教師,臺下是朋友,分享知識,也分享日常。這便是一種新型師生關系,是一種和諧的、愉悅的朋友般的關系。以往的教師高高在上,為師命所從的觀念是對良好學生關系的一個阻礙。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待,從心里想和學生成為朋友,很多時候也可以從學生角度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這個對教師的教學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多喝學生分享,尊重學生,那么學生沒理由不尊重、理解老師,在學習方面自然也不會覺得是單一的灌輸,而是真正的做到主動的“學”。尤其是在提倡思想大解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構建這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創新。因此,身負傳道、授業、解惑重擔單的人民老師,要做的不單單是機械單一的向學生們傳授知識,還應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讓學生們能自由大膽的去追求創新、培養其創新能力。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為人師者自身也是敢于最求創新,大膽嘗試改革,不斷提高自己,敢于為人先。老師的這種創新精神首要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中,從最基礎,最原本中做起。由以往教師對學生單方面的灌輸知識到具有互動性的多方位的交流與引導,努力做到把課堂分段,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主吸收學習,充分讓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得到發揮,打開思維,提高其動手能力,而不是單一的書面上的東西,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去。另外,我們應該充分利潤科技發展帶來的高科技,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使我們教學豐富化,多樣化,從而更容易讓學生對課程充滿興趣。這樣不僅是優化了我們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益,也是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做到這一點,也應是我們思想大解放的一個重要體現。
教育每一位教師必須深刻地意識到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和責任性。要牢記“傳道、授業、解惑”,需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來傳授給學生知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要開拓學生的視野,適量擴充出課本知識之外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在書本課堂上學習到的只是。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才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還要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甘于奉獻,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尊重關心每位學生,去發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每一個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在具體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走心,而不是走形式主義,人和人的影響是相互的,你敬他三分,他就會讓你三尺,所以,對待學生也是一樣,不僅僅傳授給學生們的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教會做人的道理和原則。而怎樣做好學生、做好人、更進一步的來說如何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都是需要我們的言傳身教的,用自己來帶動、引領學生。尊重一個人是從欣賞他身上的優先開始的,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對學生是言語上的尊重,更是要懂得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所以這是要在教師的思維里面要徹底改變的一個觀念。同時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積極尋求新形勢下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成為新型的優秀教師,創造全新活力的教育體制。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8頁
[4]趙劍英,龐元正.馬克思哲學與中國現代性建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陳志尚.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化雨.熱點教育.寧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