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榮
[摘要]為了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會計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和法制要求,尤其加大對各個企業中會計誠信問題的關注。會計的誠信與否對企業能否發展和進步有著直接關系,因此需要我們對會計誠信問題不斷地進行思考與探究,促進我國會計行業的穩步發展。文章通過對會計誠信進行細致分析,探究會計誠信下滑的原因及危害,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提高會計誠信度,從而促進會計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會計;誠信問題;企業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58
1會計誠信的含義
1.1基本含義
會計誠信,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傳統“誠信”歷年的發展與延伸,它要求會計人員立足會計實踐,力行誠實守信。它包括四層含義:會計人員要以誠待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會計工作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數據要真實,計算要正確;嚴密保守因工作關系獲取的機密。
1.2會計誠信的重要性
會計誠信問題對于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名會計的誠信問題不只代表著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還代表著社會責任感。對于整個會計行業,誠信問題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每位會計以身作則,嚴守誠信,在為自己擴展業務、樹立威望的同時,也為推動會計行業的向前進步,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會計誠信問題不單單是一種責任,在責任的背后,與各自的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一旦缺失誠信,將使更多人的利益受到侵害,這將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從而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加強會計行業誠信問題的管理力度,促使我國會計行業翻開新的篇章。
2會計誠信下滑的原因分析
2.1會計誠信下滑原因的經濟學分析
(1)委托代理關系下的視角。當委托方能夠對會計產生足夠的影響時,會計誠信原則的體現就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一旦委托人變得遠離企業或者根本找不到確定的真正代表,那么會計誠信就會失去動力和壓力,會計造假行為開始出現并愈演愈烈,最后導致會計誠信下滑。
(2)博弈論下的視角。我國的會計誠信逐漸下滑,是因為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致使會計在誠信方面缺失,而過分地追求經濟上的利益,違背了本該有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最后導致整個會計行業的誠信逐漸下滑,為社會造成很惡劣的影響。
(3)制度資源下的視角。由于社會的信用制度、監管制度、職業引導制度、企業業績評價制度、審計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缺陷,這使得會計誠信下滑成為一種必然,阻礙著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2.2會計誠信下滑原因的法學分析
虛假財務報告一般均涉及違背誠信原則,但在司法實踐中應注意防止濫用誠信原則。如果對某一會計行為以具體的法律條款來進行規范的話,則應適用該具體法律條款,不能通過該具體條款則直接適用誠信原則。在我國建立社會誠信基礎還是比較困難的同時法律體系、監管體系還不完善。市場經濟中的誠信問題,其實最終還是法制問題。由于我國未能用法制增加非誠信行為的成本,使得會計誠信下滑成為必然。
2.3會計誠信下滑原因的文化分析
由于市場經濟破壞了舊的道德秩序,而新的標準還未完全建立,導致新舊觀念的不協調,使得會計誠信下滑成為必然。企業先進的文化的建立與企業信用、會計誠信是相輔相成的;反之,落后的企業文化將必然導致會計誠信下滑。
3會計誠信下滑對社會的不良影響
3.1導致稅利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由于受到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一些企業愿意鋌而走險,出現會計誠信的缺失現象,并利用我國稅務法以及其他法律的漏洞等方式牟取暴利,在本企業的會計報表上想盡辦法,弄虛作假,致使逃稅、漏稅現象增多,將部分國有資產終歸私囊,嚴重危害到我國的稅收情況,最后導致我國的稅收和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嚴重阻礙了我國快速發展的進程。
3.2嚴重弱化企業管理基礎工作
部分企業為了牟取暴利,在會計報表上不斷弄虛作假,致使企業原有的會計資料和會計信息丟失,企業無法在內部管理中做出最正確的管理決策,最后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作,只能走向企業破產的道路。
3.3影響到投資者的經濟利益
因為原有的會計資料丟失,使得投資者無法對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進行細致的了解,也使得在重大決策上出現失誤,阻礙了企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嚴重威脅到國家的根本利益,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絆腳石。
4提高會計誠信的對策
4.1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強化監管力度
首先,國家需要對現有的稅務法以及會計法等進行修改和補充,加大對會計誠信的監管力度,確保會計行業誠信上的不再缺失,利用法律對會計進行約束,加大對會計行業的監管力度,一旦發現會計報表上的弄虛作假,嚴肅處理,加大懲處力度;其次,對會計事務所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體制改革,在提高會計師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提升會計師的社會責任感,對誠信的會計師進行表揚,擴大其知名度,反之,則嚴厲處罰。最后,盡量發揮媒體輿論的巨大效用,鼓勵媒體對不守信的企業或者個人進行公開,對其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來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4.2完善會計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我們應加強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管力度和健全相關法制的建設,杜絕會計造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正常的會計工作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做到“三公開制度”:一是對會計造假的典型單位、典型案例、典型責任人必須公開;二是建立會計信息抽查制度,對抽查結果必須公開;三是建立會計師事務所信譽評估制度,對評估結果必須公開。
4.3積極建設誠信內控機制
積極建立會計誠信內部控制機制,加強企業內部會計誠信建設是提高我國市場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礎。企業在開展業務活動進行重大決策時,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完善的會計誠信內控機制能為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評價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信用依據。通過制定嚴格的企業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會計統計和其他經濟業務的核算做出較為合理的規定,提高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產品產量等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
4.4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行業的工作人員是會計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缺失,就會導致會計行業的整體誠信度下滑,所以,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會計行業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作為會計人員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加強誠信意識,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行使好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受得住金錢誘惑,嚴格要求自己,真正擔負起一名會計肩上所扛的責任,保證會計資料與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促進我國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利益不受侵害。
4.5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首先,發揮媒體輿論的各種宣傳方式,對誠信的重要意義進行宣傳,加強人們的誠信意識,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次,在法律方面要追究非誠信企業與個人的法律責任,并對其進行嚴厲批評與處罰,媒體進行曝光,對其他企業與個人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有利于我國建立和諧社會,更利于我國經濟的長遠向前發展。
5結論
會計誠信問題關系著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甚至關系著整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我們對會計誠信問題加以重視,大力弘揚誠信美德,努力提升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使我國真正地成為經濟大國、經濟強國。
參考文獻:
肖婷.關于會計誠信缺失危害及對策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