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摘要]醫院的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的物質基礎,具有價值高、使用周期長、分布地點分散且回收成本慢等特點。因此,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醫院的醫療水平、控制操作風險、防范醫療事故,以及提升醫院運行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文章簡要闡述了我國衛生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以及存在的若干問題,并就加強醫院內部審計的意義以及如何加強醫院內部審計作出了分析。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固定資產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80
隨著醫療衛生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如何保障醫院固定資產的安全,有效利用固定資產的資源,確保醫院的各項醫療項目順利開展,促進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是當前醫院管理層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審計工作,能有效提升醫院的防范和控制風險水平,促進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1我國衛生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國家投入衛生事業單位的資金逐年增加,也使得醫院的固定資產不斷增加。而許多醫院雖然制定了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立了審批采購流程,設置了盤點清查程序,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實處,并且缺少對細節的完善,使得資產審批采購和清查工作過于形式化,造成了醫院固定資產的流失,對醫院的運營效果造成了影響。
(2)固定資產賬簿設置不健全。部分衛生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的賬目設置上存在問題。一方面,在購進相關資產時,未對其信息進行及時入賬,導致資產記錄不完整,賬實不符,影響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風險;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資產管理中,對資產的變動情況記錄不完整,對設備的維修護理情況未進行及時處理,固定資產盤點不到位,未能 “賬實簽”逐一核查,資產的損毀報廢情況未如實進行記錄,也導致賬實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固定資產的流失。
(3)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偏低。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時,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機制,導致許多固定資產出現閑置的情況,無法創造經濟效益,無形中造成了固定資產的流失。部分單位沒有建立醫院內部的資源共享平臺,導致設備重復購置情況,或者有些部門對其閑置資產不進行及時上報,相關監督管理部門也不進行合理有效的盤查,從而造成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低下。
2加強醫院內部審計的意義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深入,國家對于衛生事業單位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強,基于此,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對于加強醫院內部的管理監管,保證醫院經營的穩健,保障醫院資產的安全,確保醫院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障醫院的經濟效益。加強醫院的內部審計,促進醫院的財務管理更加透明化,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的合理化,及時地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并給出恰當的解決建議;同時,對于減少并遏制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徇私舞弊現象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夠盡可能地減少醫院的財力資源的損失,保障醫院的基本經濟效益。
(2)促進醫院的穩健運行。強化醫院內部審計工作,能夠監促醫院財務的良好運作,監督醫院各部門規范操作,把控風險,從而促進醫院的穩健運行。此外,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也能加大對醫院各部門的監管力度,促使醫院各部門嚴格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財物的支配,使得各項資金的收支更加明晰化,從而保證醫院內部的正常運行。
(3)確保醫院的有序管理。內部審計監督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證醫院整體的有序管理具有促進作用。通過加強審計工作,也能促進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尤其隨著國家投資的增大,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愈發重要,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對其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加強醫院內部審計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強化醫院內部審計以促進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首先要完善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確保在進行資產管理和審計工作時有章可循。醫院的資產管理部門應與會計部門和實物管理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從而保障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分工明確,信息暢通。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要定時向管理部門進行資產相關信息的反饋,尤其是一些可控的問題,做好事前控制,消滅于萌芽。對于一些較為大型的貴重儀器,要施行責任制,實行專人管理,建立設備的技術檔案,并對其使用情況作出記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每年至少一次對醫院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點核查,并且與會計部門做好核對工作,確保賬實相符,避免出現賬有實無或賬無實有情況。
(2)加強固定資產采購的審計工作。在固定資產采購時,常出現設備的立項與預算管理不符而采購審批卻已通過,最后造成資產的閑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資產管理的混亂;此外,對于一些采取分期付款或融資租賃方式購入的設備,醫院未按會計相關規定進行賬務管理,導致會計在核算固定資產效益時,其成本和效益的計算不匹配,也給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麻煩。
因此,要建立審計前移理念,實行事前事中審計。在固定資產的購進前,審計部門就應介入審核立項的合規性,采購的招投標過程及結果的合法性。購進后,核查入庫的資產數量、型號等是否與簽訂的合同一致,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是否及時登記入賬,且入賬信息完整;財務部門的一級明細賬、資產管理部門的二級分類明細賬、資產使用部門的臺賬,以及固定資產標簽是否一致,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合理的處理。對于一些通過社會組織、相關供應商無償捐贈獲得固定資產,也應當檢查其驗收手續合法性和會計賬務處理的合規性。
(3)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審計工作。在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對資產狀況記錄不夠仔細健全,對于一些使用效率低下或非正常使用的固定資產的記錄欠及時全面,且管理人員流動過大,常出現固定資產只存在于會計賬面而實物不知去向的情況。在資產的調撥和移交過程中,交接手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約束,使得一些應該入賬的資產沒有入賬,同樣出現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現象。
為此強化審計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審查固定資產的維護狀況,確保固定資產從購入到報廢的每個環節都有詳盡的記錄。②做好各項固定資產負責人(或使用人)的標簽,對于每一次資產交接,都要有規范的資產交接記錄,確保固定資產有主可循。③督促完善資產調節使用制度,加強對資產的調配管理,充分提高各資產的使用效率,增加其經濟效益。④督促建立一支由財務、資產管理等部門組成的固定資產清算盤點隊伍,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的全面盤點,并做好盤點記錄。
(4)加強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的審計工作。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是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最后一步,但醫院管理層往往對這一步不重視,導致在實際的管理中,常出現賬有實無的情況,即固定資產被盜竊但仍作報廢進行處理,或對報廢資產進行處置后,其殘值收入(即經過變價處置或者其他方式處置后得來的一定收入)未納入醫院的賬戶,造成醫院的經濟損失。
因此,醫院要加強固定資產的處置管理。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應由專門的審計監察、資產使用、相關技術部門進行聯合的審查確立后,方可批準其報廢處理意見。內部審計部門一要核查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手續是否完整,依據是否充分;二要加強對其報廢報告的審核,核對固定資產的名稱、使用年限、現狀等情況;三要加強對資產處置收入的審查,確保固定資產的處置收入都完整納入醫院財務收入。
4結論
固定資產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管理的優劣程度關乎醫院的運營狀態和基本效益。而加強對醫院內部的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因此,醫院應該重視審計工作的開展,降低醫院內部控制風險,促進醫院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呂洪霞.基于公立醫院改革條件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J].現代會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