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華
【摘 要】跟崗學習是選擇、接受一種新的價值文化的過程?;貙W校的辦學目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辦學特色,引人注目。要讓我們的百年老校加快特色建設,需注重內涵特色建設,構建全方位的課程體系,夯實教研,聚焦課堂,還應該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可操作的管理理念及制度。
【關鍵詞】制度;內涵;特色;教研
在成都學習時,我們參觀了浦江縣北街小學、西南小學等學校,聆聽了多場專題報告。我有幸被安排到鹽道街小學跟崗。通過幾天零距離觀摩、研修和交流,我感受了該校及錦江區教育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了解了名校的先進辦學理念和成功教育教學管理經驗。時間雖短,但感觸很深,收獲頗豐。他們的經驗和辦學思路對加快我校轉型升級,促進我區教育后發崛起有著較大的啟示和借鑒。下面結合我校發展的實際談一些培訓后的體會和思考。
一、基地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辦學特色,引人注目
在成都參觀學習的幾天,我們到了多個學校,看到的是融智慧、文化、生態、綠色為一體的校園,感受到了濃濃的育人氛圍。尤其是鹽道街小學以“厚道如鹽,適融入道”為辦學理念,以“鹽”文化為背景做好文章,著力以學生發展為本,追求做人本真。在此基礎上,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進一步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深化課程與教學方式的改革,推動各方優質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建立了促使學生發展,提高教師發展的機制,增加了主動發展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學校是一所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傳承,新鹽小人交出了答卷。在繼承的前提下,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因此,走進校園讓人感染到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讓人值得回味的是學校的教學科研,深入有序推進,形成了獨特的辦學風格,成為打造學校品牌的重要途徑。
學校以特色校本課程為引領,促使學校多元發展。校本課程歸根到底是關注學生發展,并促進學校發展的學校課程。鹽道小學的校本課程目標指向明確,內容豐富多樣,課程設置靈活,使得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向我們展示了課程建設背景下的藝術特色。該校學生多次走出國門,登臺演出,盡顯風采。這是富有魅力的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為學生的人生掀開了燦爛的篇章。
學校的常規管理精細,扎實,有效。在幾天的跟崗學習中,對鹽小的精細高效的管理很有感觸。學校細化了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校園干凈每一天,教室整潔每一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各項制度和內容都有操作的辦法,落實的措施。就在我們觀看各年級的社團活動時,教導處的領導來巡視活動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我想,這就是管理,制度落實到人,不留空隙,不搞走過場,由此想到了我們的管理,往往在落實上打了折扣。
二、與鹽道街小學教育發展的對照和思考
有幸和一些教師交流,發現他們無一不是津津樂道,無一不是充滿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心無旁騖,創造性地設計、部署、完成條線工作。怎么會出現這樣的工作環境?鹽小有信念和追求,他們的信念和價值追求是通過校訓、校風、教風來體現。他們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第一追求,倡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樣一種精神風尚。再則,學校為了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建立了一系列健全的制度,用制度管人,用事實說話。把學校管理目標定位為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的追求人文精神的寬松和諧,平等尊重,以師生為本的個性化管理模式,用目標來召喚人,用情感來凝聚人,用榜樣來激勵人,用成就來鼓舞人。這樣的制度自然能得到教師的響應。
三、自己任職學校工作改進與發展的設想
1.注重內涵特色建設
蘇州的義務教育已進入“后均衡時代”。如何在均衡的基礎上求優質、求特色已經成為蘇州教育新一輪發展的主旋律。在去年的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相城區委曹書記指出:教育要創新發展,在深化教育改革上求突破;教育要均衡發展,在推進學校建設上求突破;教育要內涵發展,在提升辦學質量上求突破。他的這段話為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說,我們的學校在工作內容上,要更加注重學校內涵建設和教育質量提高;在推進方式上,要更加注重深化教育改革和學校主動發展。如何抓住“教育質量”、“內涵建設”、“主動發展”這幾個關鍵詞,來推動相城區義務教育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的均衡優質發展,促進學校的轉型升級,我認為這次跟崗學校為我們提供了樣本。我想我們陸慕實小無論是從辦學歷史,還是區域位置、辦學規模來看,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應當可以成為相城的一個品牌。
2.構建全方位的課程體系
這次學習過程中,我們在多個學??吹搅司哂刑厣恼n程項目。這些特色課程的建設,為他們的學校發展提供了廣闊的遠景。在義務教育管理標準本地化實施申報項目時,我們從對教師評價這一方面作為研究內容,提出了圍繞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從“課改改課”及“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這兩個方面改進、完善教師評價方式和標準,形成一個能提升教師參與課改實驗水平的“多元異步”的教師評價操作體系,這樣的體系包括有效課堂的評價標準,開發實施校本課程能力的考評標準、教師績效考核標準等。
3.夯實教研,聚焦課堂
教研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教育教學的品質,在于在行動研究中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因此,針對我校的實際,我們要堅持把學校教學研究的落腳點放在促進教師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上。針對多年來傳統教育觀念對教師頑固的慣性影響,我們要堅持理論導航,切切實實地通過同課異構、組內研討、集體備課等形式來促成教師的關聯性體驗,來全新認識新課程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讓每位教師自覺地接受新理念,學習新技術,并積極投身教改。
跟崗學習是選擇、接受一種新的價值文化的過程。我知道,選擇一種新的價值文化要靠喚醒、發現、培植、引領去推進,去實現。由此,心平氣和地帶著課程理念走進教室,靜靜地去聽一堂課,去聆聽師生的課堂語言,觀察他們的課堂行為,發現課堂上的共性問題和值得培植的“閃光點”;以集體研討的方式把發現所得通過公開教學把它們放大、推廣,讓這些種子得以發芽,成長;教師聆聽專家講座,觀摩名師課堂,展示自身特長……應當成為我們的校園生態。我們知道,課改實驗所期待的效果只能靠一點一滴的影響來實現,學校的轉型升級、內涵發展也只能一步一步推進。它急不得,快不得,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因為宏觀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鴻溝還需要我們通過大量的、深入的、科學的研究去填補。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