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意萍
(浙江理工大學體育教研部 浙江杭州 310018)
不同形式的追加反饋在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教學中的應用①
周意萍
(浙江理工大學體育教研部 浙江杭州 310018)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據處理法等,以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的學習過程為切入點,探討不同形式的追加反饋對正手發高遠球技能學習的效果,旨在為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改革提供建設性建議。結果表明,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較單一的語言反饋、錄像反饋教學效果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錄像反饋效果略高于語言反饋,但沒有顯著性差異。
形式 追加反饋 羽毛球 正手發高遠球
追加反饋指的是與技能操作相關的感覺反饋之外的附加反饋[1],包括指導者反饋、儀器反饋和復合反饋三種實施形式,其中指導者反饋以語言反饋為主,儀器反饋包括錄像反饋、生物反饋、運動學特征反饋;復合反饋是指導者和儀器同時反饋信息。學習者利用反饋信息,察覺并糾正錯誤,從而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因此,追加反饋是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手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性策略,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
正手發高遠球技術是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的重要內容,高質量的發球,能夠牽制對方,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打亂戰術安排,從而取得主動權。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由于發高遠球技術對學習者協調性、空間感要求較高,很多同學掌握動作較慢,甚至很難掌握。因此,該文以正手發高遠球的學習過程為切入點,來探討不同形式的追加反饋對正手發高遠球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羽毛球選項課的3個班,每班30人,共90人參與實驗。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 系列數據庫中期刊、優秀碩士、博士論文查閱有關追加反饋以及羽毛球教學的文獻資料。
1.2.2 實驗法
實驗前,對3個班的身體素質選取50 m、中長跑、立定跳遠3項進行測試,并隨機標注為班級1、班級2、班級3。
實驗過程:首先教師講解、示范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的動作要領,然后學生根據任務自主練習,教師對班級1同學采用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形式,對班級2采用語言反饋形式,對班級3采用錄像反饋形式加以指導,指導頻率相同,都為50%,指導時機相同,都是動作完成之后,上課過程進度一致。實驗過程由同一老師執行。實驗為8周,每次為40min,實驗后對兩個指標進行評價:(1)正手發高遠球技評;(2)采用正手發高遠球技術,把球發進雙打后發球線和端線之間區域的個數(專項達標)。
表1 1班和2班、1班和3班身體素質指標獨立樣本t檢驗(±s)

表1 1班和2班、1班和3班身體素質指標獨立樣本t檢驗(±s)
指標 1班 2班50 m 75.67±6.92 75.97±5.887中長跑 75.43±9.716 74.53±0.484立定跳遠 72.47±20.025 75.77±0.536 P 1班 3班 P 0.857 75.67±6.92 76.77±1.377 0.653 0.731 75.43±9.716 72.97±0.924 0.359 0.428 72.47±0.025 72.80±9.437 0.935
表2 2班和3班身體素質指標獨立樣本t檢驗(±s)

表2 2班和3班身體素質指標獨立樣本t檢驗(±s)
指標 2班 3班 P 50 m 75.97±5.887 76.77±11.377 0.734中長跑 74.53±10.484 72.97±10.924 0.573立定跳遠 75.77±10.536 72.80±9.437 0.255
1.2.3 數理統計法
所有數據運用SS 19.0,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式,進行兩兩比較。
2.1 實驗前被試者身體素質狀況分析
實驗前選取了50 m、中長跑(女800 m/男1 000 m)、立定跳遠3個指標對被試進行測試,然后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實驗結果如表1、表2。
結果顯示:1班和2班、1班和3班、2班和3班3項身體素質兩兩比較,P>0.05,說明3個班身體素質沒有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條件。
2.2 不同形式的追加反饋對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的效果分析
實驗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反饋主要采用說明性反饋方式,不僅指出學生動作錯誤,并告知學習者如何糾正錯誤。錄像反饋主要借助Coach’s Eye應用程序,記錄學生在場上的表現,并通過視頻回放、視頻分析、視頻共享等功能分析他們在場上的技術并立即進行糾正。語言+錄像復合反饋首先對運動員的練習過程采用Coach’s Eye進行記錄、分析,然后通過說明性語言反饋指出學生錯誤動作,并告訴糾正方法。
經過8周實驗,對班級1、2、3同學的正手發高遠球技術以及采用正手發高遠球技術,把球發進雙打后發球線和端線之間區域的個數(專項達標)進行評定。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實驗結果如表3、表4。
表3 1班和2班、1班和3班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獨立樣本t檢驗(±s)

表3 1班和2班、1班和3班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獨立樣本t檢驗(±s)
專項達標 87.33±5.833 78±7.144 0.000指標 1班 2班 P專項技評 36.93±2.687 32.70±2.38 0.000 87.33±5.833 80±8.305 0.000 1班 3班 P 36.93±2.687 33.37±2.942 0.000
表4 2班和3班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獨立樣本t檢驗(±s)

表4 2班和3班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獨立樣本t檢驗(±s)
專項技評 32.70±2.38 33.37±2.942 0.339指標 2班 3班 P專項達標 78±7.144 80±8.305 0.321
實驗結果顯示:班級1與班級2進行比較,專項技評和專項達標均數班級1均高于班級2,且P均小于0.05,說明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效果優于單一的語言反饋,且具有顯著性差異。班級1與班級3進行比較,專項技評和專項達標均數班級1均高于班級3,且P均小于0.05,說明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效果優于單一的錄像反饋,且具有顯著性差異。班級2與班級3兩項指標均數比較,班級3同學的成績略高于班級2,但P均大于0.05,說明單一的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教學效果沒有顯著性差異。
語言反饋是指導者最常用的追加反饋方式,不僅指出學生動作錯誤,并告知學習者如何糾正錯誤。在技能學習初期,具有較好的作用。但是,學生無法對自己的動作有正確的表象認識,導致即使指出錯誤,并告知糾正方法,學生也難落到實處。
錄像反饋恰恰相反,學生能通過錄像真實、生動、如實看清自己在操作技能時所有動作的細節,并在腦中構建一個正確的動作技術參照模型。]但如果不告知解決方法,在技術學習初級階段,仍然無法幫助學生較好掌握動作。
因此,結合語言反饋和錄像反饋的優勢,兩兩互補,采用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在技能學習過程,傳遞給學生的內容和信息量會更大,學生根據反饋信息,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糾正錯誤,掌握正確的正手發高遠球技術,體驗運動成功。
追加反饋是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同形式的追加反饋都對正手發高遠球技術學習提供了有價值的反饋信息。語言+錄像的復合反饋較單一的語言反饋、錄像反饋教學效果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錄像反饋效果略高于語言反饋,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采用復合追加反饋,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更好的效果。
[1](美)Richard A Magil,著.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M].張忠秋,譯.7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51-72.
[2]陳熹微,李靖.追加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應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6(2):64-69.
[3]林正蘭.追加反饋在普通高校武術技能學習中的效應和實驗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5):90-93.
[4]趙培軍,楊玉.基于視頻技術的反饋形式在網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5):2-3.
G80-05
A
2095-2813(2016)11(c)-00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24
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kg2015122)。
周意萍(1978—),女,浙江遂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管理、田徑訓練和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