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重慶忠縣新立中學校 重慶 404325)
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分析①
黃亮
(重慶忠縣新立中學校 重慶 404325)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數理統計法,測量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重慶市忠縣新立中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用以了解新立中學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找出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從而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生 體質健康 調查研究
當前,世界正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時代。身體素質是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體質的強弱,民族素質的優劣,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1]。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尤為重要。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關鍵期和高峰期正處于在校期間,所以國家領導及相關部門對全國中小學體質健康狀況作了普查,經仔細調查研究并綜合分析,發現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韌性、肺活量、心理健康等狀況較10年前有較大的下降趨勢。根據專家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其中鍛煉時間和鍛煉強度均達不到體育鍛煉達標要求。而間接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因素還有很多;如:青少年過度攝取高熱量、高脂肪物質,從而營養過度導致肥胖,發育遲緩;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擠占體育課時間;家長、學校、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和接受比較片面,也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等。因此,該文對忠縣新立中學校學生的體質現狀進行了調查,找出學生體質健康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建議,用以指導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改變社會對于體育的片面理解,從而促使全社會理解體育,支持體育,形成良好的鍛煉氛圍,進而促進青少年身體生長發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習慣,發展運動能力,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維護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重慶忠縣新立中學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學校共2 000余名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有關體質健康狀況的文獻資料。
1.2.2 實地考察法
對重慶忠縣新立中學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學校體育課程開展、全校師生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等方面進行全面實地考察。
1.2.3 問卷調查法
對全校6個年級共2 000余名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并獲得相關數據。
1.2.4 數理統計法
對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
1.2.5 邏輯分析法
對統計出的數據進行分析。
2.1 全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2.1.1 對學生的形態機能健康狀況分析

表1 全校學生身高、體重基本信息(個)

表2 全校學生身體素質機能基本信息(個)

表3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青春期是人生最為重要的時期,對機體的影響比此后任何時期都要大,是人體形態發育的關鍵階段。科學證明,人體的身體形態,即人體的重量、圍度、比例等指標受后天影響程度在50%~70%之間,其中體育鍛煉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發育水平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通過表1可以計算出全校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3.51%,較低體重率為55.17%,正常體重率為28.59%,超重率為2.62%,肥胖率為1.61%。九年級和高三年級學生的正常體重率高于其他年級,分別為30.54%、34.55%;而七年級和高一的正常體重率是最低的,分別為22.43%、23.78%。高中年級學生的營養不良率比初中的低,而七年級的營養不良率最高,為16.20%。七年級的超重、肥胖率最低,分別為1.25%、1.58%;高一年級的最高,分別為5.49%、2.13%。七年級的較低體重率最高達58.57%,而九年級的較低體重率為49.10%。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全校一半多的學生的體重較低,這些體重較低的學生中男生更多些,而超重和肥胖的學生還是很少的。
2.1.2 對學生身體素質狀況的分析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指人體在運動、勞動與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性等機能能力。這條定義指出身體素質不僅僅是人體運動的機能能力,而且也是人體勞動和生活的機能能力[2]。
通過表2可以計算出肺活量體重指數的優秀率為2.52%,良好率為27.08%,及格率為67.78%,不及格率為2.62%。1 000 m(男) 800 m(女)的優秀率為5.14%,良好率為27.23%,及格率為52.65%,不及格率為14.98%。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的優秀率為4.24%,良好率為18.15%,及格率為41.75%,不及格率為38.85%。立定跳遠的優秀率為3.93%,良好率為14.52%,及格率為56.88%,不及格率為24.66%。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全校學生的肺活量和耐力相對較好些;而柔韌力量類較差,特別是男生的手臂力量很差,不及格的人幾乎都是男生;在速度類中也是男生較弱些。
2.1.3 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根據資料,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6個心理品質。
(1)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符。
(2)穩定的情緒。盡管會出現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情緒,但不會持續太久。
(3)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4)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5)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
(6)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綜合以上各方面,經調查整理分析,該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如表3所示。
通過表3不難看出,在校學生除智力以外,其他5個方面在“一般”欄中占絕對比重,良好和較差占較少的比重。由此可見,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為一般,要想達到良好水平還有較遠的路要走。對此,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國家各個方面要形成統一的合力,促進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較快發展。增強青少年體質,增進其健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身體支撐。
2.2 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因素
2.2.1 學生體育鍛煉得不夠
(1)教育思想落后,對學生體質健康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學校一直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只追求升學率,體育課在不少學校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課堂常規等規章制度不健全、課堂組織松散、考試管理不嚴等現象較突出,從而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
(2)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
青少年正處于學習最為繁忙的階段,學習壓力大,課余時間很少,沒有什么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一般都是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才會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還有很多同學覺得體育鍛煉很累,認為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就是給他們玩,坐在樹下聊聊天等等。
(3)場地器材不足。
其中由于鍛煉場地破損、器材陳舊、體育專業教師緊張、學校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等因素導致體育鍛煉無法正常進行,學生練習興趣難以調動,造成課堂練習密度不夠,運動強度量度較小,盡管學校許多體育教師冥思苦想,想方設法采取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但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也難以令人滿意。
2.2.2 營養衛生知識淡薄
全校較低體重的學生超過一半,還與學生的營養結構存在一定關系,喜歡吃一些垃圾零食,更有甚者把零食當主食,導致營養熱量攝入不足;一天的膳食結構也不合理,特別是早餐不科學;還有一些女生由于愛美,為了保持好身材常常節食,她們也不怎么喜歡運動,從而導致體力差、肌肉力量弱。
2.2.3 食品藥品危害
垃圾食品濫用藥物的雙重危害,造成食品質量不正常、不安全、藥品過量、殘留物過量,導致青少年生長發育紊亂,嚴重者發育畸形。
3.1 結論
(1)全校的形態機能有一半多的學生的體重較低,體重正常的只有初三和高三相對好些,而超重和肥胖的學生還是很少。
(2)女生的形態機能狀況比男生要好。
(3)全校學生的肺活量和耐力較好。
(4)男生的手臂力量、速度和靈敏較差,特別是手臂力量。
(5)學生身體素質普遍較差,速度、力量、耐力均為一般,離優秀還有較大差距。
(6)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一般,并且良好水平的很少,較差水平的依舊占一定比重。
3.2 建議
3.2.1 提高認識,轉變思想
加強對素質教育的宣傳,讓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學校體育,使學校真正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空間,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未來的工作效益。
3.2.2 提高學生自我鍛煉意識
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所以體育教師除了教授運動技術、技能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有科學的營養觀念和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意義,逐步養成自我鍛煉的好習慣。
3.2.3 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設備,優化教學過程
盡管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設施設備嚴重不足,但一些最基本的常規性的體育器材如籃球、足球、鉛球、實心球、跳繩等,雖然數量不多,器材較為陳舊,但仍然可以使用。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稀少而珍貴的體育器材,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學生先動起來。跑、跳、打、擲、投等技能一并練,最終以達到全方位科學合理鍛煉的目的。
3.2.4 開設體育興趣班,培養體育興趣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根據女生心理生理特點增加形體健美內容如健美操、體育舞蹈;依據男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可以增加一些具有對抗性的活動。還可以開設一些傳統的體育鍛煉項目,如打鐵羅、滾鐵環、踢毽子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身體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
3.2.5 提高專任體育教師理論和實踐能力
總所周知,理論支撐實踐。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就不能高效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及預防運動傷害事故的出現。對此,提高新進體育教師考核門檻,做到任人唯能。對在職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不斷吸收先進的知識、技術、方法,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1]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編委會.學科專業知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黃漢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戴德祿.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EB/OL].(2010-03-21).http://www.docin.com/p-538797559.html.
[5]陳大偉.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EB/OL].(2013-07-01).http://wenku.baidu.com/view/862b1bfb4afe04a1b071de7a.html.
G804.49
A
2095-2813(2016)11(c)-012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25
黃亮(1991,9—),男,漢,重慶云陽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