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段建鋒
(陜西省漢中市3201醫院,陜西 漢中 723600)
?
·經驗教訓·
負壓抽吸式灌腸在先天性巨結腸患兒中的應用
王樂 段建鋒
(陜西省漢中市3201醫院,陜西 漢中 723600)
目的 探討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先天性巨結腸患兒22例,在傳統清潔灌腸的基礎上,吸引管接負壓吸引器,維持一定的負壓,以提高灌洗效果。并回顧性收集既往采用傳統清潔灌腸的相同病例20例,比較兩種方法在患兒腹脹的緩解率、術中糞便的殘留情況、術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腸瘺的發生率方面的差異。結果 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對患兒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具有緩解癥狀明顯,術前腸道準備良好以及減少術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腸瘺的發生等多項優點。結論 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具有可行性,且較傳統清潔灌腸有更多的優點。
負壓; 灌腸; 先天性巨結腸; 護理
Negative pressure; Enema; Congenital giant colon; Nursing
清潔灌腸是先天性巨結腸較為常用的治療和術前準備方法,它可以幫助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排便,解除梗阻,減輕腹脹,還可緩解腸管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腸壁炎癥恢復,使腸管縮癟,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做好充分的準備[1]。我院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對患兒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具有緩解腹脹明顯、術前腸道準備良好、降低術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腸瘺的發生等多項優點,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先天性巨結腸患兒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3個月~1歲,平均4.3月。進行清潔回流灌腸時均配合采用負壓吸引。并回顧性收集既往采用傳統清潔灌腸的相同病例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4.5月。術前兩組患兒年齡、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灌腸前準備 灌腸前除仔細閱患兒造影片或向醫生了解患兒的梗阻部位外;還要與患兒家長作好充分的交流溝通;同時備齊三通玻璃接管、負壓吸引器等灌腸所需物品。最后還應注意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采取適合的體位,原則是患兒安全舒適[2]。新生兒可以采取仰臥位,嬰幼兒可采用由家長抱著把尿的截石位或者仰臥位,稍大的能夠配合的患兒則最好采用屈膝左側臥位。緩慢輕柔地將肛管插入肛門,滴入溫鹽水。
1.2.2 操作方法 首先檢查負壓吸引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并調節好參數。患兒取左側臥位,雙下肢半屈曲位,臀部適當抬高15°~20°,以利于灌腸液順利通過腸腔狹窄段,進入擴張段。將連接好輸液器并預熱到35~40 ℃的生理鹽水掛在輸液架上,排氣后關閉調節器,液面距肛門的距離為40~50 cm。根據病變部位不同插管深度為20~25 cm,緩慢輕柔地將肛管插入肛門,當肛管通過狹窄段到達擴張段時有落空感或糞便溢出[3]。此時妥善固定好肛管,將肛管末端與三通管的直管相連,同時將三通管側管的一端連接灌腸用生理鹽水,另一端連接負壓吸引器。用血管鉗夾住排出引流管,打開灌腸液一端調節器,開始滴入灌腸液,初始滴速為50~60滴/min,觀察患兒無明顯不適后,增加至80~100滴/min,根據具體情況灌入液體量為200~300 mL/次。然后關閉輸入端,松開引流管,再次檢查負壓吸引器的參數設置,參數設置開始1 min因腸道內糞便及腸液較多,因此負壓可適當稍大,以4~6 kPa為宜,以后數分鐘上述原因解除,壓力可維持在2~3 kPa[4]。
1.3 觀察指標 (1)腹痛腹脹緩解情況:采用間接觀察患兒哭鬧次數加以衡量。(2)術中糞便的殘留發生率:采用術中術者的肉眼觀察。(3)術后吻合口感染的發生率。(4)術后腸瘺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術后兩組各個指標進行對比。計量資料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觀察指標比較 與傳統清潔灌腸相比,22例患兒經負壓抽吸式灌腸后,患兒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表現為腹脹明顯減輕,患兒一般情況很快得到糾正,哭鬧明顯減少,夜間容易入睡,其中4例患兒能自解大便。其次,術前腸道準備良好。22例患兒術中均未發現腸腔糞便殘留,順利進行了手術治療,并Ⅰ期愈合,使術后吻合口感染和腸瘺的發生率明顯下降,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和疾病治愈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見表1。


%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發育畸形,男女發病率之比為4∶1。其基本發病機制為胚胎期內骶部副交感神經在發育過程中,因母體有病毒感染或代謝紊亂等原因,出現發育停滯,因此使遠端腸道(如直腸、乙狀結腸)腸壁肌間神經叢的神經節細胞缺如,以致受累腸道處在持續的收縮狀態,大量糞便滯留于近端結腸。其根本病變不在擴張與肥厚的腸壁,而在其遠端狹窄部分。最常見的為病變上達乙狀結腸的遠端,占全部的75%。
清潔灌腸對于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既是術前準備的必要措施,又是緩解癥狀的重要手段,有著特殊的關鍵作用。但傳統的清潔灌腸主要存在以下缺點:(1)使用普通肛管連接灌注器反復灌洗或用灌腸筒灌腸,必須2人操作,費時費力,每次灌洗用力不均勻易損傷直腸黏膜,甚至有造成腸穿孔的危險。(2)其灌洗過程密閉性差,灌腸液溫度變化大,增加污染的機會。(3)由于操作時間長,增加了患兒暴露和刺激的時間,患兒多不配合而易哭鬧掙扎,也增加了家長的心理壓力。(4)由于反復多次拔脫肛管接頭,易將灌腸液及糞便排到床上和周圍環境而造成污染,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5]。
我院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具有以下優點:首先,保證了灌腸的徹底性,通過對本組22例患兒的觀察,術中均未發現明顯的腸腔糞便殘留,證明其效果是明顯的。其次,灌洗過程中極少發生液體滲漏,減少了灌洗液對肛周皮膚的刺激,從而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和皮膚護理的難度,也相應節約了醫療成本和住院費用。同時,負壓抽吸式灌腸可以較快改善患兒癥狀,本組22例患兒采用負壓抽吸式灌腸后腹脹明顯減輕,患兒一般情況很快得到糾正,哭鬧明顯減少,夜間容易入睡,其中4例患兒能自解大便,說明其效果明顯[6]。最后,負壓抽吸式灌腸患兒的術前腸道準備良好。22例患兒術中均未發現明顯的腸腔糞便殘留,順利進行了手術治療,并Ⅰ期愈合,使術后吻合口感染和腸瘺的發生率明顯下降,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
分析負壓抽吸式灌腸效果較好的原因,可能與負壓吸引器的介入,更易形成持續性腸腔負壓關系密切。因為先天性巨結腸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表現在遠端腸腔的梗阻,繼發性發生近段腸腔的糞便排出受阻,引起糞便儲留和腸管擴張,也使得傳統的灌腸存在“易進難出”的缺陷[7]。但若維持腸腔一定的負壓,則一方面使引流管與腸腔容易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回流環境;另一方面可提高引流效果,保證了引流的徹底性。
作為一種護理手段,負壓抽吸式灌腸的注意事項除傳統方法的要點外,關鍵在于對負壓參數的設置,但總的原則是負壓“由高到低,及時調節,強調舒適”。能夠達到既保證灌洗效果,又不至于引起患兒過度不適,應當是此項操作的最終目標,這需要進一步的經驗積累。 在操作中,當大量生理鹽水出入結腸,如何正確維持患兒水及電解質的平衡[8],亦是我們在臨床護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張金哲,潘少川,黃澄如.實用小兒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98.
[2] 鄭加洪,安紅銀.先天性巨結腸手術前腸道灌洗的方法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4(32):163-164.
[3] 李慧玲.先天性巨結腸術前清潔灌腸的護理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1(13):1202-1203.
[4] 殷方青,王克芳.先天性巨結腸患兒灌腸方法及護理要點[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S1):323-324.
[5] 李雪瑩,韓楓,胡曉云.156例小嬰兒先天性巨結腸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1):89-90.
[6] 莫蓮霞,謝靜譽,李翠蓮,等. 改良回流灌腸在小兒先天性巨結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4):2094-2095.
[7] 張華,樊軍芳,焦艷東.104例先天性巨結腸灌洗結腸的護理體會[C].中華護理學會”護士條例”解析培訓會、2008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論壇暨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研討會論文匯編,2008:316-317.
[8] 陳鳳華,梁鏑敏,曹闖. 嬰兒先天性巨結腸癥術前灌腸生理鹽水用量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9(10):10-12.
王樂(1983-),女,陜西,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結腸、直腸等相關疾病的臨床護理
R473.72,R656.9
B
10.16821/j.cnki.hsjx.2016.17.026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