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宇波+張日娟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體會文中的“我”臨危不俱、沉著應對的勇敢無畏精神。
2.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把握人物特點。
教學重點:探究在意外遇到狼群時“我”的表現。
教學難點:抓住“硬著頭皮”“像一個將軍在他的士兵面前走過一樣”等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向狼借路》,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你了解狼嗎?
生:狼很兇猛,冷血無情,攻擊力很強。
生:狼屬于肉食動物,善奔跑。
生:狼是群居動物,很兇殘,吃人,人遇到狼特別危險。
師:這么兇殘,這么恐怖,可“我”卻偏偏要向它……
生:借路!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怎樣向狼借路?
生:借路成功了嗎?
生:借路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師:那就趕快讀讀課文,到書中去找答案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相信讀完后,你一定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講了“我”在深山旅行,向狼借路,成功脫險的事。
1.介紹學法。
師:說得很準確。你想過剛才概括的主要內容與文題有什么關系嗎?
生:把文題擴充成一句完整的話,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我非常贊同你的意見。把文題擴充成一句完整的話,說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叫做“題目擴展法”。大家看,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向狼借路”,事情的起因是“我”在深山旅行,經過是向狼借路,結果是成功脫險。把文題擴充一下,就成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了。(板書:題目擴展法。)
2.檢查字詞。
師:同學們讀課文讀得很認真,老師很高興,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你們都會讀嗎?誰愿意開火車來領讀?
表現狼和“我”的詞語:
井然有序 心驚膽戰
大聲嗥叫 全身發顫
陰森恐怖 喪魂落魄
畏葸不前 勇敢精神
描寫狼的詞語:
個頭高大 ? 瘦骨嶙峋 ? 皮毛蓬松
筋強骨健 ? 皮毛厚重 ? 又野又兇
師:(指著描寫“狼”的詞語。)讀了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詞都是描寫狼的詞語。
三、探究感悟,交流分享
1.邊讀邊悟,體會狼的兇猛。
師:找到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描寫“狼”的詞語),給大家讀一讀。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狼。為什么?
生:我覺得這是一群可怕的狼。因為這些狼個頭高大、瘦骨嶙峋、毛足有一英尺長,這就足以讓人很害怕了。
生:我覺得這是一群饑餓的狼。“瘦骨嶙峋”說明這些狼可能好久都沒吃食物了,骨頭突兀,都餓壞了。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生:我覺得這是一群兇殘的狼。因為文中說“這些狼個頭高大”。
師:有多高大?資料顯示,狼站直后足有一米八十多,比老師還高很多呢!(師打手勢示意。)你能讀出感受嗎?
(指名讀。)
生:這是一群強壯的狼。我從“毛足有一英尺長”看出來的。一英尺長大約相當于30厘米,如果毛就這么長的話,這只狼一定很高大、兇猛。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在我眼里……一英尺長”一句。)
生:“它們筋強骨健……在雪地上一掠而過。”也說明這是一群強壯的狼,文中說“筋強骨健”。
師:那你就讀出強壯的感覺來。
生:我認為這是一只跑得飛快的狼,皮毛那么厚重,還能在雪地上一掠而過。
(師范讀、指名四人讀“一掠而過”。)
師:文中哪個詞語最能夠體現狼的特點?
生:又野又兇。
師:是啊,“我”常常去深山旅行,最怕狼了,可就偏偏遇上了狼,一群個頭高大、瘦骨嶙峋、又野又兇的狼。此時此刻,“我”是什么心情?
生:害怕。
生:毛骨悚然。
生:恐懼。(師板書:“恐懼”。)
師:(出示狼的圖片。)“我”和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可“我”卻偏偏要與狼進行一場生死較量!
2.細讀課文,體會人狼較量。
師:誰來讀一下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我”與狼進行了幾次較量,用直線畫出狼的行為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我”的表現的語句。
(生自學后集體交流。)
生:三次。分別是距離50米、25~30米和走過后的較量。
師:首先來看看50米較量時狼的行為。
生:“為首的那只狼側過身去蹲在地上……所有狼的眼睛和鼻尖都轉過來對著我。”
師:找出狼的動作。
生:像訓練有素的士兵,一動不動地蹲著。眼睛和鼻尖都轉過來對著我。
師:是呀,那第一只、第二只,6只狼(板書:“齊蹲”)和“我”的表現呢?
生:我全身發顫,頭發根有種異樣的感覺,心驚膽顫。
生:“我不敢流露出絲毫的膽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板書“走”。)
補白練習:如果我 ? ? ? ? ? ? ,這群狼就會 ? ? ? ? ? ?。
生1:如果我快速跑過去,這群狼就會撲上來吃掉我。
生2:如果我往回跑,這群狼也會撲上來吃掉我。
生3:如果我跑,這群狼就會撲上來吃掉我!
師:我只能……
生:走!硬著頭皮往前走!
師:我這里有兩句話,你看哪句更好。
“我不敢流露出絲毫的膽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
“我不敢流露出絲毫的膽怯,繼續往前走。”
生:第一句好。第二句少了“硬著頭皮”,沒有寫出恐懼感來。
師:誰來讀一讀?
師:你能體會到“我”當時的心情嗎?
生:恐懼在增長,加倍恐懼。(板書“加倍恐懼”。)
師:來看在25米到30米時的較量。
師:走!“我”繼續向前走,咬著牙,硬著頭皮往前走!越來越近了,在25米到30米時,狼的表現是什么,我的表現呢?
生:狼在嗥叫。
師:讀第三自然段。(板書:“嗥叫”。)
師:聽到嗥叫聲還有回聲,“我”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我”的表現呢?
生:狼的叫聲是特別可怕的,而且還是6只狼一起叫,叫聲悠長而持久,響徹整個山谷,再加上回聲,“我”真是喪魂落魄,恐懼到了極點。(板書:“極度恐懼”。)
生:我的表現是“像將軍在他士兵面前走過一樣”,繼續往前走。(板書:“走”。)
師:請大家觀察并展開想象,這幅圖中的“我”極度恐懼 ,但又必須從狼的身邊通過,你會怎樣來讀呢?
(采用評讀、自由讀、指名、比賽讀和齊讀等多種方式來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我”在極度恐懼下是如何勇敢地向狼借路的。)
師:來看在走過后的較量。
師:終于“我”走過狼群,可是狼的行為是怎樣的呢?
生:一動不動地蹲著,看著“我”,持續了很長時間。(板書:“不動”。)
師:“我”的恐懼減輕了嗎?誰來讀一讀?
生:沒有。(板書:“恐懼不減”。)
師:直到“我”已經走得很遠了,它們才一齊向后轉。“我”借路成功了!(板書:“成功”。)
四、深入文本,升華主題
師:是什么讓“我”成功借路?
生:“我”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使它們畏葸不前,把它們鎮住了。(板書:“勇敢”,生齊讀。)
師:勇敢體現在哪里?
生:文中的勇敢體現在“我”面對又野又兇的狼,不但沒有逃跑,反而向它們借路。
師:其實,勇敢并不意味著不怕。雖然怕,但勇于克制恐懼、征服恐懼、戰勝自己,這是勇敢。臨危不懼是一種勇敢,沉著應對是一種勇敢,克服恐懼、戰勝自己更是一種勇敢。今天,因為勇敢,所以“我”向狼借路成功!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評析:
《向狼借路》所在單元的主題是“勇者無懼”。本文以極為生動的語言和扣人心弦的懸念,講述了一個“向狼借路”的故事,說明勇敢無畏的精神具有威懾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戰勝兇殘的動物。整節課,以詞入句、以句入文、以文動情,錢老師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綜合體現,具有濃濃的語文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巧妙設計,走進文本
這是一場與狼斗智斗勇的無聲較量,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只有真正地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的處境,從而感受到“我”的勇敢。在具體的實施中,錢老師以自己沉穩睿智扎實的教學風格,用飽滿的情緒、激情的語言及多媒體課件恰到好處地運用,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拉近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將學生引入驚心動魄的人狼較量的情境之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文本牽動了學生的心,讓學生如身臨其境,體會“我”的緊張、恐懼、勇敢,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切入適時并有效實施,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層層深入,揭示中心
錢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很好地貫徹了作者的意圖。首先以問題質疑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進而走近森林狼,抓住“個頭高大、瘦骨嶙峋、皮毛蓬松、毛足有一英尺長、筋骨強健、皮毛厚重、像鳥兒一樣在雪地上一掠而過”體會狼的又野又兇。接下來,錢老師以人狼三次較量作為全課主體,將文章重點呈現出來,學生談感悟——交流個性化的理解,意在水到渠成。最后教師精準的總結點撥,使主題內涵得到進一步提煉和升華。通過錢老師的講讀更好地向學生詮釋了課文中要展現的人性矛盾對立的雙方互相斗爭的結果,其結果告訴我們一個普遍的真理,那就是關鍵時刻臨危不懼,在內心極度恐懼的狀態下,也要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沉著,這才是勇敢的真正含義。
三、朗讀感悟,突出個性
錢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勇敢含義的過程中采用了語文學習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以讀為主,這是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朗讀指導有層次性、有針對性,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分別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默讀、評讀、齊讀、師生讀、比賽讀等形式,整節課書聲瑯瑯,張弛有度,訓練到位。
細讀課文、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每個教學環節的展示都有令人心動的亮點,個性化十分突出。比如在學習狼的樣子時,抓住重點詞語,學生匯報,談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說“可怕” 、有的說“強壯”、有的說“恐懼”,為學生搭建了個性化交流的平臺。在體會人與狼50米的距離時,抓住重點語句采用了對比感悟朗讀,指導得非常細膩。這樣通過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我”“硬著頭皮”的感覺和心理,通過句式對比,揣摩了當時人物的復雜心理狀態,很好地落實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倡導個性化朗讀的要求。這部分教學實施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四、詞語教學,扎實靈活
詞語教學凸顯了扎實和靈活的特點。像“一英尺”“硬著頭皮”“像一個將軍”等,采用了比較等方法來體會,這樣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語句表達的情感,做到既“悟情”又“悟理”。
總之,錢老師這節課顯示出了其致力于教學研究所積累的扎實的語文教學功底,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一節語文課。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