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梅 王穎輝
【關鍵詞】 中職學校;和諧校園;意義;育人環境;綜合素質;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20—01
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校園的關鍵是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中職學校校園文化是指中職學校師生員工在特定價值觀基礎上創造的物質產物和精神產物的總和。它是一所中職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積淀的具有中職特色的文化氛圍,不僅反映了全體師生的共同信念、共同價值取向,也體現了中職學校辦學理念及培養人才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及氛圍,還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養等,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及氛圍
校園設施齊全、樓宇建筑布局合理且富有特色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條件,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和氛圍,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生活、學習,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激發人的開拓創新精神、約束人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進而實現環境育人的教育目標。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高級形態是一種精神、一種氛圍,它作為一種隱性教育力量,對中職生的成長產生巨大的、持久的影響,對創設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提升道德修養、構筑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可以說,當前中職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的,但是也存在著不容樂觀的問題,如享樂主義、金錢至上思想盛行,團結協作意識較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多開展一些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潔凈優雅、健康文明、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識地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目標融合在校園文化活動和日常教學管理之中,以實現校園文化的教育價值。通過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真假美丑,錘煉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通過日常教學管理增長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諧、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的養成,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具有潛移默化且意義持久的影響力。
三、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要旨,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指人的機體的全面發展,也應該體現人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相處的狀態。“完成人的解放,實現自由個性,必須是在現實社會之中”。意思就是說要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活動要立足于社會的需要,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把社會需要與受教育者個體的需要進行深度融合與有效調節,促進受教育者個體與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中職學校校園文化是孕育和諧發展的人的土壤,是全體校園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陽光和空氣,它有助于全體校園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助于形成和諧互助的良好的氛圍,更有助于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較好的職業素養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如果學生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一方面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不能接納,所以中職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就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尤其是良好的職業素養,如,踏實勤奮、愛崗敬業、一絲不茍、自強不息等。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需要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辦學過程中通過較好的教育手段在很長時間內引導和熏陶產生的。而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就能很好地擔當“較好的教育手段”這一職責,它對學生的影響和熏陶是潛移默化的,而且其影響力也是深遠的。
(本文系2015年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諧校園建設進程中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KT201502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