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彩文
【關鍵詞】 農村;英語教學;思考;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2—0091—01
近年來,農村英語教學現狀發生了很大變化,英語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城市學校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農村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為此,筆者通過對我縣英語教學實地體驗、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農村英語教學現狀及成因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措施。
一、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1. 教學理念落后、教法老化。新課改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通過對英語教與學的改革,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未能真正領會新課改的精神,仍舊墨守成規,沿用舊理念持舊教法實施新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學法上陷入僵局,教師在教法走入死胡同,嚴重地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而且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依然很差,“聽不懂、說不出、讀不快、寫不好”等現象普遍存在。
2. 缺失學習英語的氛圍及環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需有學習的氛圍及環境。由于農村地域的特殊性,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無法體驗英語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無法感悟英語的魅力、在英語學習中無法獲取成就感。為了出成績,教師們不辭辛苦地日夜加班,編制模擬試題,課堂上反復講解語法和單詞的應用,以應付各種考試,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這是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發布后出現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語學習的氛圍和環境的缺乏。
3. 教學設施不足。新教材必須在新理念指導下用新教法去實施。新教材采用最新資料、圖片等匯集而成,相當一部分內容要求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真實的語境中讓學生去體會,在逼真的環境中去實踐,在趣味性極強的氛圍中去感受,促使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進而能真正自覺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但是相當部分農村中小學的教室里沒有電腦、幻燈機等教學設備,更談不上語音室、語言實驗室等,由于經濟等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無力購置這些設施,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相當差。
二、應對措施
1. 小學、初中及高中英語教學要有“一盤棋”思想。搞好英語教學的銜接至關重要,建立持久有效的教師培訓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培訓,讓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都能遵循《教學大綱》和教學規律,完成各自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2. 加強校本教研培訓。我們要利用學科培訓、繼續教育、教學研討、專題講座、送教下鄉等途徑,加大培訓力度。特別要加強校本培訓,建立英語教師培訓制度。培訓內容以學習教材為主,研究課標,探究教法,真正把培訓落到實處,從而不斷提高英語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學校要積極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支持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活動,提倡終身學習。
3. 改善教學設施,完善育人環境。改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環境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著手:(1)加大教學設備投入,提高硬件建設。目前,現行新教材,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作為保證,要完全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難度較大。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想盡一切辦法,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營造學習英語的環境和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2)要通過家校合一的路子來完成。由于農村地域的特殊性,孩子的家庭教育難以跟城市相比,特別是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大多數家長不能或不愿下大功夫來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會或走訪家長等方式促使家長支持孩子的英語學習,耐心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促使孩子能有正確的英語學習的態度,鼓勵孩子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促使良好英語學習環境的形成。
在教學理念上,農村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上,農村教師要批判繼承、積極探索、創新發展,形成具有當地的英語教學特色;在教學方式上,農村教師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中小英語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