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隆德縣深入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縣”建設,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打造品牌,不斷完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構建綜合文化服務網絡,形式多樣的文化盛宴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67-02
近年來,隆德縣委、縣政府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縣”建設,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打造品牌,不斷完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構建綜合文化服務網絡,形式多樣的文化盛宴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圖書公益服務、書畫展賽、少兒文藝、民間工藝培訓、廣場文化、電影巡映、民俗展演等群眾文化活動走在了全區前列,在全社會形成了重視文化、支持文化、參與文化、發展文化的新局面。
一、發揮區位優勢彰顯地域特色
隆德縣位于六盤山西麓、寧南邊陲。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望關陜,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寧朔;襟帶秦涼,擁衛西輔,有“關隴鎖鑰”之稱。全縣下轄10鄉3鎮,總人口18.01萬人,面積985平方公里。隆德書法、繪畫、剪紙、泥塑、篆刻等民間民俗文化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目錄100多個項目中,涉及隆德的達50多個,其中楊氏泥塑、高臺馬社火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民間繪畫、剪紙等9個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名錄。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殊榮。
二、完善基礎設施構建服務體系
近年來,隆德縣把建設現代化、多功能的文化活動中心,列入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目標。區、縣兩級財政投入文化項目建設經費1.06億元,新建文化設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一是相繼建成了六盤山(隆德)文化城、六盤人家(楊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盤人家文化廣場、六盤山隆德博物館、六盤人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三山公園、六盤山隆德珍稀植物園等一大批各具特色、風格多樣的文化活動中心。這些設施集文化、休閑、娛樂于一體,融廣場、大樓、公園于一體,成為集鎮標志性設施。二是相繼建成和完善了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成村級文化大院22個,村文化室、數字農家書屋113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為依托、村為基礎的三級文化網絡體系,縣、鄉、村三級文化場所全部實行免費開放。三是順利完成“戶戶通”工程,累計為農戶免費發放衛星地面接收設施43491面,中央廣播電臺和寧夏廣播電臺節目在全縣的覆蓋率由60%提高到98.2%。直接受益農村群眾達15.3萬人。四是農村電影工作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針,以實施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為抓手,以豐富全縣人民群眾電影文化生活為目標,周密組織,扎實推進。開展電影“七進”活動(進林場、進學校、進工地、進軍營、進社區、進老年公寓、進移民新村),積極拓展、延伸農村數字電影服務領域,很好地完成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的目標任務。
三、提升開展文化活動幸福指數
以歡樂祥和、節儉文明、健康向上為主旨的新年音樂會和春節民俗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節日文化。一是連續舉辦六盤山(隆德)民俗文化藝術節、“清涼世界”廣場文化活動,節慶演出、文化下鄉、送戲下鄉等活動經?;?。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系列品牌,全國及地方書法大賽、民俗文化藝術節、春聯祝福、年俗體驗、民間社火鬧年關、民間彩燈映元宵、秦腔展演、六月六廟會、燈謎晚會、廣場文化系列等活動異彩紛呈。在充分展示我縣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獨特魅力的同時,激發了全縣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帶動節日文化旅游市場不斷繁榮。二是精品文藝節目創作有突破。精心創作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的舞蹈《看社火》,受到廣大觀眾好評。年均完成各類演出2000多場次,農村電影放映1800多場次,廣場演出60多場。三是積極培養壯大文化人才隊伍,扶持培養了一批以“廣場舞藝術團”、“縣民樂劇團”、“隆泉社區文工團”、馬玉英文化大院、趙世榮文化大院等為代表的基層文藝隊伍。三是文化旅游產業有新進展。扶持成立了楊氏彩塑、非物質文化、魏氏磚雕、等10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公司。注冊“六盤人家”文化產品商標,開發出“六盤人家”系列文化旅游產品70多種。大力發展書法、剪紙、刺繡、泥塑等民間文化,著力改造提升娛樂、演出等傳統文化產業,創新開發人造花等文化創意產業,努力發展新興文化旅游產業。組織文化人走出去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蘭州博覽會、中阿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擴大隆德文化品牌的推介營銷活動。四是非遺工作扎實開展。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鳳嶺于河魏氏磚雕民俗文化村等非遺保護傳承基地。五是加強農村書屋管理。完成了101個農家書屋全面摸底、資產核查,建檔分類,與鄉鎮簽訂責任書,量化考核。為楊河5個整村推進村配置圖書設備,購置圖書9000余冊。開展圖書“四進”活動(進社區、進景區、進工廠、進軍營),建成便民書吧5家,開展了以“一城書香一城夢”為主題的全民閱讀活動。
四、引導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做好網吧、娛樂、演出以及新聞出版等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的審核、審批和年度核驗管理工作。一是長效監管機制逐步建立。加大檢查市場的力度和頻度,檢查時間不斷延伸,天天查市場,執法全天候。二是打擊違法力度有效加強。積極開展網吧、娛樂、演出等市場的集中整治和專項治理行動,年均文化執法累計300多次。開展護苗、固邊、清源、凈網、禁毒等專項執法檢查,印發宣傳資料。編排法制文藝演出1場,利用電子顯示屏播放禁毒、安全等宣傳標語12條,放映禁毒宣傳影片30余場次,觀看群眾達3000人次,組織檢查40余次。
五、旅游事業蓬勃發展
一是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相繼建成楊家店、六盤人家文化廣場、老巷子、文化城、六盤山博物館、民間書畫收藏館、非遺陳列館、古柳公園等文化旅游基礎設施。二是景區評比定級成效顯著。老巷子、神林山莊分別被評為自治區級4A級、3A級農家樂,觀莊前莊等9村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城關鎮楊店村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范家峽景區榮升自治區級3A級景區。紅崖村、辛平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三是宣傳推介力度不斷加大。開通“晚安隆德”微信平臺,通過隆德政務網、晚安隆德微信、隆德電視臺三大平臺,全方位宣傳文化旅游產業。固原首部本土風光音樂電影《六盤山之戀》在隆德公映60余場,并將其主題曲作為我縣旅游宣傳首選歌曲。四是文化旅游產業有新進展。大力發展書法、剪紙、刺繡、泥塑等民間文化,著力改造提升娛樂、演出等傳統文化產業,創新開發人造花等文化創意產業,努力發展新興文化旅游產業。逐步發展了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了一批競爭主體,開發出“六盤人家”系列文化旅游產品70多種,扶持發展楊氏彩塑、非物質文化、三禾剪紙等10余家文化旅游企業。組織文化人走出去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蘭州博覽會、中阿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擴大隆德文化品牌的推介營銷活動。繼續擴大銀川外事辦、帝王特產、沙湖、六盤山景區、烏海等銷售點銷售規模。五是旅游機制有創新。探索旅游業市場運作機制,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整合旅游資源,增強旅游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籌備成立了隆德縣隆騰旅游有限公司,面向全國征集公司名稱,建立了公司章程,并對全縣的旅游資源統一摸底調查、清產核資。
當前,隆德文化建設呈現出一片積極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后,我們將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為己任、應對各種文化相互激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發展競爭力,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夏文化藍皮書2014.
作者簡介:
莊愛琴,寧夏隆德縣文化旅游廣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