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涵
【摘 要】群眾合唱藝術是一門雅俗共賞,老少皆宜,被廣大群眾接受和喜愛,十分講究配合、協調的音樂藝術形式。社區群眾合唱藝術的普及,不僅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還有利于增強群眾的集體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文化進程,對促進和諧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關鍵詞】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83-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業余文化生活,群眾合唱藝術以其獨特的優勢異軍突起,在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中蓬勃發展,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青睞。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唱團隊人員構成相對不合理,團隊組織意識不強
社區群眾合唱藝術組建的團隊大多數是自發組織的民間團隊,這些人員借用社區的場地進行合唱訓練,既缺乏經費支出,也缺乏統一管理,人員流動性比較大,人員構成也是相對不合理,不僅老齡化問題嚴重,而且性別比例失調,女多男少的問題非常明顯,這些團員參加合唱團隊主要是為了消遣時光,導致團員出勤率也很難保證,教學效率很低,團員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著群眾合唱藝術的持久性。另外,男女聲部比嚴重失調,因為聲部不全,嚴重影響著合唱團隊的演唱效果。還有,許多團員對于合唱演出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團員日常排練時,團隊組織意識不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導致所學知識沒有連續性,整體合唱水平很難提升。
(二)合唱觀念比較陳舊,合唱隊員音樂文化基礎差
合唱理念太陳舊,抗戰歌曲、革命歌曲、政治歌曲等一系列傳統的合唱歌曲,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烙印。對合唱聲音的認識也存在誤區。許多人認為,合唱就是很多人一起唱,許多群眾合唱時不注重整體的協調性,對音準、節奏、呼吸、共鳴、語言等把握得不準,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合唱藝術的獨特魅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民眾從整體上看音樂基礎知識薄弱,尤其是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團的團員,表現更為明顯,許多團員都不認識國際通用的五線譜,有的團員甚至簡譜都不認識,合唱訓練主要依靠指揮一句句地教唱。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二、解決措施
(一)正確認識合唱藝術,聘請專業合唱指揮參與
合唱藝術有其自身藝術個性,訓練合唱,要遵循其自身的藝術規律,如:合唱時,各隊員間必須互相配合,音色尋求共性、音量必須均衡,聲部間彼此關注襯托,聲音追求和諧統一,強調音樂的整體效果。所以,社區群眾合唱藝術要想更好地發展,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合唱藝術,聘請專業合唱指揮參與。正確認識合唱藝術,不僅指要加強合唱團隊管理,提高人員素質,還指歌曲選擇、平時訓練、指揮與團員配合等多方面,不僅需要指揮老師耐心地排練授課,還需要團員長期積累學習,只有經過長期實踐,才會逐步提升。由于大部分群眾合唱團員缺乏合唱的基本常識,要保障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必須聘請專業指揮與專業教師介入,群眾合唱藝術才能少走彎路。
(二)選擇有時代氣息的歌曲,加強團員基礎知識的掌握
目前,從整體上看,全國群眾合唱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優秀作品少之又少。筆者認為,在歌曲選擇上,要擺脫傳統的觀念,盡量選擇膾炙人口的、有時代氣息的歌曲,這樣,有利于調動團員的演唱積極性。對部分難度較大的作品,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可以將其改編,簡化和聲難度,提高演唱水平。另外,還要加強團員基礎知識的掌握,要重視團員的基礎素質,規范其聲音、氣息、節奏、音準。音準問題是音樂的基礎,而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須運用正確的歌唱氣息,通過指導教師的引導,提高個體的演唱水平。適當參加舞臺實踐是促進社區群眾合唱藝術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各地區、社區要多為群眾合唱團體提供展示機會,通過不定期舉辦群眾合唱比賽,加強團員的學習動力,提高演唱水平,促進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
三、結語
群眾合唱藝術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認識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寧波.以群眾合唱助推社區和諧文化建設之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2]周先智.群眾合唱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J].大眾文藝,2013(18).
[3]賀潔瓊.簡論群眾合唱的發展及社會功能[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
[4]陳晶晶.群眾合唱藝術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17).
作者簡介:
周 涵(1982-),女,漢族,湖南省冷水江人,碩士,講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系,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普及、提高與發展——群眾合唱問題研究(以婁底市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