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杰+楊濤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信息化條件下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必須改變以往的培養模型,然后按照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和特征要求,提出了新型軍事人才需要具備的綜合性、復合性、全面性三個基本特征,最后詳細闡述了三個特征的具體包含的內容。
關鍵詞:信息化;新型軍事人才;特征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對軍官的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和指揮現代化戰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通常把具備新軍事變革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人才統稱為新型軍事人才。以往我們分析軍事人才的特征和構建軍事人才的培養模型是將軍事人才分為政治素質、軍事素質、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能、身體心理五個方面,以這五個方面為基礎形成一個培養平面。這種模型使人才培養齊頭并進,不能顯示出軍事人才的培養重點,不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對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
我們按照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和特征要求,提出新型軍事人才需要具備綜合性、復合性、全面性、創新性、發展性、智能性、開放性、應用性等八個特性。其中綜合性、復合性、全面性是基礎與支柱,是完成軍事人才本科學歷教育必須要具備的知識素質能力基礎。創新性、發展性、智能性、開放性是培養目標的延伸,是屬于面向未來,增強發展潛力的更高層次,應用性則民包括職業性、專業化等方面的要求,是完成軍事人才職業教育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特征。只有全面分析新型軍事人才的特征模型,準確地把握信息化條件下對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要求,才能采取相應的對策,培養出符合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需要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
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首先必須要滿足軍事人才的基本要求,這對軍事人才的成長起著基礎性和根本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說,達不到基本的要求,就談不上培養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需要的新型軍事人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全面性、綜合性、復合性三個方面。
一、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經得起復雜環境考驗的全面性
(一)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
軍隊是完成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階級統治的工具。軍隊聽誰指揮、跟誰走,這是一個生死枚關的大問題。國際國內環境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軍隊在政治上必須絕對可靠。這就要求軍隊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他們應當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忠實實踐者,堅持黨指揮槍這一根本原則的堅定捍衛者,能夠經得起任何政治風浪的考驗,經得起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侵蝕滲透的考驗,經得起軍事斗爭的考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定不移地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
(二)具有冒險精神和強健的體能體魄
在未來的戰爭中,戰爭環境復雜,條件艱苦惡劣,要在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情況下堅持到戰爭的勝利,沒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和強健的體能體魄作為保障是無法想象的。因此,現代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必須具有冒險精神,能夠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冒險性的活動,增強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信心。同時,還必須要加強體能訓練,掌握體能、運動技能和軍事體育訓練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培養勇敢、協同、合作、耐力、敏捷與競爭精神以及吃苦耐勞精神,使自己具有強健的體魄,能適應緊張、艱苦的工作和嚴酷的戰場環境。
(三)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心理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人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是主體與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人的全面素質發展提供廣闊的心理基礎。對于新型軍事人才來說,擁有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適應信息時代快節奏、現代社會的高競爭、以及未來戰爭的復雜與殘酷。未來戰爭中各種作戰力量、高技術武器、高性能彈藥的大量使用,使戰爭的高強度、快節奏、殘酷性空前突出,特別是對于高技術武器裝備不占優勢的我方而言,作戰環境極端險惡,整個戰爭行動都可能在極其困難和嚴酷的條件下進行,人的精神將在超負荷狀態下發生作用。
這就要求新型軍事人才在心理上,一是要具有必勝的信念,始終保持高昂的士氣,以敢打必勝的信心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二是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始終保持意志的堅定性、堅韌性,能夠經得住各種艱難困苦和生死考驗。三是具有穩定的情緒、健全的人格、較強的適應力和耐挫力、良好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調控能力,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能鎮定自若,緊張有序的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二、科學、人文、軍事協調發展的綜合性
(一)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綜合化
新軍事變革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建設與發展呈現出高度綜合又高度分化,并向高度綜合發展,這對軍事人才的知識、素質結構提出了從單一到綜合的客觀現實需求,作為新型的軍事人才只有具備復合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綜合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武器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這種綜合化表現在知識結構上就是獲取的知識面寬,能夠掌握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歷史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獲取知識信息量大,能夠在各個知識領域特別是在軍事指揮、軍事科技領域掌握大量的知識信息。表現在能力要求上就是具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指導實踐能力和預測能力,能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正確指導實踐,能夠通過觀察而無需論證就可迅速、深入、透徹認識事物本質,預知事物的發展趨勢,能有效地開發運用知識和信息這兩個高技術戰爭的主要資源,使之轉化為戰斗力。表現在素質上就是同時要具備厚實的科學文化素質,過硬的軍事專業素質以及人文素養等。
(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軍事修養的一體化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統一,是現代化的基本素質。作為現代戰爭相適應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應當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是人實現自身價值的精神,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對提升軍事人才的人格、改善思維、開闊眼界、開啟智力、陶冶情操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精神是探索未知問題、實事求是的精神,它能夠矯正人們觀察和分析問題的基點和視角,提供認識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軍事修養是軍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個現代軍事人才必須具備的軍事職業素質。對承擔著應對復雜多變的未來戰爭環境和肩負著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重任的新型軍事人才來說,不僅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戰爭觀、勝負觀進行正確判斷,運用人文科學所提供的謀略方法、協調藝術,解決復雜的作戰系統問題。而且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能夠站立在軍事變革大潮的前沿分析和思考問題,在信息海洋中撥開戰爭迷霧,抓住潛藏在戰爭轉型期表象背后規律,認識和揭示現代戰爭的特點,科學預測和把握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及走向。因此,人文和科學融為一體是成為現代新型軍事人才必備的基本條件。同時還必須能夠不斷培養軍人的氣質,突出軍人的特征,特別是要鍛造軍人體魄,培養軍人作風,強化軍人氣節,以應對高技術條件下的復雜環境。
三、指揮、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的復合性
(一)軍政兼通
新型的軍事人才不僅要精通作戰訓練,還要能夠動員、宣傳和進行政治思想工作,能適應職責和職務的互換,承擔軍政合一的角色。
(二)指技合一
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戰術是技術的發展,戰術引導技術,技術服務于戰術。指揮和技術的本質聯系,決定軍事人才必須要既懂指揮又懂技術,能從指揮和技術高度融合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成為指技合一的復合型人才。
(三)指管融合
現代軍隊是由諸軍兵種高技術武器裝備和不同素質的人員組成的綜合力量,高技術戰爭是由綜合力量協調進行的一體化戰爭。這就要求無論是戰時的用兵打仗還是平時的訓練和組織管理,指揮軍官和技術軍官都要既懂指揮又懂管理,善于管理高技術武器裝備系統,能按照預定的目標計劃,對部隊和裝備進行高效的指揮、管理和控制。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部隊戰斗力,才能在實戰中使各種戰斗和保障力量組合的部隊協調行動,充分發揮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
四、結語
分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基本特征,除了從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依托的現實條件出發以外,還必須從現代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理念出發,以我黨我軍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要求為依據,這是我們研究分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問題的理論基礎。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由于現代戰爭中技術與戰術融為一體,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必須是既掌握現代作戰理論,又精通專業技術和軍事指揮藝術,同時又懂得軍事管理的指技合一、軍政交融的新型軍官”,這為我們研究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2]譚有鵬.現代戰爭與軍事人才[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3]孫科佳.中國特色軍事變革[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