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牡丹亭》憑借其成熟的思想藝術魅力,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為不朽的經典。本文擬以其浪漫主義理想與批判現實的精神為立足點,從多層面、多角度探討其蘊含的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
【關鍵詞】《牡丹亭》;人文主義精神;杜麗娘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作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愛情劇。作者借深閨少女杜麗娘對愛情的幻想和追求,歌頌了青年男女渴望解放個性的理想,抨擊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抑。《牡丹亭》曲詞精美,意境深遠,情感細膩,讀者可從中感受到經典的藝術魅力,體會其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
一、執著追求真理,進行理性思考
封建社會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禁錮人性的發展,否定人的獨立價值。而真正的人性應該是要受到尊重,具有存在價值的,關于這一點,《牡丹亭》給予了很好的詮釋,它充分肯定了人性的自由、思想的解放,對人文主義精神提出了新的思考。
杜麗娘生活在典型的封建主義官宦之家,自小深受封建倫理道德教化與影響,以致精神、肉體均被社會、家庭、父母所禁錮,沒有自由可言。然而,她也是一個善于理性思考,執著追求真理的閨閣女子。
首先,當私塾先生向她傳達錯誤思想時,她并沒有盲目接受,而是進行深入思考,反復追問為什么。如對《詩經》的理解,私塾先生認為這是宣揚后妃之德的范本,杜麗娘卻認為這是歌頌愛情的詩歌。可見她是一個善于理性思考,具有獨立思想的女子。
其次,“游園”激發了杜麗娘青春的苦悶,她第一次看見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發現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樣美麗。當其以少女心將人的春天與自然的春天融為一體時,那種來自于天性中的對自由、青春和美的贊美與追求便完全被激發出來。于是她開始抒發苦悶、慨嘆美貌、幻想愛情、付出行動,并最終在夢中與柳夢梅歡會,享受了人性了溫存。
“游園”喚醒了杜麗娘青春與思想的覺醒,喚醒了她對美好情感和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體現出湯顯祖對封建禮教制度的深刻批判,控訴了其對人性的壓抑與束縛。而“驚夢”更是通過肯定杜麗娘在夢中與情郎柳夢梅大膽享受的愛情,對封建禮教提出了挑戰,進而顯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
二、褒揚個性解放,體現人性光輝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極力褒揚個性解放,并于鮮明的人物形象中凸顯人性光輝。杜麗娘洋溢著青春和活力,而柳夢梅則透露出秀氣與知性,即使是丫頭春香也十分的大膽、活潑。這些人物的性格無不體現出青春、夢想、自由。
生長于典型的封建家庭的杜麗娘,并沒有被封建思想荼毒,反而閃耀著獨特的人性光輝。在父母面前,她是一個溫順穩重、知書達理的深閨少女;獨自而處時,她便對才子佳人有著美好的向往,思想早已脫離父母的控制。杜麗娘是一個勇敢的人,堅定不渝地堅持著自己的感情,為了心中所愛可以付出生命,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劇中另一主人公柳夢梅也是一個癡情男子,他對杜麗娘充滿愛意,堅決維護愛情的尊嚴。他雖然讀著四書五經,卻絲毫沒有被封建禮教束縛,坦蕩地面對自己的感情,自由地追求愛情。柳夢梅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知識分子,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
除了這兩個主人公,其他的小人物也透露出人性的光輝,如天真俏皮的春香和“情”的保護者角色——花神,均體現了作者對封建主義的嘲笑和對人性的彰顯。
三、勇敢探索時代,實現自身價值
《牡丹亭》很好地詮釋了作者對時代、對生命的探索,引導著人們去思考生命的價值。杜麗娘以自己理性的思考,執著的追求,勇敢地超越了那個世間處境,展現了同時代女性共同經歷的心理挫折及對美好人生的憧憬,激發了女性同胞的共鳴。這種敢于探索的精神,為世人做了一個出色的榜樣。
人生價值可謂是人文主義的核心精神。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將人從封建奴隸變身為命運的主宰者,這在杜麗娘身上有很好的體現:她十分勇敢地掌握著自己的命運,用死亡對封建社會“存天理、滅人欲”的歪理進行了抗議,那不被束縛的靈魂牽引著她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結語
《牡丹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情戀歌,從不同層面對人文主義精神予以了較為全面的闡釋:作者褒揚了勇敢自由的探索精神,歌頌了古代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個性解放的斗爭,提倡理性思考,個性解放和生命價值。但是該劇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湯顯祖在《牡丹亭》前面的劇情中不斷地倡導著自由和解放的思想,大膽地對人性進行贊美和歌頌,但是在最后還是沒有跳出傳統的圈子。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最終結合是經過皇帝的賜婚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結合是被封建皇朝認可的,所以說作者的思想還是沒有完全從封建禮教中解放出來,這不得不說是其中的遺憾。
【參考文獻】
[1] 沈德符. 顧曲雜言[M]. 北京: 硯云書局, 1775.
[2] 湯顯祖. 牡丹亭[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
[3] 朱東潤. 歷代文學作品:下編(第一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作者簡介】
余民(1985—),女,江西樂平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南昌工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大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