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孫雙+楊文宇+楊遠麗
【摘要】中國屬于農業大國,近些年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之一。綠色食品因為健康、綠色、環保的重要特點廣受大家歡迎。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如何?今后的發展出路何在?本文主要通過回顧我國綠色食品產生的歷史背景,找出發展過程中的不足,最后分析提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綠色食品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重點。
【關鍵詞】綠色食品;發展現狀;研究對策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必須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是綠色食品的生命線,綠色食品發展規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強監管,因此,依法完善綠色食品監管體系,實現綠色食品監管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已經成為綠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1、我國綠色食品發展背景
甄妙(2013)其在論文中的數據可知:我國的綠色食品于1990年開始發展,兩年后農業部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要工作職責就是組織和指導全國的綠色食品開發工作,因此可以看出從國家機關層面開始高度重視我國綠色食品的安全問題。5年前,即2011年時,綠色食品實物總量達到10000萬,年銷售額2000億元人民幣,環境監測的農田、草場、林地、水域面積700萬平。l19個縣(農場)創建了151個大型標準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積270萬,年產優質原料1878萬,帶動農戶420.35萬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綠色食品路線逐漸正規化、規模化,有的特定的產品進行特定生產。
2、綠色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
所謂“特定的生產方式”是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學農藥、肥料、添加劑等物質,對產品實施全程質量控制,依法對產品實行標志管理。迄今為止,我國綠色食品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
(1)消費認識不足。綠色食品從價格上相對普通食品價格稍高,真正的綠色食品的優于普通食品的具體情況,對于消費者而言,大多數并不十分了解。因為認識上存在的不足,導致綠色食品在我國蘊含著巨大消費潛力,未能形成現實意義上的有效需求。一旦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概念完全被大家所熟知,綠色食品的供應必將成為剛需。
(2)經濟條件不成熟。綠色食品的種植和生產過程受到嚴格的控制,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當然相信未來的技術發展一定會克服人工成本,但是目前整體情況是經濟條件并不成熟。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農藥等人工合成物質,限制轉基因等某些先進農業科技的應用,引起了產量的下降,加上認證、加工、儲藏、檢驗、包裝等各環節的特殊要求,綠色食品生產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產品,造成綠色食品定價較高。普通消費者對日常消費較高的價格肯定心生顧慮。
(3)產品結構不合理。隨著大眾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高度重視,使得我國的綠色食品也得以有效發展。因為種種因素的限制,導致相對普通食品,綠色食品生產規模太小,綠色食品實物年產量還不到全國普通食品年產量的1%。市場需求發展相對較快的產品主要是糧油和蔬菜類,但對于整個食品類來說,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產品品種單調,無法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4)假冒偽劣層出不窮。由于監管不到位,很多任何企業和個人擅自使用綠色食品商標,但其實產品并沒有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逐漸百姓心中喪失公信力。市場上的綠色產品真假難辨,即使百姓購買到真正的綠色食品,也會有所顧慮。必須嚴格監管,所有使用商標的個人和企業必須經注冊人的許可。但是,部分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綠色食品侵權行為和假冒綠色食品時有發生,影響了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信賴。
二、開發綠色食品的策略
以上問題是較為突出的一些現狀,當然還有綠色食品監測結構不合理等因素。針對現有突出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希望能夠對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1、強化宣傳,推動綠色食品消費潮流
陳福明(2014)在文獻中提出了,只有讓消費者參與到保護環境和崇尚自然的理念活動中,才能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消費理念。目前國家已重視到該問題,已經進行了宣傳,比如在央視黃金時間的“公益廣告”時段都有所體現。開展多層次的綠色食品宣傳教育,引導綠色食品消費潮流,啟動綠色食品消費市場。
2、完善綠色食品科技含量
結合現有的文獻韓沛新(2012)整理可得:學習荷蘭的食品規?;藴驶a發展模式,探索得出綠色食品的科技含量決定了其附加值及價格,只有通過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產出、高效益。為此,我國應加強同有關科研機構、高校、監督檢測機構等合作和開發,逐步形成完善的綠色食品科研開發和生產應用相結合的開放性服務體系,為綠色食品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推動。與高校的食品科學學院相結合聯系,加強綠色食品人才體系建設,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和科技培訓,進一步提高綠色食品專職管理隊伍的業務素質。
3、自主開發綠色農產品
目前的綠色農產品有的來自進口,這樣的產品不僅費用高,源頭把控并不占優勢。因此我國要自主開發綠色農產品,克服綠色食品的區域發展不完善,缺乏綠色食品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缺乏綠色食品生產經營的龍頭企業,使分散經營的農戶與大市場難以銜接,尚未形成綠色食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針對這種區情,就可以實行區域發展、規模推進的原則;優先從山區、半山區沿海灘涂、生態農業實施區和農產品出口基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區建立起多種類型的生產示范基地,強化企業開發的主體地位和技術創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響的綠色食品生產體系。按照把產業調新、產品調優、檔次調高、規模調大的要求,結合各鄉鎮不同的產地、氣候條件,確定發展不同的項目,以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優勢,使農業由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轉化,自主開發綠色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發展綠色食品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甄 ?妙. 淺談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與對策[J]. 現代經濟信息, 2013(11):36.
[2] 韓沛新. 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與發展重點分析[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12(4):5-9.
[3] 陳福明. 綠色食品產業與中國綠色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J]. 安徽農業科學, 2014(4):11-88.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羅林(1993—),女,漢族,四川宜賓人,本科學歷,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總支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生命科學。
第二作者:孫雙(1994—),女,漢族,四川達州人,西華師范大學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病蟲害。
第二作者:楊文宇(1994—),男,漢族,四川宜賓人,川北醫學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臨床醫學。
第三作者:楊遠麗(1997—),女,漢族,四川瀘州人,本科學歷,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扶貧部副部長,主要研究方向: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