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
【摘要】當今,經濟的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種種生態問題,加強生態意識教育刻不容緩。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關系到社會可持續發展。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生態意識的教育離不開切實有效的教育路徑,需要多種方法和途徑以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通力合作。
【關鍵詞】生態文明;生態意識教育
一、創建綠色校園,營造濃厚的環保氛圍
2001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下發了《2001—2005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綱》明確提出國家在全國高等院校逐步開展創建綠色大學活動,并指出環境文化以及校園環境是其中的重要標志。因此,高校應優化生態校環境,積極創建綠色校園,將綠色校園的硬件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相結合,為大學生生態意識的提高和生態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濃厚的環保氛圍。
二、優化杜會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杜會
隨著新時期社會的轉型,高校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只有走進社會才能使大學生親身體驗生態意識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我們必須積極發揮社會大課堂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途徑在全社會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努力為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積極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1、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環境由單一的政府管理行為轉變成在利益驅動下的市場和企業行為,使環境保護工作真正成為公眾廣泛參與的行為。首先,政府要轉變以往在環境保護方面自上而下的模式,在環保工作方面要逐漸實現由政府管理一切向政府和社會分權的職能轉變,加快建立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鼓勵企業、公民廣泛參與的環保綜合管理體系。其次,政府要發揮環境和資源立法的作用,適時出臺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依法制定環境法規,為公民提供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法律和道德依據。再次,在環境治理過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導員、監督員和服務員,調動各方面力量,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機制,鼓勵企業和公民廣泛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利用市場機制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和支持,為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通過大眾傳媒進行生態宣傳教育營造生態環保的社會文化氛圍
要積極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電視和網絡平臺加大宣傳以“環保”為主題的公益廣告或短片的力度,積極表彰和宣傳保護環境的行為,曝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事件和行為,使人們深刻領悟到環境破壞的危害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人們從內心深處產生自覺保護環境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從而自覺的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去。
三、注重實踐養成教育,培養環保的行為習慣
實踐是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的重要環節,實踐性原則也是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生態意識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既是加強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又是檢驗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的成效的重要方法。“生態道德作為道德觀在自然生態領域環境的深化、擴展和具體運用,是用來約束和規范人類對待自然、對待生態、對待環境的行為”。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生態保護實踐活動
第一,學校黨團組織積極舉辦生態文化節,開展多形式的生態文化活動。學校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時積極開展植樹種草、環保宣傳展覽、組織回收廢舊電池等生態環保活動,組織大學生積極開展面向全校的環境宣傳、護綠行動、環境監督等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培養了大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校園、保護環境的優良道德品質,激發了大學生積極參與環保的熱情。
第二,學校鼓勵大學生成立以保護環境為宗旨的社團基礎上,積極發揮環保社團的作用,通過環保社團及其他社團組織倡導和發起以保護動植物、河流為主題的巡演和募捐活動,聯合其他兄弟院校的社團組織共同開展大型環保活動,使大學生在直接與間接參與的過程中增強了環保的理念,培養了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協作精神,有利于大學生提高生態道德素質,樹立了優良的生態意識。
2、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外生態保護實踐活動
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除了舉辦各種校內的實踐活動外,學校還應創造條件支持大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社會中受到良好的體驗教育,提高大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鼓勵大學生過生態生活,做綠色公民
生態生活觀倡導的是一種健康科學生活,其包含五項內容: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生存。綠色生活要求人們從生活細節做起,如自覺地節能節水,購買綠色產品,分類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動物等。其中消費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被物化了。盡量賺最多的鈔票,消費最多的商品,占有最多的財富,從輕地享受生活樂趣,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崇尚節儉的思想被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所淹沒,代之而起的是消費主義的盛行。這種風氣同樣存在于大學校園里,所以我們作為大學生更應養成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性和浪費型消費。學校和社會要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費理念,引導大學生在生不斷提高活質量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在生活中努力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必將是新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系統學習、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導下,在家庭、學校、社會、大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開展。加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人生觀、價值觀,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大學生生態意識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將會積極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全與建設,這對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是有重大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
[2] 陳萬柏, 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 張耀燦, 鄭永廷, 吳潛濤, 駱郁廷.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