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面臨新的挑戰,面對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何提高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從高校擁有話語權傳播途徑的視角,探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實施途徑
一、話語權釋義
1、話語權的含義
話語權(right of speech;discourse power)即說話和發言的資格和權力,控制輿論的權力,話語權掌握在誰手里,就決定了社會輿論的走向。在當代社會思潮中,話語權指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話語權往往同人們爭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和權益的話語表達密切相關。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工具的話語權,是指一種信息傳播主體的潛在的現實影響力,中國古代并有“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君無戲言”之類的古語。隨著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的傳播方式超越人際交流,話語概念及含義有了很大變化,其表現在,一是超越了對話語的工具性認知;二是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取向。在對話語的認識上,西方馬克思主義及其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以意識形態批評為中心),索緒爾、羅蘭·巴特的符號學(以語言、文本為中心)以及后現代各種文化理論形成匯流,使話語成為當代文化與傳媒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話語理論為當代文化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后現代的視角。
2、擁有話語權的三個條件
話語權不是天賦的,不是自封的,也不是靠別人恩賜的,而是要靠自己爭取才能得來的,擁有話語權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平臺。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網絡等多媒體手段獲取知識和信息,更多的話語權傳輸渠道是通過手機微信、互聯網、微電影、電子圖書、短信、網絡論壇、電視臺、電臺、學校講臺、研討會等媒體渠道。新鮮媒體具有方式靈活、便捷、輻射范圍廣、互動性強、信息量大、無界等優勢,為話語權的輻射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影響力。西方很多發達國家就充分利用這些互聯網的優勢,制定了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網絡平臺實施話語權的戰略目標。在建設互聯網和手機網絡平臺的過程中,由于需要的絡科技含量高,各高校應在充分考慮用好傳統媒體的同時,必須始終高瞻遠矚,既要瞄準新興媒體業態的發展前沿,又要考慮到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把哲學社會科學等內容承載在多媒體上,以確保高校的話語權平臺能占領意形態的制高點。
(2)有隊伍。任何領域要想增強自己的軟實力,增強話語權,必須加強話語隊伍即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建設。要有一支反應快、能戰斗、有深度、有遠見、懂政策的高素質的理論和新聞隊伍。在高校里,這支隊伍既要教師隊伍,又要有學生隊伍;既要有校內的,又要有校外的;既要有專業的,也要有業余的。各個高校的話語權隊伍可能名稱不同、運作方式不同,但毫無例外,都必須有,否則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就不能鞏固。
(3)有實力。國家話語權與國家的實力消長密切相關。國家實力越強越容易擁有話語權。霸權主義所以能長期在全世界擁有話語霸權,正是因為它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在二戰后特別是冷戰結束后取得無可比肩的地位。在高校里,校風教風學風好的學校自然充滿正能量,自然能夠“東風壓倒西風”,在一個校風教風學風不好的學校里自然充滿歪風邪氣,“東風很難壓倒西風”,馬克思主意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很容易丟失。
二、新時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實施途徑研究的必要性
1、新形勢下高校必須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
當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中國社會轉型和新的全球性話語環境中面臨諸多挑戰,國外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對高校不斷強勢滲透,高校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高校是各種思潮聚集之地,是意識形態傳播的主要陣地,也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貫穿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各項工作之中,關系著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校必須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必須發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2、新形勢下教師的權威削弱,教師話語權降低
教師權威是教師基于社會、教育制度賦予的教育權力和本人的內在素養、人格魅力而產生的,且能為學生所認可、接受并對學生發展產生作用的影響力。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時代的發展特點對高校德育教師權威有所削弱,并提出了新的挑戰。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家長素質的提升,教育資源投入的增多,學生能夠通過旅游等多種社會實踐獲得學習,弱化了教師的權威。網絡化發展,削弱了教師的權威,學生的信息來源越來越依賴于網絡,據某高校調查,有73%以上的學生更多依賴于網絡和手機,出現了“手機依賴癥”,隨之教師和家長的權威削弱。在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趨向下,多種價值觀的融合,知識不再是一家之言,真理的相對化,教師的權威逐步削弱。加之有的教師進取意識不強,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師權威受到挑戰。再加上近年來新聞媒體曝光的個別道德素質敗壞的教師的惡行,雖然是極少部分教師所為,但這些個例極大地傷害了民眾的感情和損傷了人民教師在民眾心目中的整體形象。
3、教師缺乏課堂教學話語創新的動力對教師的評價“重科研,輕教學”
近年來不少高校不斷拔高教師評職稱的條件,過于強調教師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和貢獻,以論文和課題的級別和數量作為晉升職稱的必備條件,客觀上形成了“重科研,輕教學”的導向,許多教師把心思主要放在了申報課題,撰寫論文方面,而不愿意在教學上多下功夫。而一些長期潛心教學,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卻得不到現有評價體系的認可,因此也影響了教師努力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的積極性,再加上很多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師疲于上課,無暇進一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教學班級規模偏大,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高校思政理論課話語權受到嚴重削弱。
4、思政理論課對教師課堂教學話語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載著把教材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把教學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理論語言轉化為實踐語言的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涉及到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理論、國家體制機制等問題,這就要求思政教師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也要有豐富的閱歷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課堂組織能力,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樣才能做到“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詮釋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使教學內容真正入腦入心,很多教師是青年教師或老教師,存在要么理論功底不深或要么知識老化,這些也成為削弱思政理論課話語權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政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主渠道,是主陣地,但高校思政理論課話語權的建設涵括了高校從外到內、從上到下的學校教學管理、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等的方方面面,從下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傳播途徑圖示)我們可看出,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主要是通過以下ABCDEF六種途徑進行傳輸的,高校話語主要是通過思政理論教學課堂、班會、網絡、微信、QQ、校園廣播、社團等平臺傳輸到學生和教職工中。按照擁有話語權(有平臺、有隊伍、有實力)的三個條件來說,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傳播的途徑(如下圖所示),我們不難可以得出以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的實施途徑。
1、落實高校黨委的主體責任,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高校領導班子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核心,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黨的重要原則,意識形態工作是高校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任務,高校黨委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時刻緊扣意識形態工作這根弦,及時更新意識形態工作理念,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始終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理念領導權、管理權和主導權。高校領導班子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底線意識,要充分認識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尖銳性,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占領思想政治理論平臺,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守牢話語權陣地。學校黨委要從守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的戰略高度統領好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等各方面工作,要把黨的思政工作隊伍帶好建設好,對學校各種錯誤思想、政治觀點和言論把好關,負責到底,要堅持原則、理直氣壯、敢抓敢管,對一些歪風邪氣要堅決抵制,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主渠道、網絡、社團等各個平臺、窗口建設好,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2、嚴要求,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部門的職能職責,著力建設好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輔導員隊伍建設、學生骨干建設
高校黨的工作部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黨委宣傳部、學工部、團委、黨校、組織部、統戰部、保衛部)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工作力量,擔負著意識形態工作的職責,高校應選優配強這些部門的負責人,并對這些隊伍的工作人員加強長期性的學習培訓,強化這些部門及負責人的責任意識、底線意識。并做到這些部門每年與黨委簽署目標責任制,認真實施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體制和責任機制,層層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明確責任,落實好黨委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及獎懲責任。
3、嚴把關,建設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堂話語權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意識形態傳輸的主陣地,要發揮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的主渠道作用。黨委必須按照國家教育部2015年印發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進一步著力從宏觀指導、規范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好。特別要把好思政課教師的準入制條件,留住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政教師,剔出混進馬列隊伍里假信,甚至不信馬列的思政教師。確保思政課教師是黨的喉舌,確保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校內校外實踐教學等各環節能夠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
4、加大投入,著力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宣傳工作隊伍建設
新形勢下,網絡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應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對思想政治宣傳隊伍的培訓及培養力度,培養一批既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又熟悉現代網絡技術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輿情隊伍,這支隊伍不僅要把握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前沿動態,還要熟練掌握互聯網傳播的模式和特點,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手段,主動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占領網絡主陣地,積極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宣傳人員與外界新聞媒體的溝通渠道及合作渠道,不斷提高在新時代網絡媒介環境下馬克思意識形態的思想輿論引導能力。以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宣傳隊伍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著力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專業化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同時注重把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各方資源積極整合,積極搭建引導校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學者、學科帶頭人積極參與高校的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全方位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權建設工作。
5、加大投入,建設好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陣地建設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越來越成為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途徑,網絡能夠以最快、最廣地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各高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好校園的廣播、微信、微電影、電子論壇櫥窗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陣地建設,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努力搭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臺和資源共享的信息化平臺,不斷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圖書文獻、網絡、數據庫等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與思政理論課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微電影等方式,充分發揮網絡的意識形態傳播功能,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傳播的領導權和主導權,積極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師生中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師生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養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
6、整合資源,監控好校園每一個意識形態窗口
進一步完善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相關處室各負其責意識形態工作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講家,成為捍衛高校話語權“斗士”,思政課堂是我們牢牢守住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宣傳部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實現宣傳工作與時俱進,關鍵時刻不失語,重大問題不缺位;保衛部門要做好意識形態方面的防控排查和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黨校和各基層黨組織要抓好師生的教育、管理和培訓工作,增強全校師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把好第一道關口和加強基層第一線管理。通過整合資源,通過思政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骨干隊伍、學生社團等對校園課堂、網絡、廣播站、報刊、QQ群、櫥窗等意識形態的每一個平臺進行監控,讓大家協同聯動、各盡其責,杜絕出現意識形態窗口漏管失查的問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權。
7、高校校園文化是增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凝聚力的有效載體
高校校園文化對高校師生的意識形態觀起著重要的塑造作用,是透視和整合大學生意識形態的重要平臺。在高校校園文化中,既客觀存在著主流意識形態,發揮著對高校校園文化的主導作用,亦有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深刻影響著高校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這些不同的意識形態相互碰撞,折射出各種社會問題在高校的反映。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能成為鞏固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關鍵環節。高校應進一步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在充分了解師生的意識形態狀況的基礎上,廣泛利用微信、微電影、廣播、學術講座、社會實踐、校報、網絡、開放日、節慶日等載體,開展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導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并內置于心、外化于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學校校園氛圍的主流意識,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強,吸引力增強,讓校園充滿正能量,無形中進而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 趙為糧. 切實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N]. 重慶日報數字報, 2013-11-28.
[2] 曹和修. 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的路徑[J]. 人民論壇, 2015-03-23.
【作者簡介】
林麗芳(1974—),女,漢族,云南大理人,公共管理(MPA)碩士,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組織(統戰)部部長,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和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