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此事件掀起互聯網上一片熱議。本文試圖將兩國端午文化習俗進行比較,對中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的端午祭做進一步的比較,由此深入分析中韓深層文化結構在歷史、家庭等方面的差異及影響。
【關鍵詞】端午節;端午祭;文化結構
端午節屬于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節日流傳至今,關于其起源的說法認知度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最早受中國端午節文化影響,但發展過程中早已經過文化過濾,成為具有本國特色的韓國傳統節日,并逐漸與中國端午節區分開來。大多數中國人對韓國端午祭節日文化不甚了解,于是出現“韓國人搶中國節日”等不實輿論。本文試圖對中韓深層文化結構差異進行對比,深入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及影響。
一、中韓端午之爭中所蘊含深層文化結構差異分析
透過中韓端午之爭,可以進一步看到文化之爭背后所體現的深層文化結構差異,而這種差異對兩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從歷史文化結構看差異
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接受態度。從近年來中韓兩國文化輸出情況看,韓國人相對更注重文化獨立,中國人更多注重文化吸收。
韓國急需擺脫中國文化及西方文化對其主導,建立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最近幾年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韓國文化輸出的強大,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及宣傳意識十分強烈。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光要看經濟發展,還要看這個國家的文化發展,韓國人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對保護本國文化產生危機意識,于是面對具有韓國特色的端午祭節日,雖然最初受中國端午節影響,但現在已然已經發展為具有韓國文化的自己的節日,這一切使韓國非常重視端午祭與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中國人對待端午節卻始終不夠重視,現代人更多把端午節看作是休息日,吃粽子等傳統越來越形式化,主要是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宣傳不夠。中國是多民族大國,吸收和接納了不同的文化,加上今天的中國在全力發展經濟,與世界接軌,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的觀念里都是“月亮還是外國的圓”。當代的年輕人更愿意過洋節,比如圣誕節,雖然并沒有那么多的人信奉基督教,但中國人還是愿意湊洋節的熱鬧,而忽視了自己國家節日的保護。中國人一味的吸收外來文化,卻忽視了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2、從家庭文化結構看差異
韓國人重視對傳統家庭觀念的傳承,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建立在國家意識之上。
因受歷史、宗教文化的影響,韓國產生了獨特的家庭文化觀念,這種觀念也影響了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韓國江陵端午祭的三大主題主要是神靈保佑、農業豐收與風調雨順。通過這三大主題可以看出,韓國人將祭祀的主要目的放在保佑家人,以及家庭安全與收入上。這說明,韓國人更注重家庭關系的維系,個人的安危,其次才是國家的長治久安。再看中國的端午節,表現的是追念先賢與辟邪保健兩大主題。證明中國人更注重對忠義精神的尊崇,其次是孝悌觀念。中國人認為國家的和諧統一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舍小家顧大家。因為只有社會的安定統一才能帶來家庭的安穩和諧,人們在歡度端午節是,也可以使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仁愛孝悌等傳統美德得到深化。
二、文化結構差異產生的影響
文化結構差異產生的影響是具有兩面性的,既有促進文化發展的一面,也有阻礙文化交流的一面。
1、易產生文化誤讀
兩個國家的文化結構必然存在差異,那么在兩國的文化交流過程中就會產生文化誤讀,這種誤讀正是源自于作為文化接受者的韓國對中國文化的過濾、融合與演變,最終造成了文化差異,而這種文化誤讀也正是促使一個國家新的文化產生與發展的根源之一。韓國端午祭文化對中國端午節文化的過濾、接受與同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誤讀案例,這促使韓國產生了具有韓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并于中國傳統文化相區別。這種現象就好比中國對印度佛學的接受與同化,最終產生了中國獨有的禪宗文化。在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過程中,文化誤讀現象某種程度上會帶來文化上的創新,有利于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積極面對這種現象,并努力了解與接受他國文化結構與我國的差異。
2、易產生文化交流誤解
中韓兩國文化結構上的差異同樣也容易構成交流中的誤解,但是誤解也可以通過還原事實真相和交流溝通來化解。中國人對韓國端午祭的誤解主要是中國人對兩國文化結構上的差異了解不夠,長久以來中國人一直將韓國視為漢學文化傳承的國家,而韓國人對中國的端午節文化知之甚少,導致兩國人都認為端午文化是自己的,這也是文化交流不充分的體現。中國人對韓國的端午祭文化并沒有深入了解,只單純認為端午節是中國的,傳到韓國去仍然是中國的,韓國不能申報為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古代的韓國屬于弱小國家,承認傳承中國文化并沒有什么問題,甚至是驕傲的事情。但是當下的韓國從經濟和文化上看已經成為一個有實力的國家,一些韓國人已經不愿意再承認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歷史關系。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的今天,這樣的文化中心主義思想很容易導致兩國的文化沖突,造成誤解。其實,在文化交流中,每個人都應該盡量了解與尊重對方的文化,客觀看待事實,消除誤解。當然,面對中韓端午文化之爭的問題,我們正在逐漸消除誤解。
韓國人注重將外來文化與自身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韓國特色的自己的文化。這一點值得中國學習,同時也體現了文化誤讀的魅力,中國在文化輸入方面目前做得很好,但在文化輸出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有待改進,借鑒韓國的例子,重視樹立本國文化品牌,將中國傳統文化輸出到國外,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魅力。
【參考文獻】
[1] ﹝韓﹞金惠媛. 中韓文化談[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1.
[2] 田 ?景. 韓國文化論[M].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0,05.
[3] 陳廷湘, 敖依昌. 中國文化[M].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1,7.
[4] 鄭保勤. 隔海相望的近鄰——韓國[M].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94:71.
【作者簡介】
范雨(1986—),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