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陸波,高煥,潘元潮,張德勝
(1.連云港市漁業技術指導站,江蘇連云港 222000;2.淮海工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5)
許氏平鲉幼魚生長特性初步研究
于飛1,陸波1,高煥2,潘元潮1,張德勝1
(1.連云港市漁業技術指導站,江蘇連云港 222000;2.淮海工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5)
許氏平鲉又稱黑石鱸、黑頭等,是一種冷溫性魚類,是我國北方沿海網箱養殖和增殖放流的適宜經濟魚種[1-2]。近年來隨著其漁業資源量減少,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進行許氏平鲉規模化養殖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對連云港海州灣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下的許氏平鲉的生長性能進行研究,以期為許氏平鲉在海州灣海域深水養殖及生態養殖模式的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1.1 材料來源
試驗用魚為2015年4月14日從山東長島縣購入人工繁育的許氏平鲉苗種,經過10 d暫養,選取體質健壯、規格一致的幼魚用于下海網箱養殖試驗,其平均體長為10.46 cm,平均體質量為18.3 g。
1.2 養殖條件
養殖地點位于海州灣海洋牧場中部人工魚礁養殖區。該海域水流暢通,無大風浪,水深10~15 m,海水透明度為6~8 m。該海域水溫與鹽度適中,春秋兩季水溫在10~16℃,夏季水溫21~26.5℃,冬季水溫4~7℃;鹽度全年在21~30之間變化。養殖設施采用升降式深水抗風浪網箱,該網箱周長40 m,箱體為HDPE(高密度聚乙烯)網箱專用管材。
1.3 飼養管理
餌料為鮮雜魚和配合飼料。投喂量依攝食情況而定。養殖期間每天檢查網箱固定的繩子,發現松動與磨損要及時加固與更換。每20 d左右進行1次網衣清洗或更換。
1.4 指標測定與統計分析
在2015年6月24日和9月16日,從箱體隨機取樣20尾個體,測定其體長(L)及體質量(W),魚體長度測定采用精度0.1 cm直尺度量,體質量采用精度為0.01 g天平稱量。生長速度采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其中,T1和T2表示相鄰兩次測定的時間,L1和L2分別為時間T1和T2時的體長指標測定數據,W1和W2分別為時間T1和T2時的體質量指標測定數據。
2.1 測量性狀的表性參數
許氏平鲉幼魚在6月26日和9月16日所測的體長和體質量的性狀指標見表1。許氏平鲉幼魚平均體長由12.08 cm增至13.24 cm,體質量由46.85 g增長至58.75 g。從變異系數可以看出,體質量始終是變異程度最高的性狀。

表1 所測各性狀的表型統計量
2.2 幼魚不同階段生長情況
許氏平鲉下海放入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的階段生長情況見表2。從4月24日到6月26日(共64 d),許氏平鲉的日增長率為0.025 cm/d,日增重率達到0.446 g/d,相對增長率和相對增重率分別為15.49%、156.01%。從6月26日到9月16日(共83 d),許氏平鲉的日增長率為0.014 cm/d,日增重率達到0.143 g/d,相對增長率和相對增重率分別為9.60%、25.40%。在以上兩個幼魚生長時期中,前一個生長階段的生長指標(日增長率、日增重率、相對增長率和相對增重率)較后一個生長階段的數值大。

表2 許氏平鲉幼魚的階段生長情況
2.3 體長與體質量的關系
通過實測數據,用冪函數來擬合體質量和體長關系(圖1),得到的體長與體質量相關關系式為:


圖1 許氏平鲉體長和體質量的關系
3.1 許氏平鲉幼魚生長特性
魚類生長是指體長和體質量隨時間呈增長趨勢。因此體長和體質量作為兩個重要的數量性狀指標,可反映魚體的生長變化情況。采用Von Beralanffy生長方程來表達魚類體長和體質量關系,擬合出許氏平鲉幼魚在此階段生長曲線,其中b值可判斷魚類的生長模式。研究中參數b值為2.3664,表明幼魚生長為異速生長,即體長和體質量是不同步的,這與發表的相關文獻中[3-5]的生長研究結果是相同的。
試驗中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前一個生長階段的生長指標明顯高于該時間之后階段,表明許氏平鲉幼魚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在4月24日至6月26日階段處于快速生長時期,體長和體質量變化較大。在幼魚生長階段,體質量的相對增長遠遠超過體長的相對增長,表明魚體在生長過程中體質量指標變化最為顯著,這為生長性狀的選育提供了參考。
3.2 許氏平鲉幼魚生長的影響因素
魚類的生長速度除了受其遺傳因素影響,與環境因素影響也分不開。許氏平鲉屬于底棲魚種,在網箱養殖過程中,許氏平鲉除了攝食,在大部分時間內棲息在網箱的下層。因此,馮東岳等[6]提出許氏平鲉的養殖密度按照面積來計算比較合理,其在許氏平鲉網箱養殖試驗中建議放養密度在16~24 kg/ m2,而張德勝等[7]在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許氏平鲉試驗中采用10.1 kg/m2和19.7 kg/m2兩種密度條件下養殖,發現前者成活率(84.67%)較后者高(79.70%)。因此,選擇合適放養密度對養殖成活率和苗種的生長速度有較大影響。許氏平鲉是肉食性魚類,目前多用小雜魚來喂養。我們通過苗種馴化,使其適應攝食人工投喂的小雜魚和配合飼料,解決了只投喂小雜魚帶來的營養缺乏的問題,從而提高養殖成活率。在投餌時采取分散投喂,以保證體型較小,活動能力較弱的魚也能有充分機會攝食,但是許氏平鲉具有搶食特性,隨著時間的增長,網箱集約化養殖的許氏平鲉的少部分個體的大小差異懸殊,這與測量數據中的體質量變異程度隨著時間變大相符合。在網箱養殖過程中的水溫環境是相同的。許氏平鲉的生長速度同絕大多數魚類一樣與水溫密切相關,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上升而生長速率加快,而隨著高溫的來臨,生長速率有明顯下降的現象。在連云港海州灣海域,7月份以后水溫逐漸升高,海水表層溫度超過25℃,這與結果中增長率、增重率的變化與水溫的變化是相一致的。
[1]姜海濱,杜榮斌,鹿叔鋅,等.溫度、鹽度對許氏平鲉幼魚存活及生長的影響[J].齊魯漁業,2010,27(6):9-10.
[2]冒樹泉,鄒明妤,王春生,等.許氏平鲉幼魚適宜投喂頻率的研究[J].動物營養學報,2014,26(8):2379-2385.
[3]姜作發,尹家勝,徐偉,等.人工養殖條件下哲羅魚生長的初步研究[J].水產學報,2003,27(6):590-594.
[4]劉永士,張海明,施永海,等.梭魚早期發育過程中生長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5,24(3):357-364.
[5]李文龍,韓英,石振廣,等.達氏鰉稚幼魚生長特性的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2,27(2):125-128.
[6]馮東岳,劉云,唐學璽.許氏平鲉的網箱養殖試驗[J].齊魯漁業,2004,21(6):11-15.
[7]張德勝,陸波,汪曉慧.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許氏平鲉技術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2012,(2):92-95.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2.002
2016-07-12)
江蘇省水產三新工程(DY2012-4、D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