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祥,冷云,李光華,張宇,張建斌,繆祥軍,鐘文武,崔麗莉,左鵬翔,王志飛,姜志武
(1.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111;2.云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
秀麗高原鰍苗種人工培育試驗初報
梁祥1,冷云1,李光華1,張宇2,張建斌1,繆祥軍1,鐘文武1,崔麗莉1,左鵬翔1,王志飛1,姜志武2
(1.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111;2.云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

秀麗高原鰍屬于鰍科高原鰍屬魚類,僅分布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自然形成的龍潭及其附屬河流,隨著人類活動及自然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加劇,其種群生存面臨嚴峻挑戰,亟須進行相應的苗種人工培育,開展保護性研究工作。
1.1 材料來源
試驗用魚來自2015年8月人工繁殖的秀麗高原鰍幼魚,體表無傷痕,活力較好。
1.2 試驗方法
將投喂生物餌料的秀麗高原鰍幼魚,移至鋼化玻璃缸中,引金沙江干流自然水,形成微流水環境(水溫10~20℃之間),搭建食臺,投喂幼鰻配合飼料,進行馴食,幼鰻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分別為粗蛋白質含量≥46%,粗纖維含量≤1.5%,粗灰分含量≤17%,水分≤10%,總磷≥1.5%,粗脂肪≥3%,賴氨酸≥2.4%,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前將剩余的餌料清除并清洗食臺,添加新餌料,經人工飼養條件下,至2016年3月3日測定試驗用魚生長存活情況。
秀麗高原鰍受精卵孵化平游的仔魚經人工控制環境中飼喂,至2016年3月3日,均重0.7340 g(圖1)。
經人工飼喂后,抽樣的秀麗高原鰍幼魚全長及體長變化見圖2、圖3。

圖1 秀麗高原鰍苗種人工培育下體質量分布圖

圖2 秀麗高原鰍苗種人工培育下全長分布圖

圖3 秀麗高原鰍苗種人工培育下體長分布圖
試驗材料為人工繁殖平游后的幼魚,開口階段因生物餌料投喂不足,補充投喂雞蛋黃,導致水質變化快,對秀麗高原鰍仔魚期存活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體質較弱,試驗過程中,鋼化玻璃缸中培育環境模擬野外環境,前期秀麗高原鰍資源整理過程中發現,秀麗高原鰍以鉤蝦為主要餌料,因此試驗中以投喂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幼鰻料(粉料)為主,由于試驗場地處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受環境變化影響,水溫變化較大,與自然龍潭水域相對穩定的水溫環境差距較大,相繼發生斜管蟲、小瓜蟲、水霉病,導致秀麗高原鰍仔魚期病死率較高,但該試驗仍表明在人工可控條件下,秀麗高原鰍可存活并生長。
鰍科魚類人工飼養較鯉科魚類有其特殊性,因個體小,日常管理更趨于精細化,秀麗高原鰍人工養殖尚待進一步探索,以期形成更大規模的人工培育群體。
致謝:對在本次試驗中參與飼養管理及數據收集的同事雷春、李小弟、劉玲和云南瀾滄江實業有限公司龍開口分公司趙利剛、李俊表示感謝。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2.006
2016-06-30)
金沙江魯地拉水電站秀麗高原鰍、長須鮠繁育生物學研究[LDL2011/023(P)];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水產種質資源平臺(2016DKA30470);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專項(2013HB125)
梁祥(1986-),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E-mail:kmlxiang@126.com
冷云,研究員.E-mail:lengyun87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