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占
(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遼寧 沈陽110122)
錦州市森林火災格局分析研究
楊 占
(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遼寧 沈陽110122)
通過對錦州市歷年森林火災統計資料及氣象數據、植被、地形等因子、人為影響對錦州市的森林火災格局的分析,研究了各因子對森林火災的影響。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因子進行了權重劃分。為錦州市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
森林火災;影響因子;時空分布;層次分析法;錦州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forest fire pattern of Jinzhou.based on forest fire statistics,meteorological data,vegetation、terrain and man-made influences in this research region.Us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index the factors affecting forest fire for weight assignment.provide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forest fires in Jinzhou
forest fire;influence factor;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林火是森林管理的重要內容,研究林火的時空分布格局和發生規律,能為森林火災預防提供科學依據[1]。有學者研究了全國范圍內的森林火災分布格局[2],但研究范圍廣,其研究結果對具體區域僅具有較小的參考作用。錦州市地處遼東遼西的分界區,有獨特的氣候和地形特征。由于項目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歷年來隨著三北防護林工程、海防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以及遼寧省青山工程、退坡還林工程、千萬畝經濟林工程等林業工程的逐步推進項目區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截止2014年末有林地已達到18.7萬公頃,灌木林地3.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8.7%[3]。
通過對錦州市范圍內近年來的森林火災分布格局的分析,旨在為本地區森林防火綜合治理提供必要的參考。
錦州市土地總面積為10301km2,境內山脈連綿起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北部義縣和北鎮市交界處有醫巫閭山脈,西北部有松嶺山脈,形成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依次為低山區、丘陵區、平原區。全市土地結構大體是“五山一水四分田”。錦州市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8.7℃。歷史年平均降水量570.8mm,無霜期160~180天,年日照時數2700多個小時。近年來隨氣候變化降水量逐年減少,據近3年年氣象數據顯示年降水量僅為300~400mm。
1)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對研究區近年來歷史林火發生次數從時間、空間角度分別進行統計分析,推測該地區森林火災分布格局。
2)森林火災的發生需要有一個孕災環境,即火環境[4]火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可燃物類型、天氣條件、地形條件等,人為環境包括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可能會引起火災的所有活動。森林火險孕災因子也就是引起森林火災的火環境中所有因子[5],本文選取錦州市平均溫度、降水量及平均風速作為氣象因子;海拔、坡度、坡向作為地形因子,植被類型、植被蓋度作為植被因子;居民點距離、道路距離作為人為因子。共計4大類,10個因子進行釆用APH層次分析法采用yaaph7.5軟件構建森林火險評價指標體系,對森林火險影響進行權承劃分,確定不同影響因子的權重系數。
從林火次數年紀變化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6年時間內發生火警272次,火災110次。從圖1,圖2可看出,在總體上2010-2013年4年間林火發生次數均較為穩定,但2014年2015年急劇上升,可見這與2014年和2015年降水量急劇減少相關,見圖3。在降水量較少的年份尤其應注意森林防火。
從火災發生次數季節變化分析,通過統計數據錦州是林火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冬季10月發生次數最多,春季3月和4月發生次數最多,4個月發生林火總次數占全年發生的57.3%。可見這4個月應為錦州市森林防火的重點時期。
從火災分布空間分析,火災集中于凌海市和義縣占全市近年總林火發生次數的64.0%,市轄區相對較少占全市近年總林火發生次數的24.5%發生次數的,黑山縣及北鎮市最少僅為全市近年總林火發生次數的11.5%。可見錦州市林火發生在空間上嚴重不均。當前森林防火的重點應放在凌海市和義縣。
從林火發生植被情況分析,參照《中國植被》[6]中的植被分類系統與方法,劃分到群系一級。由于部分群系在錦州市分布面積較小,本文在分析時將分布面積不足50hm2的群系并入周邊面積較大的群落斑塊,以周邊不同群落的共邊長度,確定實際并入斑塊。由圖5看出,錦州市森林火災主要發生于山地旱生落葉闊葉灌叢、山地中生落葉闊葉灌叢、油松林及落葉闊葉雜木林,在這4種植被群落類型中林火發生次數占發生總量的83.6%。且主要分布于天然林內,分析主要原因應為可燃物堆積數量越大發生林火次數越多。
從林火發生地點與人為因素分析,采用arcgis空間分析工具的緩沖區分析以居民點矢量圖為基礎,以1~500m、500~1500m、1500~3000m,3000m以上距離建立居民點的緩沖區,統計分析不同緩沖區內林火發生次數,如圖6。可見近年來森林火災主要發生在距離居民點500~1500m的地區,占總體發生次數的43.6%,這和林火起因為人為火有一定關系也和錦州市居民點分布分散該區域占錦州是地域面積最廣有關。但從受災面積分析在距離居民點3000m以上的地域僅發生12次火災占總體的10.9%但受災面積累計95.5hm2占總體的32.3%,可見距離居民點較遠的地區發生林火實際受災均較為嚴重,分析原因為由于距離居民點較,發現和撲救均較為困難而導致。

圖1 錦州市近年林火次數統計圖

圖2 錦州市近年林火受災面積統計圖

圖3 錦州市降水量統計圖

圖4 林火發生季節變化圖

圖5 不同植被群落類型林火發生次數統計圖

圖6 人為因子對林火影響統計圖
本研究采用了APH層次分析法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運用Yaahp軟件根據各火險孕險因子對應的林火發生重要性建立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計算結果各判斷矩陣的CR值最高為0.0471最低為0,符合小于0.1的要求。軟件計算各因子權重如表1:
表1可見,錦州市森林火災影響因子中人為因子所占權重最大,其次為氣象因子和植被因子,最后為地形因子。可見當前錦州市森林防火工作的重點應偏向于林區居民宣教工作,以及進一步加強偏遠地區森林防火資源的分布,同時在較為干燥的年份應加強森林防火的監控。并加強對突發火情的應急處理能力。

表1 森林火災權重分析表Tab1.Risk Factors Weights Of Forest Fire
[1]Clemens W,Christian S,Michael L,et al.2012.Recent climate change:Long-term trends in meteorological forest fire danger in the Alp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M],162(15):1-13
[2]周雪,張 穎.2014.中國森林火災風險統計分析 統計與信息論壇,(1):34-39
[3]遼寧省林業廳網站http://www.lnly.gov.cn/lnly2015/index.html
[4]梁守淪、郭翠屏等.晉西黃土丘陵區立地類型劃分的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2004,1
[5]康永樣,張景群,李登武.秦嶺中段北坡主要植被類型潛在火行為劃分[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9,27(5):20-24
[6]吳征鎰,侯學煜.中國植被[M].科學出版社,1980
S762.1
A
1002-2724(2016)06-0064-04
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