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的可行性以及使用微信公眾平臺作為移動學習的平臺可行性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微信平臺進行移動學習微課程資源的要求和方法,研究了微信平臺下移動學習的具體應用,最后總結出微信平臺有助于學生進行移動學習。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
一、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4G網絡的普及、一系列“提速降費”政策施行、移動終端設備價格下降及wifi的廣泛鋪設,移動互聯網呈現井噴式發展。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用戶數達6.56億,手機在上網設備中占據主導地位。網民結構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5.1%。
現代大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多依賴移動互聯網,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課余自由支配時間較多,課外學習場所不固定,他們對互聯網以及移動設備的操作熟練。因此,在高校開展隨時隨地、不受時間限制的移動學習,滿足他們對移動學習的需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性的。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微信作為移動終端應用最多的APP,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也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
微信公眾平臺由于申請方便,操作簡單。因此它非常適合高職院校教師開展移動微課程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免費申請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訂閱號,利用其訂閱號實現課程信息推送、信息群發和自動回復以及進行平臺管理和數據統計。
1.群發消息。微信個人訂閱號可以允許平臺管理者每天向關注公眾號的用戶群發一條信息,利用此功能教師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微課程資源推送給學生。學生接受到信息后,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
2.自動回復。自動回復功能是公眾號管理者通過預先設定回復消息,并制定自動回復的功能。當關注平臺的用戶的行為符合自動回復規則的時候,就會收到自動回復的消息。
三、移動學習平臺中微課程資源的建設
1.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要符合高職院校教育特征。職業教育教學的特征就是基于工作過程或者工作任務、實際項目等開展教學,因此,職業技術院校微課程建設一定要圍繞著生產實際進行,以問題的分析、解決為主線,讓微課程資源能夠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專業技術問題或者集中闡明某一知識點等。
2.課程內容設計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利用平臺下課程資源進行課下移動學習,以及讓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微課程資源在設計時候一定要滿足一次課程內容要少,內容要精煉,知識點要全面。
因此,完成一門課的微課程,首先要對一門課程知識點進行準確的分解,每個教學單元可以是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技能點。課程單元學習目標要明確,設計形式上要有課程導入、內容講解、課后拓展等環節。微課程內容雖然短小,但是每個學習內容必須是完整而系統的知識點。在內容設計中,要選用合理的表現形式,可以是ppt、微視頻、演示操作等。
微課程不僅包含課堂常規教學內容的介紹,還應該包含流行的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此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本專業新技術的探索。
3.微視頻資源的設計要求。傳統的網絡視頻教學通常以45分鐘為一個單元設計,其內容也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錄制版,學生很難做到課后積極主動的學習。對比傳統網絡視頻,而微視頻的設計時長一般5-12分鐘,其微視頻內容也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形式不限于課堂,內容更精煉。學生可以直接用手機去瀏覽,不僅節省流量,而且學習目的明確,學生學習積極性會很高。錄制微視頻要求有以下兩點:
(1)課程導入要直接。設計微視頻教師可以一個生產場景導入,引入方法一定要有吸引力,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講授思路要清晰。錄制微視頻要求教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語言要求準確、精煉,富有感染力,聲音要清晰、紅亮,知識點羅列清晰。講解圍繞一條主線突出重點、難點,思路清晰。
4.移動微視頻要便于網絡傳輸??紤]到移動微課的傳播載體主要是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因此錄制的視頻格式一定要是便于網絡傳輸的模式,例如.mp4文件格式。
四、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移動學習中具體應用
1.通過消息管理查看學生疑難問題。教師通過群發推送信息給關注用戶,用戶收到此信息后,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疑難問題,可以發送消息給教師。教師通過公眾平臺上的消息管理功能查看學生最近5天內的留言信息,并提供1對1解答。
2.通過用戶管理推送更個性化學習內容給學生。教師可以在用戶管理查看到所有關注平臺的用戶信息,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對用戶進行分組。針對每組用戶,教師推送不同的學習資源。
3.通過素材管理制作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上傳圖片、語音、視頻資源上傳到素材管理里,然后對這些素材進行編輯、排版制作圖文消息。
4.通過設置生成微信公眾號信息。設置顯示,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教師分享此二維碼,學生用戶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此公眾賬號。
5.通過統計分析及時調整信息推送時間和策略。統計分析可以進行用戶分析、圖文分析、消息分析。用戶分析可以統計以日、周、月為單位統計新增關注用戶、取消關注用戶以及累積關注人數。同時還可以對用戶屬性,例如用戶性別、地域等屬性進行分析。借助圖文分析教師可以統計每條圖文信息發出后用戶的閱讀次數,圖文被轉發次數。消息分析幫助教師統計每日或每用戶發送的信息數量。教師根據這些統計信息可以及時調整推送內容和策略。
五、結語
微信公眾平臺將學生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無限的課下時間整合在一起,達到課上與課下學習的無縫連接。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系統很好地填補了當今移動教學資源的空缺,也滿足了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學習的需求,也將成為一種新型的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7.
[2]李紅衛.微信公眾平臺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J].中文信息,2015.2.
(作者單位: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