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
摘 要:本文以社會及校園里存在于大學生身上的普遍問題為論點,以此來討論獨立性缺失的原因,挖掘事態惡化的根源,探討獨立性的必要性,繼而再結合社會現狀和家長的合作程度、意愿共同為大學生量身打造挽救舉措做出努力,最終為大學生的獨立性養成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獨立性缺失;舉措;溝通
現今社會及校園里出現了種種大學生“未斷奶”現象,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如今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與誤區(部分家長覺得給孩子優質的愛就是過分的溺愛孩子,萬事包辦。其實不然,這樣的行為只是在無意間坑害自己的孩子,大學生獨立性的養成對于他們的自身能力培養以及日后的工作處理都是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的。
一、大學生獨立性缺失的原因
在校園里我們都可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開學時期某學生由家長團護送到學校,家長親自為其鋪床疊被;某同學已為大學生卻仍不會洗衣服,要么掏錢去洗衣房洗,要么把衣物打包回家給媽媽洗;某同學因沒有在學校住宿過,而理直氣壯地讓家長為其在外租房子住。在社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面臨找工作時的種種碰壁,對于有家庭關系的孩子來說不用為找工作而發愁,可是工作期間會發現自己根本什么都不會,被人稱為“官二代”和“富二代”,而對于那些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又不愿吃苦的孩子來說找工作常常會是“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只能怨天尤人了。身為老師的我很清楚他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的根源所在。不論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中的部分必須為他們獨立性缺失而付出代價。或許是埋怨他人,或許是懊惱自己。
1.家長的過分溺愛。有句話說的好: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在自己的愛下茁壯成長。說家長的溺愛是從孩子懵懂時就已經產生了其實一點不為過。分析國外的家庭教育方式發現家長們是如此“狠心”:當孩子摔倒時,他們只是在一旁看著,最多就只是鼓勵他們怕起來“你可以的”、“你很棒的”。再看中國的家長的教育方式實實應了那句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摔倒時爸爸媽媽飛一般的沖到孩子面前立馬把孩子抱起,并趕緊為孩子祈禱平安。所以當孩子再次跌倒時她根本不會去想自己要爬起來這回事,久而久之,他們腦海中只記得不論有什么事發生都會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所以一直到了大學時代仍舊有些孩子依賴家長。
2.家長的事事包辦。對于一個人來說人生之事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功成名就。那么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同樣希望自己的子女衣食無憂,將來有一番成就,更想為他們鋪好路。所以從孩子小時候起家長們就為他們創造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慮時光。待到孩子再大些時家長仍舊認為他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更加對他們的事親力親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導致有的孩子都成年了還離不開父母的懷抱……
試想這樣的孩子如何會長大?當我們看到國外的孩子很小時就學會獨立生活時我們應該替中國的那些“長不大”的孩子感到悲哀,是他們父母的過度包辦毀了他們獨立生存的機會,盡管那時愛。
3.家長的過度保護。從風靡一時的《爸爸去哪了》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出小林志穎在節目剛開始并不想獨自去完成任務,因為沒有爸爸的陪伴,而林志穎也有說是自己太過于保護小林志穎了,極少讓他離開自己。從這個小小問題中可以折射出中國現代家庭的教育的巨大漏洞。因為父母的過度呵護為孩子們創造了溫室般的愛,造成他們思想的依賴、自我為中心、脆弱。因此他們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話、對象的一句分手、一件事的打擊而造成思想的混亂。
二、嚴抓大學生獨立性養成的必要性
1.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一切從娃娃抓起,這句話道出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重視。可是就因為家長的重視使得部分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自由,也正是這使得他們落后于同齡人很多,所以大學生獨立性養成是適時必行的。
在大學之前,他們或許認為自己所謂的對錯永遠是對的——父母為他們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在潛意識里只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完全可以從步入大學開始對他們“懸崖勒馬”,希望他們從這一刻開始明白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立處事,要學會感恩父母了。
2.跟進時代發展,促進人才培養獨立性。回到現實工作狂潮中,不難發現21世紀所需要的是獨立實踐性強、創造思維活躍、人際交往發達、職業道德素質高尚的綜合人才。所以應該才從大學抓起,鞏固他們在這方面的差缺。從大學時期開始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積極參加實踐性活動,不僅從中鍛煉自我,而且可以為以后工作積累經驗,同時為社會上人才需求某發展。
三、做好獨立性教育的前期工作
1.與家長深入溝通,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樹立獨立觀念。家長是陪伴孩子們共同成長了十幾年的關鍵性人物,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與家長溝通好,讓思想上有誤區的家長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最后由家長和老師共同出面進行勸誡。
為此,輔導員們應為班級建立家長交流群,在這里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與家長深入溝通,同時家長與家長之間可以進行教育心得交流,達到讓家長們理解并支持工作的效果。然后雙方一起對學生進行溝通,相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開展有關大學生獨立性養成的教育座談會。針對這項工作,建議校領導重視學生們獨立性缺失的問題,并安排有關老師開展相關座談會,盡管達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相信潛移默化的心靈教育是有相當作用的。
3.舉辦實踐性活動,鼓勵學生參加。任何事情都不能之流于形式,所以僅僅只開展教育是不夠的。我們也應該多組織一些實應性強的活動,并鼓勵學生們參加。比如:敬老愛老活動、假期實踐活動,這些都可以從日常小事鍛煉學生們的獨立自主能力的。更大的,可以舉辦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職業模擬大賽等,這些都是與社會接軌的活動,從這些活動中他們可以收獲到比語言教育更深徹的感悟。
參考文獻:
[1]李盼.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初探[J].職教論壇,2015(03).
[2]肖雙.試析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與性格養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07).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