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香花
摘 要: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韓國語教學質量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第三語言韓國語教學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本文旨在提出韓國語教學與韓國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該專業的韓國語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了必選課與選修課相結合,課內教學與各種文化體驗、社團活動以及與母語者“1對1”,“1對N”交流等課內外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通過這些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韓國語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韓國語;教育;復合型人才;第三語言
一、緒論
世界性的漢語熱使漢語教師的需求量程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種形式下延邊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招生規模由每年的30名增加到了60名。從僅招朝鮮族日語生開始到現在朝鮮族與非朝鮮族各招30名,且朝鮮族學生的第一外語也不再受到限制,而對于非朝鮮族學生則發揮延邊大學的優勢進行第三語言—韓國語教育,這就是“專業+外國語”模式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韓國語是漢校生必選模塊,本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他們的主要對象國為韓國,所以學生們對于韓國語教育的熱忱自然居高不下。如何與對象國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直接影響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掌握扎實的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知識的同時掌握漢韓雙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韓國語教育現狀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從2012年開始實施了“漢語國際育專業+韓國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每年招收30名非朝鮮族學生,占本專業學生數量的一半。這些學生的韓國語教育水平將直接影響畢業后的就業率。
漢語言文化學院2012年之前實施的韓國語教育主要是針對朝鮮族漢校生進行的,其中大部分學生能從家庭教育中直接接觸到韓國語,對于韓國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中國的朝鮮族文化與韓國文化雖然有細微的區別,但大體上大同小異。當時的韓國語教學只有《初級韓國語》(128學時)和《中級韓國語》(128學時),學生的韓國語水平也參差不齊,這對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當時講授韓國語課的教師都是兼職,因此并沒有對韓國語教學投入過多的精力,同時由于課時的限制使得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
從2012年開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每年招收30名的非朝鮮族學生使得韓國語學習者的數量成倍增加的同時也使學院開始重視起韓國語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教學,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課題。目前,在韓國語相關課程課時不足的情況下除了原有的必選課程《初級韓國語》(128學時)和《中級韓國語》(128學時)外,還增加了《韓國概況》(32學時)、《韓國文化》(32學時)、《韓國語試聽覺》(64學時)、《高級韓國語》(128學時)、《韓國語寫作》(32學時)等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課程進行學習。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選修其他專業的韓國語相關跨專業選修課程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言文化學院的漢推中心、韓國忠北大學孔子學院等基地也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每年都有優秀的畢業生作為漢語教師(孔子學院志愿者)派遣到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從2015開始增加的‘彩虹教師項目,每年也可派遣60名學生到韓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學好韓國語可以將‘國際漢語教師的夢變為現實。
根據上述情況,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韓國語教育方案。如何有效、合理地分配時間將決定韓國語教育的質量。《初級韓國語》課程的第一堂課很重要,第一堂課要告訴學生學習韓國語的目的,韓國語系列課程講授的內容以及韓國語的魅力。一定要讓學生對韓國語產生“一見鐘情”的感覺。
三、適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韓國語教育改革方案
俗話說:“衣總要合身食惟求適口”,我們的韓國語教育也是如此。提供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韓國語教育方案至關重要。我們應制定以交際為目的的韓國語教育方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好韓國語,還需要了解韓國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與韓國學生進行交流。
1.開發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教材。多年使用各種教材后發現沒有符合本專業學生的教材。不是教材本身的問題而是市面上的教材與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時數不符。因此從2014年開始韓國語教研室全體教師共同編寫韓國語自編教材。為了給教材的編撰和教師的授課提供幫助,學院購買了大量與韓國語教育相關的書籍。
2.不斷提高韓國語教師的素質。教師素質決定教育的質量。提高韓國語教師的專業水平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要為教師提供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近年來,我院多次派講授韓國語課程的教師參加了國內外韓國語教學相關培訓和會議。教師應系統地掌握韓國語教育相關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尋找新的教育方式并運用到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應在課余時間不斷地探知新知識,不斷地磨煉自己,并由此創造出能夠升華自身的機會。此外,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性,攻讀博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目前,韓國語教研室6名教師學歷結構為2名博士,2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承擔韓國語教學的教師均為第二語言(漢語)教學相關專業畢業的朝鮮族教師,這些教師對漢語和韓國語都非常熟悉,也善于使用雙語進行溝通和對比研究。雙語的講解使學生更易了解。漢語教學和韓國語教學都屬于語言類教育學范疇,我們能把對外漢語教學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運用到韓國語教學中去。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樣,語言教學中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不斷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數字的時候,一位學生說出自己的電話號碼,另一位學生邊聽邊寫在黑板上,這種趣味性的游戲對于數字的記憶是非常有效的。我們應通過各式各樣的小游戲營造出活躍的學習氛圍。
在講元音和輔音的時候結合《現代漢語語音》課對比漢語和韓國語的發音區別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4.教學評價方式應多樣化。應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不斷完善韓國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利用網絡、手機等途徑,將傳統的評價方式挪到網絡上。在開學初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部分考核按小組來進行,小組平均成績就是每個人的成績,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主導性和創造性都能得到發揮,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5.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交換生項目。出國交換是學生提高外語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學生利用1~2年的時間在中國學習韓國語基礎知識后作為交換生前往韓國學習是最合理的。在韓國生活不僅能提高韓國語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對韓國文化的理解。
6.利用通訊工具實施有效的韓國語教育。利用SNS(QQ、微信、微博等)通訊工具對韓國語教育有很大的幫助。微信群和QQ群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韓國語教育。最近每個學生都有手機,手機作為一種“雙刃劍”,如果利用得當將會產生積極的效果,教師也能利用課余時間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進行發音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將測試內容進行錄音后發送給教師,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發音在課堂內為學生進行矯正,也可以針對發音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在微信群中每周發送定量的成語諺語,并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詞義解釋。
7.進行“1對1”,“1對N”的學習模式。漢語言文化學院的學生分為朝鮮族學生、非朝鮮族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其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朝漢民族比例接近1:1。在這種現狀下我們可以進行“1對1”。“1對1”模式是一名朝鮮族學生與一名漢族學生相互指導的學習方式。是韓國留學生數量相對較少,1名韓國留學生輔導多名韓國語學習者即“1對N”學習模式。現階段一名韓國留學生與6~8名的韓國語學習者進行交流學習,使他們可以在母語為韓國語的學生的指導下矯正發音、語調。這種學習方式也在韓國語演講大會、詩朗誦大會等比賽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為了培養復合型人才進行的韓國文化教育
我們的目標是能夠與韓國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人們經常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語言教學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脫離文化學習語言是不可能的。韓國文化對于準確理解韓國語有著重要意義。學習一門語言是在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針對韓國語學習者我們要實施系統的韓國文化教育。
1.通過專門課程掌握韓國文化。通過《韓國概況》《韓國文化》等課程進行系統的韓國文化教學。在這些課程中了解歲時風俗、生活文化、歷史人物、世界文化遺產等內容。
韓國已開發了很多與韓國文化相關的多媒體資料。這時,韓國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從大量的資料中進行選擇和再組合。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的需要開發一些新的多媒體資料。目前,大部分韓國文化相關資料都沒有漢語譯文,這是韓國文化相關課程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2.在韓國語教學中穿插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在講授課文之前可以對韓國文化進行簡短的介紹。如此一來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同時也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所幫助。韓國有很多電視節目可以直接用于韓國文化教學,例如《歷史頻道e》《知識頻道e》等節目,我們可以將這些節目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材料篩選出來直接用于課堂教學。這些節目中的內容已經進行過分類整理,因此查資料也是非常方便的。
3.通過各種體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種體驗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實踐的方式可以使知識更容易記憶。在延邊體驗韓國文化的場所很多,合理使用當地資源可以使韓國語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延邊大學是具備民族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延邊大學本身就是一所巨大的民俗文化博物館。在這里,我們可以體驗藝術學院的民謠、板索里、傳統舞蹈;體育學院的跆拳道;美術學院的陶瓷;延邊大學博物館的傳統建筑;不死鳥的四物樂、象帽舞等。同一種文化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體驗,例如韓服體驗活動中的韓服折紙活動、畫韓服活動、韓服試穿活動等,這些都能直觀地體驗到韓國文化。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縣市也有很多朝鮮族文化體驗活動。我們能夠通過延吉的牙拍舞、汪清的象帽舞、龍井的伽倻琴、圖們的長鼓舞、琿春的洞簫等無形文化財產感受韓國藝術。每年4月到10月,在延吉每天都能免費觀看“快樂延吉大舞臺”。除此之外,還能在延邊博物館、延吉民俗村、百年部落、延吉西站、圖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地方進行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
4.通過社團活動可以提高韓國語能力。2015年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創立了傳承韓國文化的社團《美阿里》。這個社團的宗旨就是通過韓國文化體驗、假面劇、文化探訪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韓國語能力。2016年7月份本社團申報的《美阿里韓服文化體驗》項目在延邊大學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了二等獎。
五、結論
當今社會,具備兩種專業水平的“?型人才”比“T字形人才”越來越受歡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專業,也將秉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提到了“互聯網+”的概念,將韓國語教育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這與我們培養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與穩固的專業知識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
為了實施符合學生水平的韓國語教學我們需要做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進一步提高韓國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要合理利用周邊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生態資源。第三,有效利用各種移動互聯網資源。通過QQ群、微信群等網絡輔助手段進行韓國語教育。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與課堂相關的其他活動。
參考文獻:
[1]許鳳子.中國高校韓國文化教學中本土文化資源運用[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6.
[2]???.?????‘?????????????????[J].中國韓國(朝鮮)語敎育硏究學會?文集,2015:28-35.
[3]遲琳琳,崔穎.基于構建主義的韓國文化教學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5.
[4]??.?????????????[J].韓國語敎學與硏究,2014:120-125.
[5]蘇曉霞.韓國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研究[J].韓國語敎學與硏究,2014:32.
[6]金秉運.韓流熱潮與中國大學的韓國語教育[J].
[7]崔紅男.淺談韓國語教學現狀及改進方案[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9.
[8]馬麗.韓國語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