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的分量和難度齊頭并進,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作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微作文”,導入了時下流行的“微”文化,如微課、微信、微博、微電影、微時尚等等,“微作文”為我們的寫作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主張以小作文、小活動、小探究的形式,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大展身手中獲得全新的寫作體驗。在如下的教學探索中,我結合自身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分享了自己在“微作文”中的幾點嘗試與體會。
一、插入“微話題”,引發(fā)情感共鳴
“微作文”最特立獨行的地方就在于這個“微”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實現(xiàn)作文的“微、小、精致”,首先就得從話題的選擇與切入著手,從教學的第一步,就幫助學生圈定一個人人都有話可說的小范圍。在我的寫作課堂中,我就非常關注“微話題”的選擇與設計,積極從學生最活躍的生活中,探尋他們感興趣的小話題,如時尚話題、生活趣事、人物趣聞、小新聞、網(wǎng)絡熱點、校園軼事等等。通過這些學生感同身受或者主動關注的“微話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植入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各抒己見地“說”中為下筆有神地“寫”做好語調(diào)準備。
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7下《Unit 2 Neighbours》這單元的“Reading”部分后,我鼓勵學生回家后,以“微采訪”的形式,采訪一個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鄰居,可以錄制采訪小視頻、也可以以問卷形式采訪,還可以將你和鄰居的合影帶到課堂,用于分享。在這個“微作文”中,我首先扣緊我們的單元話題,并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采訪鄰居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真實的寫作素材,讓他們的小作文有內(nèi)容、有情感。如此接地氣的活動,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實踐與探究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接到任務后,就迫不及待地以小視頻形式,在班級微信群中分享了他的采訪過程。通過這樣的話題引入,幫助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解決了他們“鄰居那么多,不知道寫誰”“不知道寫什么”的起筆困惑。
二、以“微”中見大,強化技能指導
在“微作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有這樣的誤解:所謂的“微作文”指的是作文篇幅的小、寫作活動的少,如此一來,教師應該盡量“放手”,只管讓學生去寫就是了。其實不然,“微作文”在堅持小作文的基礎上,還提倡“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而這個“少教”也并不意味著“不教”,而是以“微”見大,在小活動中,提高技能訓練的指向性與有效性,以專題訓練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技能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在教學8上《Unit 1 Friends》這單元的“Reading”部分時,我就有意識地滲透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描述并介紹朋友的寫作技能。在完成“B1”這個探究任務后,我要求學生根據(jù)“Name——Looks(hair, eyes, mouth, nose, slim, fat, high, and so on)——Personality(kindly, interesting, generous, helpful, a good sense of humour, and so on)”這條主線,開展組間活動,介紹并分享自己在班級里的好朋友,并以5~6個句子寫下來,形成“微作文”。在分享過程中,我則以“Guess”的形式,隨機抽取作品,讓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誰。在這條思維主線的幫助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并且掌握了介紹一個人的寫作技巧。
三、巧設“微”平臺,觸發(fā)個性體驗
在“微作文”的教學實踐中,作為教者的我們,還應該有意識地完善教學的“配套設備”。在開展“微作文”的活動中,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設以活動相配合的展示性平臺,在“微作文”的基礎上,開展“微”平臺,將“微”進行到底,讓學生有實踐、有成果、有展示,在更具開放性的教學氛圍中,體驗寫作的樂趣,并收獲成長,有效促進自身寫作水平的發(fā)展。
在我的“微作文”活動中,我會嘗試將探究與展示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任務,任務形式可以是個人的小作文,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成果,創(chuàng)設小組匯報、“微播報”“我們一起改”、微作文茶話會、信紙作文等等。如在教學7上《Unit 4 My day》這堂課的拓展實踐中,我設計了以“微日記”為主題的微作文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首先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探究,選擇一天你最想分享的日子,并說一說這一天有什么不一樣,都發(fā)生了些什么。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則鼓勵他們跟著語篇及老師的小日記,進行模仿練習。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借助“微日記”這個平臺,說起了悄悄話,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在真情流露的氛圍中,寫作文變得沒有那么令人討厭了。
總之,“寫”是語言輸出的重要途徑,它雜糅了語言的表達與應用,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而深遠的應用。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將寫作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從內(nèi)容上豐富教學,從形式上激活教學,消除學生對“寫”的心理防備,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走進寫作,喜歡上寫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竹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