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萍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迷惑之初,課堂教學的進程就其本質來說是師生思維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課堂上的氣氛對于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課堂氣氛太過沉悶,學生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只有充分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學生才會調動自己的興趣投入數學課堂學習中。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較強,大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然后抓住有利時機,創造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適當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學。同時教師要善于表揚和鼓勵學生,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都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并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快樂的心情,整個課堂激情高漲,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在課堂氣氛活躍的狀況下,老師就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的思想活動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數學思維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有著必然的聯系。一方面,數學思維興趣有利于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數學思維興趣的產生又依賴于數學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二、講清概念,建立學生思維的整體性
抽象邏輯思維是指掌握概念并運用概念組成判斷,進行合乎邏輯推理的思維活動。由于小學生語言區域狹窄,能理解語言的能力有限,在數學語言方面缺乏訓練和講解,而數學的邏輯思維與語言也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概念教學,講清每個概念每個算理。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辨別對比,認清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同化概念的同時,使新舊概念分化,從而深刻理解數學概念。通過變式教學揭示并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方法的本質與核心。例如:什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作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一次的等式叫作一元一次方程式。這幾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都很容易混淆,或者學生只會做題而不理解概念,這對以后的數學邏輯思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不懂概念,如何能理解邏輯思維的要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根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
三、加強訓練,舉一反三,培養發散性思維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給教師反饋信息,以便教師進行糾錯和指導。教材上傳統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能,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會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教師在對待學生課堂練習上要注意以下幾點: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在提示知識內在聯系,探求知識規律處設問;在易混知識處設問;啟發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折;在各個環節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習題訓練的重要性自然無需贅述,關鍵是在融會貫通。數學學習,一定避免出現做一題會一題的死套,重要的不是練習中個別出現的答案,而是具有普適性的思路方法,舉一反三,人盡皆知,就是使學生所學的新知與舊知發生聯系,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就是邏輯思維中發散思維的培養,發散思維是求異思維,它從一點出發,沿著多方向達到思維目標,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它不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不追求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答案,采用探索、轉化和變換、遷移、組合和分解等方法,從同一問題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
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水平。判斷學生邏輯思維的提高即對事物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贊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