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國有企業在堅持群眾路線的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證明了群眾路線是加快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面對經濟換擋增速放緩的巨大壓力,如何以繼續走好群眾路線為契機,以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新陳代謝、壯士斷腕的勇氣適應新形勢,實現新跨越,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骨干國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效應。
關鍵詞 群眾路線 國有企業 思想政治
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以全面加強黨建科學化水平為目的,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頭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國有企業作為第一批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員,在堅持群眾路線的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證明了群眾路線是加快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面對經濟換擋增速放緩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和潛在機遇。如何以繼續走好群眾路線為契機,改造薄弱環節,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內生動力,以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新陳代謝、壯士斷腕的勇氣適應新形勢,實現新跨越,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骨干國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效應。
一、新形勢下繼續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群眾路線始終貫穿于黨90多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黨贏得了最廣泛的信任,獲得了力量之源,筑起了執政之基。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不但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為重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改變,農業稅、義務教育“雙免”,普遍實現小康,惠及13億人民的社會保障全面覆蓋,經濟增長持續穩健,大國形象愈發突顯,中國領導人以過人的智慧和勇氣,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紅利推進民生不斷改善。
現在,中國已經站在了關鍵的歷史節點,通過長期發展的積累,“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前景可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目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逐漸強大,我們的黨、國家、干部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革,黨群干群關系面臨著嚴峻考驗。在全球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民主意識和科技進步催生“自媒體”時代迅速到來。群眾對權力的焦慮和利益敏感不斷上升,且表達方式自由化、渠道多樣化,要求權力使用、利益分配進一步公開透明。同時,一些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水平嚴重下降,不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不善深入田間地頭,向人民問計,務虛不務實,對民間疾苦充耳不聞,損壞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黨對人民的領導力、凝聚力、號召力。在經濟社會轉型的攻堅期深水區,能不能堅持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關系到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能不能實現,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能不能牢固,關系到黨和國家一切事業的興衰成敗。
堅持群眾路線,國有企業必須順勢而行,有所作為。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發展的砥柱基石,肩負著發展經濟和民生改善雙重責任,為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在經濟一體化、全球化趨勢的作用下,國有企業的不足逐步顯現。缺乏競爭力和創新精神,導致大部分國企品牌優勢不明顯,國外優質企業的進駐進一步壓縮著國企的發展空間。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局面難以改觀,戰略決策、人事任免上主要受政府力量干預,國家意志主要通過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派出的董事會來體現,所以在黨政機關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樣不同程度存在于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中,嚴重影響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力量的國有企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能否有效繼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優秀成果,把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好,關系到國有企業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繁榮穩定。
二、對準焦距,抓住要害,著力解決國企中存在的脫離群眾問題
解決國企中存在的脫離群眾問題,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當前,“四風”問題依然存在新動向,國有企業干部不深入職工群眾,不下到生產現場,難以發現制約企業發展的真問題,研究推進企業改革的硬辦法;不做實功,熱衷于造聲勢出風頭,追求轟轟烈烈的排場不計成本,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只圖虛名,遇到關系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繞著走,掩蓋矛盾存在,拖延問題解決;只會在口頭上求效果,不會在落實上下功夫,好的整改方案久推不動,繼而落空,最終造成企業失去競爭力,干部失去號召力,職工失去行動力,整個企業如一盤散沙。
國有企業走好群眾路線,首先要把重點放在“落實”上,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領導干部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在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考評黨員干部要唯實,用實干考量,用實績說話。轉變作風,領導干部要先行一步,敢于正視并解決突出問題,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推進企業發展、改善職工生活上,以自上而下的作風轉變,引領求真務實之風。
解決國企中存在的脫離群眾問題,要堅定理想信念。國有企業本質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國企干部高高在上,擺官架子,作為企業主人的職工群眾就會與干部在思想感情上疏離。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國有企業黨員干部不知道權力從哪來,該為誰服務。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繁榮,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沖擊下,一些黨員干部迷失了信仰,丟掉了理想。
嚴防“四風”反彈,領導干部首先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水平,尤其是群眾工作能力。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著重解決在職工群眾利益上不作為、不維護的問題。堅定理想信念,牢固宗旨意識,帶頭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深入基層接地氣,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把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同時能夠找準自身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全局,敢于謀事、善成大事,高起點統籌大局,高效率推進工作。
解決國企中存在的脫離群眾問題,要保持艱苦本色,樹立清廉風尚。在中國經濟以舉世奪目的速率增長同時,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骨干企業的整體實力也取得了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日益增大。企業累積起來的資本多了,追求物質享受,縱情聲色犬馬,不謀持續發展,囿于現有局面,躺在“功勞簿”上的居功自傲的國企干部的出現,敗壞了干部形象,嚴重阻礙著企業發展。“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治亂交替,盛衰無常,國際性經濟危機愈演愈烈,國內經濟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宏觀政策下,依然保持在穩定區間,但錯綜復雜的“兩難”因素在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問題在疊加,企業發展步履維艱。
領導干部要著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狠剎揮霍享樂的不良風氣。“上為之,下效之”,弘揚艱苦作風,保持廉潔本色,國企干部尤其是領導班子要帶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領導干部做表率,要堅守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做到艱苦樸素、精打細算,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勤儉辦一切事情,把企業再發展、民生再改善的有限資源用在刀刃上,用在陽光下。要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為廣大職工群眾提供最好的行為示范,以實際行動端正黨員干部形象,凝聚干事創業力量。
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國有企業必須做密切聯系群眾的典范,把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力求不虛、不空、不偏。在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有企業要善于把握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再做貢獻。